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講: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千人千品,萬人萬相。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秉性和脾氣。有的溫文爾雅、有的熱情似火、有的低調內斂、有的衝動易燥……不同的個體,不同性格的人構成了與眾不同、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但在一些場合中,在融入社會大眾生活中,我們的一些性格或是脾氣要適當的進行調整、收斂。
暢銷書作家李筱懿在《生活課》中描述她自己曾為壞脾氣買單,付出了昂貴的代價。通過閱讀《生活課》一書,結合我自身的工作體會,對於職場中的人,給出誠懇的建議。職場人最忌「脾氣暴躁」,與其暴躁發火地處理事情,不如不動聲色地解決問題。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01為什麼不能「發火」,情緒失控的代價,是你想像不到的昂貴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達爾文
或許每個人都會在生活、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是遇到刁鑽的客戶。往往在忍無可忍時,難抑胸中的怒火,不可一世地發了脾氣。但往往會出現「發火一時爽,後續補救一直難」的情況。我曾為自己在公開場合的情緒失控付出特別高的代價。
進入銀行工作的第四年,我做了銀行網點的支行長,由於處事比較穩重,工作表現尚佳,深得領導信任,領導把一個公認的難打交道大客戶交給了我,牽扯到好幾千萬的業務。
於是我信心十足地接下任務,熱情洋溢地接待客戶。十幾個回合下來,3個月時間的消逝,我的耐心消磨殆盡,果真是個「難打交道」的客戶。
在對方一遍遍的要求下,合作方案已經修改了三四十遍,我能想到的所有細節,對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進行了「幾乎完美」的修改,但是合作方還是不滿意,談判了十幾個回合依舊沒有籤下來。可是,這個客戶的業務量,如果能成功,就可以完成我全年80%的業務量目標。
回想自己這麼長時間的辛苦付出,以及籤不下來這個合同的慘澹影響,我委屈又無助,悲從中來怒從心起,終於忍不住,在電話裡對合作方一個關鍵人物大聲斥責說:你們的要求特別沒道理,尤其是在某某方面特別變態,我認為這個方案已經完美無缺了,你們就是找茬。
說完,狠狠地摔掉電話,心底湧起「一股爽氣」。只是,爽氣片刻就被絕望覆蓋,委屈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很快,我把領導特意交代的重要客戶,由於自己的發火,把重要的業務給搞砸了。
行長立馬找我談話,原本拿下這單,我可以靠著這單業績提職加薪的,現在不僅沒有拿下,更辜負了領導對我的信任。鑑於我的「不成熟」,行長立馬把我調離了支行長崗位。
從此,我認識到,我的怒火既無法推進工作,也改變不了對方的無理要求,還會把自己扔進了坑裡,斷送了我的職業前景,耽誤成長發展。平靜之後,我不止一次的後悔。為此,我花費了雙倍的精力、兩年的時間扭轉領導對我的印象、客戶對我的印象。這兩年時間裡,原來不如我的同事得到了提拔,而我一直處在「被觀察」中,後來由於我的努力和真誠,讓領導和客戶看到我真實的能力,最終又把失去的崗位恢復原職。
怒火是虛弱的前奏,是你對這個世界毫無辦法之後最無力的發洩,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卻燒光了你的清醒和內存,燒壞了別人對你的信任。對於一時搞不定的事情,我們可以繞道而行,雖然路途遙遠一點,同樣能到達終點,總歸比你的怒火把希望澆滅來得要好。對於實在繞不過去的,還可以選擇放棄,未必所有事情都值得堅持,好說好散,好過一拍兩散。
02為什麼你應該把脾氣調成靜音?善於控制情緒處理問題,是你實力的體現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從我個人的例子上,相信大家已經認識到「壞脾氣」帶來的巨大惡果影響,我們處在社會生活中,要想順順利利度過一生,應該把脾氣調成靜音模式。冷靜、平靜的處理問題,是你實力的體現;暴躁放狠話的不理智是「我沒轍了」的一種暴露。
據說,宋美齡非常善於控制情緒。她一直對邱吉爾不滿,原因是當年英、美、蘇、中是同盟國,但是「邱吉爾看不起中國,羅斯福把中國看成四強之一,邱吉爾的態度一直是不贊成的」,這讓宋美齡非常惱火,一直拒絕訪英。
在《顧維鈞回憶錄》中描述,邱吉爾到訪美國,想見同在美國的宋美齡,她堅決拒絕。有人提醒宋美齡見邱吉爾會給對方臉上增光,她還是堅決拒絕。
在1943年11月,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參加英、美、中三國首腦開羅會議,她和邱吉爾不可避免地會面了,兩人有過一段經典對話。邱吉爾說:「委員長夫人,在你印象裡,我是一個很壞的老頭子吧?」宋美齡沒有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反問他:「請問首相您自己怎麼看?」邱吉爾說:「我認為自己不是個壞人。」她順勢回答:「那就好。」
蔣介石特意地把這段對話記在了日記裡,他自己脾氣暴躁,經常打罵下屬,所以他特別欣賞宋美齡的外交智慧,誇她既不違反外交禮儀,也不違背自己內心。
所以,無論是在外交這樣的國際場合,還是在職場生活中,處理問題,並不是靠脾氣,而是靠實力。宋美齡無論多麼惱火邱吉爾,她冷靜、穩重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既沒有因為自己心中的不滿得罪邱吉爾,又妥善地讓邱吉爾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巧妙地處理了「國際地位」爭端問題,可謂是大智慧。
朝鮮族有一句諺語:一怒之下踢石頭,只有痛著腳趾頭。前文中講到我「一時爽」撂了客戶的電話後,被談話、調整崗位後,我積極化解憤怒,回到冷靜的狀態,在新崗位上繼續努力工作,由於把這個大客戶交給了另外一個同事,我就默默地協助他繼續公關。
在這個同事的引薦和協調下,我們接觸到該公司的另外兩個關鍵人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遍遍的方案修改終於達成一致意見,最終這份合作也成功了。
回顧整個事件過程, 由於發脾氣把崗位弄丟,到最終由主導變成參與協助,我失去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失去的是領導的信任、重要的崗位還有薪資待遇;學到了要善於控制情緒,對於怒火的情緒要進行冷處理方能成大事。能成事,就是你實力的體現!
情緒失控帶來的後果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吃虧的永遠是自己。發怒尤其是情緒中可怕的暴君,一個人行走在江湖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對方燃氣的一把火,把自己給點著。當怒氣中燒時,應立即放鬆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緒看輕看淡,避免正面衝突,學習宋美齡的大智慧,不正面回擊,巧妙處理爭端。
03如何把自己訓練成「靜音式」的脾氣,結合自身體會,分享三個啟示
情緒失控下暴躁的脾氣,讓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中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善於控制情緒,穩定脾氣處理事情,能讓我們「化險為夷」、「化坎坷為平坦」,能讓事情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那麼如何把自己訓練成「靜音式」的脾氣呢?
1.學會利用「黑暗效應」,改變周圍環境,讓自己冷靜下來
我們每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都是被影響的,有時候是工作中一個小事情影響到你,有時候是對方一句話影響到你,最終導致情緒上升、不可控制。我們受人的影響,也受環境的影響。
科學家經過實驗,發現如果在一個突然變黑、變暗的環境中,情緒會相對低落,變得不那麼想發脾氣了,並且有依賴對方的心理。這就是「黑暗效應」。所以對於易暴躁的人來說,要刻意改變周圍的環境,可以是在你的住所,也可以是在你的工作場所,關掉一些燈光,刻意營造出相對「黑暗」的環境。
所謂「黑暗效應」是指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於光線比較亮的場所。
因為,一說到「黑暗」,人就會本能的變得害怕、恐懼。人,一旦在黑暗、恐懼的空間裡,就會變得本能地依賴人,想和另外一個人靠近。就比如兩個年輕人談戀愛,男方喜歡帶女方去燈光有點黑的餐廳、去鬼屋、去電影院,這樣就能讓雙方的心更貼近。
一般的人都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裡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願意繼續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儘量展示出來,把自己弱點和缺點儘量隱藏起來。
因此,如果雙方相對難以溝通。而黑暗登場,對方感官失效後,周圍環境改變,自己便沒了危險,不需要偽裝,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情緒冷靜下來;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後,人就會變得脆弱而敏感,傾向於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進而減輕情緒的爆發,讓自己逐步進入「靜音模式」。
2.提升認知能力,運用「5W2H分析法」處理情緒,化解困局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明白,所謂的發脾氣其實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所產生的抱怨、恐懼等負面情緒的表現。所以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而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才是。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呢?「5W2H分析法」幫你清清楚楚地找出問題,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發明者用五個以W開頭的英語單詞和兩個以H開頭的英語單詞進行設問,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尋找發明思路,進行設計構思,從而搞出新的發明項目,這就叫做5W2H法。
「5W2H分析法」是二戰中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首創。簡單、方便,易於理解、使用,富有啟發意義,廣泛用於企業管理和技術活動,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同時有助於思路的條理化,杜絕盲目性;有助於全面思考問題,從而避免在流程設計中遺漏項目。
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處理,提出疑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極其重要的。創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於提問題的能力,眾所周知,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意味著問題解決了一半。
試著常常提出:為什麼(Why);做什麼(What);何人做(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這就構成了5W2H法的總框架。分析之後你會覺得原來是這些因素在限制著你的情緒,讓你困在裡面。目標明確之後,方法也就應運而生了,自然就能化解困局。
通過運用「5W2H分析法」提升認知,處理事情,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抱怨和發脾氣的根源所在,讓自己對事情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分析,更加關注問題本身,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法,關注周圍美好的事物,而不是一味地發脾氣,把責任推給對方。
3.遵循「剛柔定律」,懂得變通,控制情緒,不動聲色地解決問題
蚌和野馬的故事,給了很多人啟發:沙粒進入蚌體內,蚌覺得不舒服,但又無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體內營養把沙包圍起來,後來這沙粒就變成了美麗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馬腳上吸血,野馬覺得不舒服,但又無法把它趕走,於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學家研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就是暴怒和狂奔。
大千世界,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馬。我們何不像蚌那樣,設法適應,遵循「剛柔定律」,利用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懂得「拿得起,放得下」,在確定無法把沙粒排出的時候,索性放棄,並用體內的營養把沙包圍起來,最終把「麻煩的沙粒」處理成了「美麗的珍珠」。而不要像野馬那樣,遇到難處理的事情時,暴跳如雷狂怒氣躁,最終只能自食苦果。
所謂「剛柔定律」,是指一個人要懂得「拿得起,放得下」的道理,既要懂得知難而上,也要學會適時放棄。
換言之,這一定律告訴我們,認真執著地追求理想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過分執著卻往往失之於「偏執」。它提醒我們,要學會因時因地權衡得失,尤其是要懂得變通,控制情緒,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職場中,我們肯定會遇到不可掌控的情況,或是「刁蠻」的對方,就如我前文中所講到的。應該放下當時的成見,對於暫時不能改變的逆境,學會適應且繞道而行,把情緒調為「柔」的狀態,讓自己停止煩躁,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寫在最後:
職場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人一輩子所犯的錯誤,80%都是因為沒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一個容易失控的人,往往是不成熟、不可靠、不理智的體現。
在不順利的情況下,能夠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失為一種生活的智慧。我們並不需要沒有情緒逆來順受的窩囊,但我們終究會懂得把脾氣調成靜音模式、不動聲色地解決問題、收拾生活。
我是瀟湘仙紫,關注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