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21日,為全面梳理總結2020年乳肉兼用牛界的」大事記」,共同研討在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牛」年,乳肉兼用牛的「牛事「。中國「乳肉兼用牛界」的一場年度盛會——「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在海南召開。大會由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主辦,由中國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鞍山恆利奶牛場、濟南科派科斯種畜有限公司、德國寶牛育種中心北京代表處、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謝爾塔拉農牧場有限公司協辦。
乳肉兼用牛抗逆性強,耐粗飼,引入中國後受到養殖戶的廣泛好評,目前分布於東北、西北、西南等廣大牧區、農牧交錯區和農區,除了蒙貝利亞、德系西門塔爾等引進品種以外。過去70多年來,我國也先後嘔心培育了新疆褐牛、三河牛、草原紅牛、中國西門塔爾牛和蜀宣花牛等5個乳肉兼用牛新品種,產奶性能和產肉性能兼優。2019年,全國存欄各純種乳肉兼用母牛約30萬頭,雜交改良後代母牛約350萬頭,種公牛站存欄乳肉兼用牛的採精公牛471頭,約佔採精種公牛總數16.7%,銷售乳肉兼用牛凍精499萬劑,約佔全國銷量18%,利用乳肉兼用型牛凍精配種的母牛超過100萬頭/年。乳肉兼用牛已經成為我國「奶瓶子」和「肉案子」的重要貢獻牛品種。
在這歲末更迭時節,全國各地從事乳肉兼用牛培育和養殖企業、合作社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50多人,帶著一年收穫的喜悅,帶著新一年的憧憬而來。各位牛人齊聚一堂,一同總結一年來聯盟建設進展,首次在聯盟內交流《乳肉兼用牛遺傳改良計劃(2020-2035)》及實施方案,共同明確發展目標,建立聯合育種和新品種培育協作組,研討乳肉兼用牛未來發展願景。年會還邀請了新疆褐牛、三河牛、蜀宣花牛等不同品種的7位專家學者展示體型外貌鑑定技術、遺傳缺陷重要遺傳標記檢測晶片、品種育種及產業開發進展、深入探討乳肉兼用牛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相關熱點與焦點問題。大會全程直播分享。
行業領導寄厚望,為聯盟把脈
年會特別邀請了全國畜牧總站王宗禮站長,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先生為聯盟發展把脈。
全國畜牧總站王宗禮站長特別指出發展乳肉兼用牛,對於滿足人民對牛奶、牛肉的需求有重要意義,並對聯盟發展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夯實基礎工作。加強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後裔測定和資料庫建設等基礎性工作;二是加快育種技術創新,提高數據採集和遺傳評估的效率,擴大基因組選擇技術應用;三是深化聯合育種體系,產學研深度融合,育種-生產-加工良性互動,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四是加強遺傳資源創新利用。發揮地方品種等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優質特色性狀基因,培育新品種、新品系。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先生談到中國奶業想要健康發展,中國牛肉供應想要得到有效緩解,離不開乳肉兼用牛的發展,希望聯盟能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乳肉兼用牛品種培育出來,解決奶卻肉少的現狀,滿足人民對後小康生活的需求。劉部長也為聯盟發展提了四點建議,一是聯盟要由鬆散型向緊密型發展,建立育種協作組;二是聯盟要由虛轉實,積極申請項目資金支持;三是聯盟要設立短期、中期和長遠發展目標,細化到人,落實到年度目標;四是聯盟要主動發聲,進一步壯大隊伍,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聯盟發展和工作情況,得到切實的支持;五是聯盟要時刻圍繞企業需求開展工作,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兼用牛綜合效益,保證聯盟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乳肉兼用牛重磅報告,為產業助燃
本屆年會邀請了多位行業明星帶來了「重磅報告」,向大家分享前沿、獨特、新穎的內容和觀點,共同探討兼用牛選培育的未來發展方向,讓各位參會人員在本次會議中收穫頗豐,技術與產業碰撞出了多彩火花。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朱化彬研究員向大家全面介紹了2020年乳肉兼用牛聯盟建設的整體進展。
《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建設進展》
中國農業大學王雅春教授以中國乳肉兼用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20-2035年)為主題,介紹了乳肉兼用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總目標、任務和具體技術路線。
《乳肉兼用牛遺傳改良計劃及實施方案研討》
新疆農業大學黃錫霞教授為大家介紹了新疆褐牛育種現狀、體型鑑定工作進程以及體型基礎數據分析情況。
《新疆褐牛體型鑑定技術研究進展》
中國農業大學孟慶勇教授在年會上以乳肉兼用牛遺傳標記晶片研發為題,分享了晶片的研發取得的進展。
《乳肉兼用牛遺傳缺陷等重要遺傳標記檢測晶片研發進展》
產業化開發進展是牧場最關注的主題,年會上鞍山恆利奶牛場謝振全場長、四川畜牧科學研究院王巍副所長和謝爾塔拉農牧場吳宏軍場長分別就華育彤牛、蜀宣花牛和三河牛的培育及產業開發進展進行了詳細匯報,各個企業推陳出新,在產業化開發方面都做出了亮眼的成績,為其他參會牧場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
《華育彤牛培育及產業開發進展》
《蜀宣花牛育種及產業開發進展》
《三河牛育種及產業開發進展》
定目標,強基礎,建平臺,重聯合
為強化對已有品種選育強度,對新品種的培育力度,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發起了由培育和養殖兼用牛企業、合作社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乳肉兼用牛聯合育種協作組(17個單位)」和「乳肉兼用牛新品種培育協作組(10個單位)」,旨在明確兼用牛發展目標,強化品種\個體登記和性能測定,建立育種資料庫,加速新品種培育進程,聯合推介優秀種牛。
大咖研討,聚焦育種體系建設
「乳肉兼用牛育種體系交流環節」由乳肉兼用牛聯盟秘書長朱化彬研究員主持,邀請了全國育種領域的領軍人張沅先生,全國主要兼用牛培育企業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眾位大咖,以「兼用牛育種體系建設」為主題共同探討了兼用牛育種目標、基礎工作、資料庫建立等一系列建設內容。張沅先生指出兼用牛在保持肉用性能的基礎上,要不斷提升乳用性能,獲得綜合經濟效益;對於聯盟發展張先生建議聯盟成員單位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互助、創新共進、成果共贏、各取所需,既要對現有品種進行選育提高,同時要建立全國協作組,培育中國乳肉兼用牛新品種。
2020年乳肉兼用牛培育自主創新聯盟年會已圓滿落幕,但兼用牛改良和培育的道路仍很漫長,行業的發展仍在等待兼用牛人的鍥而不捨,行業同仁將攜手並進,用前沿科技培育兼用牛未來!未來可期,我們始終在行動!
美編丨宣琳
責編丨馬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