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初夏的河北雄安新區處處欣欣向榮,一架無人機正在對220千伏容南線進行自主精益化巡檢。北鬥系統結合電力北鬥精準位置服務網,可以為其提供釐米級的定位精度,讓無人機巡檢作業導航更加智能、穩定。
在江蘇連雲港開山島上,一座北鬥地面基站已經投入運行,不僅可以為海島及周邊海域提供精準定位、精準授時,還可大大提高海島微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能力。
雄安新區先行先試的基於北鬥的輸電線路無人機自主巡檢作業,江蘇開山島上投運的首座海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數字新基建」建設的縮影。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聚焦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5G、人工智慧、電力北鬥應用等「新基建」領域,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為重點,帶動上下遊企業共同發展,2020年總體投資約247億元,預計拉動社會投資約1000億元。截至目前,覆蓋國家電網公司27個省的全部經營區域的1200座北鬥地基增強站已全部完成設計,建成586座並依託基站開展各類電力北鬥業務應用。
精準!北鬥系統為電力業務提供精準時空信息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電力行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可為智能電網、電力物聯網、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提供導航定位、精準授時、短報文通信等服務,是我國能源戰略發展的有效支撐手段。
國家電網公司早在2010年,已經開始探索北鬥技術在電力行業的落地應用,「北鬥+電力」的融合發展正在穩步推進。在電網基建、設備運維檢修、營銷用電數據採集、電力調度控制、車輛後勤等領域,國家電網公司已推廣北鬥終端20餘萬臺套。
江蘇連雲港開山島電力北鬥地面基站
目前,在北鬥授時授頻方面,推廣各類終端1.1萬套。其中90%的調度主站自動化系統和20%的變電站時間同步裝置已接收北鬥授時信號,新建及改造變電站北鬥衛星授時接入率達100%;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地數據中心分別建設了3個以北鬥信號為主、GPS信號為輔的一級時間源節點,向公司信息通信網絡提供授時服務;配電網管理方面,通過北鬥高精度授時和配電自動化終端有機結合,提高了故障研判準確率,縮短搶修時間。
定位導航應用方面,國家電網公司超過17萬輛生產和公務用車採用了北鬥車載終端,在湖南、湖北等13家單位開展了北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應用,在山東、浙江等6家單位開展基建現場人員和設備安全管控,累計部署終端近4000套;
北鬥短報文通信方面,在陝西、青海、甘肅等無公網信號覆蓋地區推廣7000餘套帶有北鬥短報文通信功能的用電信息採集終端,解決業務數據遠程回傳問題;
隨著我國5G技術的發展,在未來「北鬥+5G」技術的聯合應用,利用北鬥技術構建的統一時頻網能夠實現全網系統本地化納秒級時間同步,結合5G的高可靠低時延的特性,能夠實現電力調度的實時可控,支撐電力實時上網交易,能夠為電網各類物聯終端提高精準的時空屬性,推動設備管理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進一步推動電力物聯網終端的聯合作業,將成為電力物聯網建設的基礎支撐和重要組成部分。
智能!多項數位技術有效提升電力服務
「您好,請問您要辦理什麼業務?」走進國網大連供電公司白山路營業廳,接待客戶的不是櫃員,而是一臺造型可愛的機器人。它可自如地實現主動引導、智能講解、精準服務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現已在遼寧省電力公司推廣應用。
基於人工智慧能力平臺,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目前已形成智服、智巡、智策三大系列產品,並成功應用於電力客戶服務、生產運行、經營管理等業務領域。上文所說的,就是「智服」系列重點面向營業廳、客戶服務等場景研發的營業廳服務機器人。
電力人工智慧應用是國網數位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新基建」核心任務之一。如今,電力人工智慧正以「未來的樣子」在各個場景應用和展現。
回溯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三步走」目標,第一個就是「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近十年來,我國發表的人工智慧頂級論文總量佔世界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電網每年發表的人工智慧專利數量在近幾年始終排在國內前十,是前十名裡面唯一一家中央企業。
為了大力深化人工智慧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服務電網安全生產、客戶服務水平提升和基層員工減負,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成立電力人工智慧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發布《人工智慧白皮書》。
國網山東電力信息通信智能管控中心
「我們自主研製、打造了25項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並成功應用於13個省市電力公司的營業廳、輸電線路巡檢、變電站智能運用、基建現場等20餘個場景,輸電線路巡檢效率提高3倍以上,用戶辦電時間縮短30%,部分場景減少人力30%。智能訪客等應用產品在抗疫復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負責人表示。
迎著「數字新基建」發展的風口,國家電網公司多點並進,全面發力。
為加快大數據中心建設,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打造「3+N」數據中心產業布局,在北七家、海拉爾、蘭州3地建成並部分投運大型雲數據中心。基於變電站資源,在18個省市部署多站融合邊緣計算節點,建成120餘座邊緣數據中心站,面向全國客戶提供雲邊協同的規模化邊緣計算服務,積極打造「國網算力」品牌,目前已實現外部合同額11.4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構建基建全過程綜合數位化管理平臺,並在國網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江蘇、福建、河南、重慶、遼寧、新疆公司等10家單位試點應用。目前基建「e安全」和電網工程數位化管理兩項應用已投入使用,覆蓋工程5000多個,註冊用戶9萬餘人,預計每年節省現場管控成本約5000萬元,節省交通、住宿、人工等成本合計1.2億元。這一探索,為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提供更多可能。
國網公司與昆明理工大學聯合成立「能源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聯合實驗室」,開發了能源金融鏈、能源交易鏈、數據保護鏈、社會治理鏈等四類區塊鏈產品,並在浙江、青海、山東、河南、陝西5個省份的創新創業型企業、政府、機構等廣泛應用。
主動順應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並進的大趨勢,國家電網公司發揮自身優勢,匯集各界力量,帶動上下遊企業共克時艱、持續發展。在這場數位技術助推能源轉型的徵程中,國家電網公司乘風破浪,擘畫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