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藝術家
——日站君
最近,豆瓣上的一個話題「用現實場景創作一副電影海報」火了!話題一經發出就一下子炸出各路深藏不露的民間大神,紛紛化身藝術海報小天才趕來參賽。當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與藝術裡的電影海報碰撞起來,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民間高手各顯神通
對於此次參賽的各類民間大神,日站君統共分為三大類,善於運用攝影和PS和構圖打造視覺盛宴的技術奇才;喜歡通過光影色調渲染意境的氣氛組類;以及走寫實派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類。閒話不多說,咱們先來看看技術奇才們的高端操作吧!
·技術奇才類·
在暴雨中擁抱自由的一幕是《肖申克的救贖》裡很經典的一幕了。光與影的交織下,暖黃色的雨絲也很能體現對光明和自由的渴望。
再看看這張氛圍意境都十足的海報原圖,這...大叔你幹啥呢?
平平無奇的一顆蜜桃,字體一加,濾鏡一上,噪點再注入靈魂,這桃子瞬間變成吃不起的樣子。
這是日站君在這個系列裡最喜歡的一張海報了!夢想支撐構築成了漫漫人生路,也很符合《鋼的琴》中「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主題。色調質感都非常在線,層層漸進的構圖也很有衝擊力!
也是利用黑白打造縱深感的一張海報。常見的窗邊倒影,但加以創意和文字排版後有種意料外的藝術感,沉重的黑白色調鋪墊了影片的懸疑色彩。
不得不說這個影子還挺有《瓦力與伊芙》的感覺!但下一秒可能就收到:律師函警告。
角度和構圖很《信條》!不過字體有點拉垮啊。
相比電影海報,這更是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還有點像《隱秘的角落》裡張東升和普普。
這張日站君覺著不用多說,看畫面的構圖、人物的站位還有點睛之筆的黑條,就能明白是《寄生蟲》了吧!
有點環保電影的味道了。
大片既視感,雖然高度不是400米,但地面上也是危機四伏!
·專搞氛圍氣氛組·
顧名思義,此類電影海報往往為整部影片的氛圍造勢,例如這個《隱秘的角落》,危險在黑暗中窺視蟄伏,你有沒有種背脊發涼的感覺?
色調統一和諧,連綿的粉黛營造了種延伸的空間感。
文字排版、色調和氛圍都很到位!特別是中式圓窗裡的那抹斜陽,再配上人物的剪影,非常具有詩意。
今年的泳池沒有開張,但並不影響他們衝浪。青春就是肆無忌憚的開心與玩鬧!
《The Wall》中「牆」是心靈的枷鎖,是自我封閉的孤獨的靈魂,一牆之隔,隔斷了內與外,也隔斷了自己與世界。
這鮮活燥熱的夏,這鬱鬱蔥蔥的綠,不許用「電影原片」來參賽!
字體是菊次郎本郎了!
十六歲的青春記憶裡,似乎總離不開悶熱的夏,湛藍的天和遙遠的海。被海水拍溼的服裝和遠處的景色也搭配得十分協調。
正看為海,反看為山,藍色的沉澱與變幻真有點黃海老師的味道了。
是今年風很大的劉亞仁攝影風格,眼神和氛圍值得掌聲落下。
一看就是老王家衛了!
「我一個人跳舞,從清晨到日暮~」濾鏡和字體有點婁燁的感覺呀!
豆瓣高分既視感的電影海報。泛著水汽的礦泉水代替了原作裡的兩位主角,就像他們透明而美好的愛情。
小演員表情還挺到位,特別是漏出的那隻眼,很精髓!
看來剛剛此處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武器找到了,是把粉色滋水槍!
看這哥們自信的眼神,就知道是個人狠話不多的學霸了。
永遠年輕,永遠快樂!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類·
最後一種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類。此類海報皆為寫實派的設計鬼才們所創作,沒有唯美的意境和高端技術的加持會顯得粗糙了點,但仔細品味其中的寓意,各個都叫人慾罷不能!
比如這張電影海報裡的兩條高鐵,乍看可能會琢磨不透,畫質也透出一股濃濃的歷史味道,但配上《青蛇》二字,你品,你細品。
一個是為了夢想,一個是為了生活。
確認過眼神,是不同的信仰。那麼,君の(法號)名は...
就地取材整了一出《KTV裡的美麗傳說》!
好傢夥,這速度和激情直接都有了!
韓寒看了直呼內行!
陳凱歌看了想讓這道士重回山上,而且這道士一看就不是吃素的!
兩個小朋友手裡各拿著一個布娃娃這點,有《閃靈》的感覺了。
表現手法針不戳!日站君只能道:果然高手藏於民間啊..
眼神犀利爪風凌厲,今年大片就看你了。
馬保國:不給我搬個奧斯卡就是你不講武德了。
咱也不敢多說,咱也不敢多問。
嗯,看樣子這位從裡到外都挺迷失的!
背後的倒影,很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了。
標題,exm?!
小朋友聽診姿勢很到位啊!
兄弟放手吧,至少這跨欄是無辜的!
每個人都是生活裡的藝術家
看完這些野生藝術家的自製海報後,日站君覺得,比起那些看似精細極具設計感,但脫離了生活被人所詬病的電影海報,雖然這個話題下大多的海報的排版、構圖都是模仿原作而成,畫面也很粗糙隨意,但其中的那份真實又鮮活的人間煙火氣,更足以打動人心。
藝術不僅是陽春白雪,還是靜下心來感受生活。藝術總被神聖化、高尚化,但就像電影中的故事由日常的點滴凝縮而成,藝術也不可能始終浮於雲端,終有一天會散落凡塵,歸於柴米油鹽之中。
除此之外,藝術也會作用於生活之內。只要細心捕捉身邊美好,就能發現其實生活處處都充滿著浪漫和趣味。也許你路過一個斑駁的油漆桶時,恰巧路過一片銀河。
——本文經 日本設計小站 授權轉載,作者:日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