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來AI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哪?誰有應用標準,誰有「王牌」
在新基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等背景下,人工智慧應用的政策紅利明顯,相關企業應如何把握機遇、打造長遠競爭力?12月8日,在2020年第九屆粵港雲計算大會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ICT大會之「人工智慧物聯網投資高峰論壇」期間,廣東軟體行業協會會長葉子瑜在接受南都科創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慧企業在新基建、智慧城市項目落地應用的過程中,紮實打造相關標準將成為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葉子瑜表示,目前人工智慧在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主要看到的都是政府拉動,似乎看不到商業需求。在這種印象背後,一方面其實沒有政府參與的應用也正在逐漸發展。例如在AI+製造業領域,就有如質檢、定製、自動化等製造業領域的市場自發需求,已有許多大數據、人工智慧企業對此展開應用。
另一方面,葉子瑜認為,許多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一開始都是由政府推動,例如網際網路技術、GPS技術等最初也是由美國政府推動應用。在政府推動新技術應用的很多具體過程中,參與企業將不斷解決一個個問題,並以此逐漸形成一些行業應用的規範和標準。
葉子瑜表示,當前人工智慧行業應用還沒有形成一些統一的標準,因此企業互相間的技術和應用能力也很難進行比較。他認為,在新基建、智慧城市應用過程中,人工智慧企業應在不同領域形成該領域的應用規範和標準,將此做紮實。一旦相關標準形成,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技術民用和商用的推廣也將迅速鋪開。此時企業制定的相關行業標準就將成為企業在該行業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的漸趨成熟,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進入了落地應用的高峰期。同時,隨著我國《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我國人工智慧場景化應用、商業化發展迎來了政策的紅利。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智能技術與實體產業結合的商業化時代已經到來,各類人工智慧技術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尋找落地場景,未來潛力巨大。在當日的「人工智慧物聯網投資高峰論壇」活動上,多位專家學者也分享了關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智慧城市生態的觀點。
廣州無線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廣電運通董事長黃躍珍在會上表示,未來需要聯合業界和投資界的力量,共同打造「技術+資金」的平臺,積極發揮政府力量的引領作用、國有資本的放大功能和人工智慧物聯網產業的綜合能力,促進智慧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促進軟體信息為基礎的人工智慧物聯網產業形成集中化發展的新格局。
據悉,在當天上午的2020年第九屆粵港雲計算大會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ICT大會上,在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的指導下,由廣州無線電集團牽頭,聯合廣州廣電運通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廣州智能裝備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浪潮大數據研究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的中國電子聯合會人工智慧物聯網分會正式揭牌成立。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執行秘書長高素梅在會上指出,要積極構築和營造人工智慧物聯網政產學研金用服的多元化產業生態,形成資金、產業和院校多維度、多要素、多方法緊密協作的生態體系,使產業中的企業擺脫單純的競爭關係,在應用場景中形成和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生態協作關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