何文波:在推動中國鋼鐵工業轉型高質量發展中 科技有五大作用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此次會議以「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暢談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定位新的創新發展目標和任務。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會上對科技進步在推動中國鋼鐵工業轉型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詳細闡述。

何文波表示,回顧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可清楚地看到:當前鋼鐵工業發

展正面臨著三大約束(資源-能源約束,環境-生態約束,市場- 品牌約束),理清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方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遠的戰略目標作為引導,適應發展需求,找準方向、途徑,調整發展思路,是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而作為驅動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目標實現的鋼鐵產業技術,其發展也要順應新一輪的產業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需要,在滿足下遊行業用鋼需求的基礎上,貫徹執行循環經濟的理念,實現以資源、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高效發展。

「創新不易,但我們別無選擇。創新既是鋼鐵人的使命,也是中國鋼鐵為世界鋼鐵應作的貢獻。」他說。

何文波認為,在推動中國鋼鐵工業轉型高質量發展中,科技進步有五大作用。

一是綠色賦能,促進鋼鐵工業與自然社會融合發展。與自然社會和諧友好是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低碳綠色發展是鋼鐵工業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十三五」期間,鋼鐵重要生產區域的環境容量和承載力制約越來越大,環保標準提升、執法監督強化。鋼鐵行業克服技術難度更高、經濟代價更大的挑戰,主動作為,以科技創新賦能綠色發展,淘汰技術水平低劣的生產裝備,實現鋼鐵產業綠色發展的源頭治理。

近年來,為實現源頭治理和綠色化發展,鋼鐵行業重點開發應用了一批封閉料場或筒倉改造、除塵系統升級改造、無組織煙氣綜合治理、燒結球團煙氣脫硫脫硝、中低溫餘熱利用、超高溫高壓煤氣發電、冶金渣高效處理及綜合利用等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設施,大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成效顯著。根據鋼協統計,2015-2019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平均噸鋼綜合能耗由 574千克標煤降至553千克標煤,噸鋼二氧化硫排放由0.90千克下降到0.47千克, 削減幅度達到 48%;噸鋼煙粉塵排放由0.79千克下降到0.48千克,削減幅度為39%。一些鋼鐵企業在汙染物治理設施應用和單位排放強度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湧現了首鋼、安鋼、太鋼、新興鑄管等一批綠色花園式工廠、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工廠。

二是智能賦能,打造鋼鐵工業發展新引擎。智能製造是推動傳統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1 世紀,以新一代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為主要驅動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推動產業的深刻變革。鋼鐵工業是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流程性產業,智能製造基礎好、空間大。中國鋼鐵工業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產業革命契機,將智能化融入鋼鐵製造和運營決策過程中,做到「精準、高效、優質、低耗、安全、環保」,全面提升發展水平,實現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目前,鋼鐵行業正在積極探索轉型升級方案,

緊跟世界步伐,加速布局智能化鋼鐵製造。2018年,鋼鐵行業兩化融合指數達到 5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 68.7%,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超過 50%。在智能車間,智慧礦山、大規模定製等方面,鋼鐵行業布局了多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和新模式項目,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鋼鐵企業紛紛聚焦集控技術、智能裝備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移動物聯技術、工業網絡安全技術、虛擬製造技術等技術的研究,並探索在研發、能源管控、質量控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寶武、沙鋼、南鋼等企業建立了「黑燈工廠」和智能車間,已實現 24 小時運轉不需多人值守,新冠疫情期間,復產復工和生產效率明顯高於其他企業。寶武韶鋼建立鋼鐵一體化智能管控平臺,50個作業區精簡為18個,42個分散的中控室優化為1個集控中心統一控制,436名操作人員撤離3D區域,鐵水成本降低10-50元/噸鐵,實現生產高效安全協同。寶鋼股份制定了以「四個一律」為目標的智能製造實施路徑,即現場操控一律集中、操作崗位一律採用機器人、運維監測一律遠程、服務環節一律上線,在整體架構方面形成了智能工廠、智慧運營、協同生態三個層次,其寶山基地工廠已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燈塔工廠」名單。

「我們堅信,智能製造發展能夠把鋼鐵帶入一個新的世界,源於智能化的鋼鐵未來夢工廠是智慧的,實現我們的 『夢』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既包括鋼鐵自身的智能化,也包括用 戶和關聯產業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人的理念轉變和能力提升。」何文波說。

三是體系賦能,夯實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中國製造要走向世界,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創新能力。 構建完善的創新體系是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十三五」以來,鋼鐵工業逐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體系得到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儲備得到極大豐富,提高了高質量發展創新基本驅動能力。2010-2018 年,規模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總量由 402.12億元增長到 706.8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由 0.74%增長到 1.05%,穩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日本制鐵2019財年為1.2%,浦項2018年為0.9%)。在科技創新投入的帶動下,全行業有效發明專利數由 2010 年的 2659件增加到 2019 年的 27702件。

「十三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對創新能力建設的引導和平臺建設的支持,行業創新體系日趨完善。截至2019年,鋼鐵行業在國家層面已建成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20個、工程實驗室5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個、企業技術中心 51個,從戰略層面助力行業加強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太鋼、攀鋼、首鋼、中冶焦耐、寶鋼股份等5 家企業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 2019年評價中被評為優秀。民營企業在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以後,創新也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選擇,一批民營鋼鐵企業加大了創新體系建設步伐。沙鋼在成為國內第一家聘請外籍院長建立企業研究院的鋼鐵企業之後,又通過重組東北特鋼布局高端特鋼領域;建龍鋼鐵以創新體系建設為起點,將「成就建龍人事業夢想」作為企業使命,將 2019 年定為企業科技創新元年,實施「3 個 10」規劃,即成立10個專業技術研究所、10個工藝品種研究所,並整合10家國內外一流的行業相關的科技公司。

創新的事業,必須由創新的人才來幹,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隨著鋼鐵行業創新發展的需要,鋼鐵科技人才也呈現活力迸發的新局面。截至2019年底,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研發人員達到13.38萬人,科技人才隊伍得到進一步壯大,湧現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人物,成為鋼鐵行業科技創新的踐行者和主力軍,在各專業領域中一批創新團隊以科技成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成為行業實施創新驅動、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先頭部隊。「十三五」期間,中冶建研院嶽清瑞、鋼研劉正東、中鋼馬礦院王運敏、東北大學唐立新等一批科技工作者先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科大張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的人才砥柱。在這裡也向他們祝賀,並希望他們能為行業科技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是標準賦能,引導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方向。高標準是高質量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高標準 引領是關鍵。為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中國金屬學會聯合發起 了中國鋼鐵工業標準引領行動。此項工作的目的是推選制定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可實施、有應用、有影響的團體標準,通過標準走出去,擴大中國鋼鐵工業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從標準項目評審情況看,我們有些領域確實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以創新為牽引,推進標準化工作,堅持標準與產業發展、用戶需求相結合,基本形成了以國標、行標、團標為主,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專業配套、可操作性強、技術水平較高的標準體系,用先進標準支撐和引領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以GB/T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 2 部分:熱軋帶肋鋼筋》為代表的135項標準的制修訂,為建築、船舶、通用機械等量大面廣產品的升級換代提供了保障;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圍繞高強汽車用鋼、超超臨界鍋爐用鋼、核電用鋼等鋼鐵新材料開展了近 200 項標準研製,保證了重大裝備和重大工程需要;研製了《鋼渣處理工藝技術規範》、《鋼鐵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等 136 項冶金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能耗限額、綠色設計產品等標準,以國際先進標準為標杆,全面推動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為鋼鐵工業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保障;從2000年至今,提出並成功立項鋼鐵冶金相關國際標準提案66項,發布國際標準32項,推動了中國鋼鐵產品和技術走出去;加大團體標準建設,截至2020年6月,鋼協共立項188項團體標準制修訂計劃,發布實施47項團體標準,其中 T/CISA 103-2017《綠色設計產品評價規範 新能源汽車用無取向電工鋼》等7項團體標準入選工信部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範項目,快速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五是產業鏈賦能,建設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載體。伴隨著鋼鐵產品研發和生產技術水平提升,鋼鐵行業產品研究逐步向基礎和應用兩端延伸,企業在產品研發、營銷和市場推廣過程中,紛紛加大技術力量的投入,以需求為導向,以不同形式介入最終用戶需求產品的早期研發階段,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和快速響應的服務網絡,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及問題解決方案,並積極參與到相關標準的起草工作中去,增強了產業鏈的緊密度。在這裡特別要提到的是耐蝕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這個聯盟成立於 2010年,目前由鞍鋼擔任理事長單位,由鋼鐵行業的企業、研究單位和下遊用戶的企業、設計研究單位以及大學共同組成。該聯盟「十三五」確立了 23 個研發方向,組織多個鋼鐵企業、研究院所、下遊用戶、設計單位形成上下遊產業鏈合作平臺,以耐蝕鋼腐蝕數據和服役評價為基礎,組織鋼鐵企業共同解決耐蝕鋼新產品應用問題,成功將免塗裝耐蝕橋梁鋼用於國內最大規模免塗裝橋梁福州洪塘大橋。東北特鋼在開發葉片鋼時,與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三大汽輪機企業組建汽輪機葉片鋼產業鏈平臺,形成「以技術促進銷售,以銷售帶動生產,以生產推動技術、質量攻關」的工作思路,推行信息反饋閉環管理制度,研發產品成功應用於 1000MW 超超臨界機組, 核電汽輪機葉片及發電機階軸製造。寶武在研發推廣超純鐵素體不鏽鋼時,通過與用戶及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利用各自的優勢推動超純鐵素體不鏽鋼材料的開發、產品性能評價、評價方法的建立和產業化快速應用,共同完成汽車用超純鐵素體不鏽鋼產品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建立,推動超純鐵素體不鏽鋼的生產和應用進程。南鋼從用戶使用角度出發,針對礦山裝備用薄規格耐磨鋼的焊接、冷彎、切割等加工性能專門成立了用戶技術研究所,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及問題解決方案,最終得到了國內礦山裝備及工程機械行業用戶的認可,成功實現國產化替代。

相關焦點

  • 【直擊鋼協六屆二次理事會】何文波:未來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要...
    此次會議以「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暢談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定位新的創新發展目標和任務。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會上指出了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的方向。
  • 2020年高質量發展·裝備與鋼鐵同行冶金先進技術裝備創新推進會...
    8月25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冶金報社協辦的2020年高質量發展·裝備與鋼鐵同行 冶金先進技術裝備創新推進會上做主旨發言時強調指出,「我們還欠缺引領世界科技創新的能力,中國鋼鐵工業由大變強還任重道遠,我們必須砥礪前行,突破制約和短板。」
  • 鋼鐵行業:工信部發文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
    投資摘要:  工信部公開徵求對《關於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格局。
  • ...與鞍鋼、河鋼、包鋼及北科大戰略合作 推動鋼鐵行業裝備技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宋維東)8月25日,「2020年高質量發展·裝備與鋼鐵同行」冶金先進技術裝備創新推進會在中國一重集團召開。會議還舉行了鋼鐵行業裝備技術國產化項目籤約儀式,中國一重集團與鞍鋼集團、河鋼集團、包鋼集團及北京科技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一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指出,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中國一重集團是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和產業安全的重要骨幹力量。
  • 天津市北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12月8日,天津市北辰區在天津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圍繞天津市北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介紹情況。 近年來,天津市北辰區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調結構、轉方式、換動能,緊緊扭住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把重點放在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
  • 周文任主席率隊開展「加快右江區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周文任主席率隊開展「加快右江區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 www.gxbszx.gov.cn  2020-07-17 08:22  閱讀:18577次  作者:梁紅衛 周雲茜  編輯:楊煜智
  • 天津舉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2月8日天津舉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12月8日,天津舉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請北辰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寶雨,北辰區合作交流辦主任王春雷,北辰區工信局黨組書記劉寶林,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公司總經理劉春海介紹北辰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 鋼鐵工業協會:關於召開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的通知
    來源:新浪財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關於召開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的通知各位理事、各會員單位:經研究,定於2020年7月30日至31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會議將以「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認真總結上半年鋼鐵行業抗擊疫情、穩定生產經營、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經驗與做法,深入研究下半年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明確當前工作重點、奮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保證「十三五」勝利收官、「十四五」順利開局。
  • 延伸產業鏈條 助力轉型升級 推動釩鈦鋼鐵新材料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延伸產業鏈條 助力轉型升級 推動釩鈦鋼鐵新材料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今創裝備智造產業園項目在我市落地 賈瑞雲見證籤約並會見今創集團董事長戈建鳴一行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2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遵化這樣做!
    今年以來,遵化市圍繞真幫實扶、特色引領、創新驅動、同心築巢「四個堅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激發產業發展源動力,創優企業發展環境,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 2020年(第二屆)中國鋁工業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我市召開
    本次峰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通遼市區域經濟合作局、霍林郭勒市人民政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承辦。峰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引領、鋁攀高端」為主題,旨在共謀鋁產業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探討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 「紅色引擎」驅動方大鋼鐵集團高質量發展
    那麼,方大鋼鐵再次走紅,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基因和力量?  每名黨員佩戴黨徽上崗,每季度組織黨章考試,公司員工全國人大代表溫菲宣講全國兩會精神,每個基層支部建立了黨團活動室……走進方大鋼鐵,一系列「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元素不斷映入眼帘,高質量發展之路「紅色引擎」的奧秘揭曉。
  • 鋼鐵與陽光,攀枝花的城市發展辯證法
    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環境不美也不是攀枝花——這是攀枝花鋼鐵與陽光的城市發展辯證法。對於攀枝花來說,鋼鐵產業是發展基石,陽光經濟是發展趨勢,用康養產業來定標傳統產業,促進城市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在不斷與時俱進、螺旋上升的城市發展「辯證法」中,攀枝花進一步實現了加快由鋼鐵之城向釩鈦之都、由工礦基地向康養勝地、由傳統三線建設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的轉變。
  • 朝著「承一接二連三」方向轉型集聚!貴州工業園區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工業園區更要從當前我省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伴隨著這樣的共識,貴州快馬加鞭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來臨之際,我省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推動產業園區規模總量不斷壯大。
  • 加快向科技公司轉型 推動支付產業高質量發展——訪中國銀聯執行副...
    科技賦能之下,金融支付行業正在快速變遷。金融科技如何改變著支付產業?作為支付服務提供者和銀行卡轉接清算組織的中國銀聯如何轉型並推動行業發展?金融科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金融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塗曉軍。
  • 重慶舉行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的邀請到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王任林先生為我們解讀重慶市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並給我們介紹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今年4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6月11日,市政府召開全市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電視電話會,安排部署有關工作。下面,我就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一、我市消費品工業發展有關情況。
  • 春風得意馬蹄疾——「十三五」期間全市工業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
    春風得意馬蹄疾——「十三五」期間全市工業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1-13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東鄉精準發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為助力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該區鼓勵企業實施專利布局、專利導航、專利託管等項目,加大企業智慧財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使企業利用自主智慧財產權保持在同行業中的技術領先優勢,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組建科技創新中心和科研開發中心,設立科技創新成果獎勵專項資金,專門用於企業新產品、專利、科技項目的獎勵和補助,著力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問題。
  • 陳海波:發揮大型企業拉動作用 推動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發揮大型企業拉動作用 推動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15日,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陳海波到哈爾濱市平房區調研中央直屬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