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在海南召開

2021-01-08 養牛派

2020年12月20-21日,為全面梳理總結2020年乳肉兼用牛界的」大事記」,共同研討在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牛」年,乳肉兼用牛的「牛事「。中國「乳肉兼用牛界」的一場年度盛會——「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在海南召開。大會由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主辦,由中國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鞍山恆利奶牛場、濟南科派科斯種畜有限公司、德國寶牛育種中心北京代表處、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謝爾塔拉農牧場有限公司協辦。

乳肉兼用牛抗逆性強,耐粗飼,引入中國後受到養殖戶的廣泛好評,目前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等廣大牧區、農牧交錯區和農區,除了蒙貝利亞、德系西門塔爾等引進品種以外。過去70多年來,我國也先後嘔心培育了新疆褐牛、三河牛、草原紅牛、中國西門塔爾牛和蜀宣花牛等5個乳肉兼用牛新品種,產奶性能和產肉性能兼優。2019年,全國存欄各純種乳肉兼用母牛約30萬頭,雜交改良後代母牛約350萬頭,種公牛站存欄乳肉兼用牛的採精公牛471頭,約佔採精種公牛總數16.7%,銷售乳肉兼用牛凍精499萬劑,約佔全國銷量18%,利用乳肉兼用型牛凍精配種的母牛超過100萬頭/年。乳肉兼用牛已經成為我國「奶瓶子」和「肉案子」的重要貢獻牛品種。

在這歲末更迭時節,全國各地從事乳肉兼用牛培育和養殖企業、合作社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50多人,帶著一年收穫的喜悅,帶著新一年的憧憬而來。各位牛人齊聚一堂,一同總結一年來聯盟建設進展,首次在聯盟內交流《乳肉兼用牛遺傳改良計劃(2020-2035)》及實施方案,共同明確發展目標,建立聯合育種和新品種培育協作組,研討乳肉兼用牛未來發展願景。年會還邀請了新疆褐牛、三河牛、蜀宣花牛等不同品種的7位專家學者展示體型外貌鑑定技術、遺傳缺陷重要遺傳標記檢測晶片、品種育種及產業開發進展、深入探討乳肉兼用牛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相關熱點與焦點問題。大會全程直播分享。

行業領導寄厚望,為聯盟把脈

年會特別邀請了全國畜牧總站王宗禮站長,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先生為聯盟發展把脈。

全國畜牧總站王宗禮站長特別指出發展乳肉兼用牛,對於滿足人民對牛奶、牛肉的需求有重要意義,並對聯盟發展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夯實基礎工作。加強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後裔測定和資料庫建設等基礎性工作;二是加快育種技術創新,提高數據採集和遺傳評估的效率,擴大基因組選擇技術應用;三是深化聯合育種體系,產學研深度融合,育種-生產-加工良性互動,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四是加強遺傳資源創新利用。發揮地方品種等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優質特色性狀基因,培育新品種、新品系。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先生談到中國奶業想要健康發展,中國牛肉供應想要得到有效緩解,離不開乳肉兼用牛的發展,希望聯盟能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乳肉兼用牛品種培育出來,解決奶卻肉少的現狀,滿足人民對後小康生活的需求。劉部長也為聯盟發展提了四點建議,一是聯盟要由鬆散型向緊密型發展,建立育種協作組;二是聯盟要由虛轉實,積極申請項目資金支持;三是聯盟要設立短期、中期和長遠發展目標,細化到人,落實到年度目標;四是聯盟要主動發聲,進一步壯大隊伍,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聯盟發展和工作情況,得到切實的支持;五是聯盟要時刻圍繞企業需求開展工作,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兼用牛綜合效益,保證聯盟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乳肉兼用牛重磅報告,為產業助燃

本屆年會邀請了多位行業明星帶來了「重磅報告」,向大家分享前沿、獨特、新穎的內容和觀點,共同探討兼用牛選培育的未來發展方向,讓各位參會人員在本次會議中收穫頗豐,技術與產業碰撞出了多彩火花。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朱化彬研究員向大家全面介紹了2020年乳肉兼用牛聯盟建設的整體進展。

《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建設進展》

中國農業大學王雅春教授以中國乳肉兼用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20-2035年)為主題,介紹了乳肉兼用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總目標、任務和具體技術路線。

《乳肉兼用牛遺傳改良計劃及實施方案研討》

新疆農業大學黃錫霞教授為大家介紹了新疆褐牛育種現狀、體型鑑定工作進程以及體型基礎數據分析情況。

《新疆褐牛體型鑑定技術研究進展》

中國農業大學孟慶勇教授在年會上以乳肉兼用牛遺傳標記晶片研發為題,分享了晶片的研發取得的進展。

《乳肉兼用牛遺傳缺陷等重要遺傳標記檢測晶片研發進展》

產業化開發進展是牧場最關注的主題,年會上鞍山恆利奶牛場謝振全場長、四川畜牧科學研究院王巍副所長和謝爾塔拉農牧場吳宏軍場長分別就華育彤牛、蜀宣花牛和三河牛的培育及產業開發進展進行了詳細匯報,各個企業推陳出新,在產業化開發方面都做出了亮眼的成績,為其他參會牧場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

《華育彤牛培育及產業開發進展》

《蜀宣花牛育種及產業開發進展》

《三河牛育種及產業開發進展》

定目標,強基礎,建平臺,重聯合

為強化對已有品種選育強度,對新品種的培育力度,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發起了由培育和養殖兼用牛企業、合作社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乳肉兼用牛聯合育種協作組(17個單位)」和「乳肉兼用牛新品種培育協作組(10個單位)」,旨在明確兼用牛發展目標,強化品種\個體登記和性能測定,建立育種資料庫,加速新品種培育進程,聯合推介優秀種牛。

大咖研討,聚焦育種體系建設

「乳肉兼用牛育種體系交流環節」由乳肉兼用牛聯盟秘書長朱化彬研究員主持,邀請了全國育種領域的領軍人張沅先生,全國主要兼用牛培育企業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眾位大咖,以「兼用牛育種體系建設」為主題共同探討了兼用牛育種目標、基礎工作、資料庫建立等一系列建設內容。張沅先生指出兼用牛在保持肉用性能的基礎上,要不斷提升乳用性能,獲得綜合經濟效益;對於聯盟發展張先生建議聯盟成員單位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互助、創新共進、成果共贏、各取所需,既要對現有品種進行選育提高,同時要建立全國協作組,培育中國乳肉兼用牛新品種。

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已圓滿落幕,但兼用牛改良和培育的道路仍很漫長,行業的發展仍在等待兼用牛人的鍥而不捨,行業同仁將攜手並進,用前沿科技培育兼用牛未來!未來可期,我們始終在行動!

美編丨宣琳

責編丨馬佳瑩

相關焦點

  • 【荷斯坦◆推薦】「乳肉兼用牛」 蓬勃發展 未來可期——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
    2020年12月20-21日,為全面梳理總結2020年乳肉兼用牛界的」大事記」,共同研討在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牛」年,乳肉兼用牛的「牛事「。中國「乳肉兼用牛界」的一場年度盛會——「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在海南召開。
  • 肉用、兼用短角牛品種詳細分析
    短角牛原產於英格蘭的諾桑伯、德拉姆、約克和林肯等郡;因該品種牛是由當地土種長角牛經改良而來,角較短小,故取其相對的名稱而稱為短角牛。短角牛的培育始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最初只強調育肥,到本世紀初,經培育的短角牛已是世界聞名的肉牛良種了。1950年,隨著世界奶牛業的發展,短角牛中一部分又向乳用方向選育,於是逐漸形成了近代短角牛的兩種類型:即肉用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
  • 【微•關注】王雅晶:乳肉兼用牛營養和管理
    熟悉歐美發達國家及中國規模化牧場的奶、肉牛養殖模式,擅長各階段的奶牛、肉牛、乳肉兼用牛的飼料調配,有豐富的現場技術管理經驗。一、我國的乳肉兼用牛常見品種及特點我國目前有5個自主培育的兼用牛品種,中國西門塔爾牛(2002年),三河牛(1986年),新疆褐牛(1983年),草原紅牛(1985年),蜀宣花牛(2011年)。
  • 中國綠色會展聯盟第四次年會在江西南昌召開
    本次論壇以「創新變革 綠色發展」為主題,探討行業趨勢,促進創新變革,共謀綠色發展新方向。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安寶軍、南昌市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主任胡星出席論壇並致辭。論壇還設置了「會展業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與風向」主題對話環節,邀請中國製藥裝備行業協會會展部主任王高樂、北京智合聯創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蓓、國家會議中心黨委副書記孫江、華為雲與計算事業部聯接與協同解決方案總監宋哲江作為嘉賓,圍繞疫情帶來衝擊與機遇、會展業可持續發展以及2021年會展業預期等進行交流。
  • 西南博物館聯盟2020年年會在成都召開
    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主辦,中國博協、中國文物報指導,西南地區68家博物館參加,全國10餘家文博企業和媒體共計200餘人參加的西南博物館2020年年會暨區域博物館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四季如春的蓉城成都召開。
  • 2020年海南自貿港博士人才發展論壇召開
    2020年海南自貿港博士人才發展論壇召開  讓博士人才在瓊「用得好,留得住」  海南日報海口12月12日訊 (記者劉操)12月12日,2020年海南自貿港博士人才發展論壇暨海南省博士協會第八屆學術年會在海口召開。
  • 2020年新洋豐浙江合作聯盟年會在湖北荊門召開
    12月9日,由浙江露笑農資主辦的2020年度新洋豐浙江合作聯盟年會在湖北荊門召開。本次會議以「攜手奮進二十一載,創新領航合力共贏」為主題,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程雲、包雪梅,市場總監韋萬成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 「牛人」祁興磊:培育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第一牛
    祁興磊帶領團隊歷時21年,主持育成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牛新品種——夏南牛,填補了我國肉牛品種空白。緊接著,他又在「怎樣才能養好」上繼續發力,用10年時間總結出不同性別牛和不同用途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編制出夏南牛國家標準。 最後一件事是他正在幹的事。這位河南省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的農業推廣研究員正帶領團隊攻關培育肉用性能更好的夏南牛無角新品系。「再給我2—3年時間,我肯定能幹成!」 在「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頒獎典禮現場,他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創新 集約 開放——新化特陶新材料協會2020工作年會召開
    新化特陶新材料協會2020工作年會召開。新化縣電子陶瓷產業服務中心與特種陶瓷新材料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企業授牌。紅網時刻婁底12月17日訊(記者 譚衛豐 通訊員 劉曼麗)「我們要創新、集約、開放發展,推動新化特種陶瓷新材料產業再上新臺階!」12月16日,新化縣特種陶瓷新材料協會召開2020年年會,回顧近年來工作情況,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
  • 【佑安學術】佑安肝病感染病專科醫療聯盟2020年會在京召開 緊扣...
    2020年12月5日-6日,佑安肝病感染病專科醫療聯盟2020年年會在山西大廈圓滿召開。本次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承辦,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佑安肝病感染病專科醫療聯盟理事長、北京佑安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馬迎民擔任大會主席,執行理事長段鍾平教授為執行主席。
  • 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在京召開
    12月19日,2019-2020中國經濟年會在北京召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豔攝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9日訊(記者馬常豔)今天,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19-2020中國經濟年會在北京召開。
  •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2020年會在京召開
    本網訊  12月24日,以「深化大數據共享,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2020年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等多家權威機構聯合發布了《中國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出行大數據報告》。
  • 「百年變局·融合創新·領航未來」 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暨商學院...
    2020年12月12日,第十四屆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暨商學院高峰論壇在西安盛大開幕,共商大變局之下中國MBA未來發展之路。在此背景下,本屆年會與論壇以「百年變局·融合創新·領航未來」為主題,就新時代下中國新商科創新建設、新格局下中國MBA人才培養、新形勢下MBA人的使命擔當等話題展開了深度交流,引領中國MBA教育主動對接和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社會全面均衡發展。
  • 第二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將於2021年在海南舉辦
    當日以「海南潮 家國情」為主題的國際潮團總會第二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籌備工作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海南迎賓館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由海南潮促會主辦的第二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將於2021年12月在海南舉辦。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在全國職業院校融媒體聯盟2020年會...
    12月7日,全國職業院校融媒體聯盟2020年會暨融媒教學能力建設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劉寶民,全國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政策專家、湖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汪忠明,山東省教育廳職教處副處長郭慶志,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磊教授等來自全國中高職院校的領導老師、全國職業院校融媒體聯盟輪值理事長、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戴裕崴教授及各常務理事單位代表、相關專業負責人等130餘人參加了線下論壇
  • 第三屆團體標準化發展論壇暨2019年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年會在京召開
    1月8日,第三屆團體標準化發展論壇暨2019年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年會在京召開。本次年會中,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秘書長、中國標準化協會秘書長高建忠向大會作2019年工作總結。高建忠稱,2019年,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著重開展的一項工作是團體標準培優計劃工作研究。該項工作具體由團體標準化發展聯盟秘書處中國標準化協會牽頭承擔。一年來, 聯盟牽頭制定《團體標準培優計劃實施方案》、啟動團體標準培優計劃入圍單位遴選工作、推動開展團體標準良好行為自我評價並應用評價評估結果遴選培優單位,為高效推進團體標準培優計劃工作提供了支撐。
  • 海南網絡安全服務聯盟成立 海南藍點為首批聯盟單位之一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0日消息(記者 鍾圓圓)12月20日,第三屆海南省網絡安全五指山論壇暨海南省網絡安全協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會上,海南網絡安全服務聯盟宣告成立,海南藍點計算機網絡工程有限公司是首批聯盟單位之一。
  • 2020年船舶標準化年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2020年船舶標準化年會在京召開   12月22日,由中國船舶
  • 甘肅省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甘肅省草產業協會2018年年會預備會召開
    甘肅省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甘肅省草產業協會2018年年會預備會召開2月20日上午,甘肅省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甘肅省草產業協會2018年年會預備會在甘肅省草原技術推廣總站學術報告廳召開。會議總結交流了2018年聯盟、協會成員單位和國家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創新研發中心在草業科技創新、為產業服務以及科研項目工作進展情況;討論了聯盟、協會在機構改革、林草融合大背景下,如何發揮好平臺作用,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保障與服務工作。
  • 短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