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個婚姻形態是「血緣婚」。原始社會中,同一個群體內的同輩兄弟姐妹之間結為夫妻,關於這項婚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歷史上無從追溯,因為它比文字的出現還早了若千萬年。隨著歷史的發展,婚姻制度也在慢慢變化,人們逐漸摒棄了血緣婚,因為近親結婚,會使後代易得遺傳病,於是「收繼婚」便出現了。
收繼婚或稱轉房婚,多指男人將已故兄弟的兄嫂或弟媳收作自己的妻子,也有個別收自己庶母為妻的例子,這一切僅有一個限制條件,那就是沒有血緣關係就行。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收繼婚」的例子,如唐太宗「收繼」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唐高宗則「收繼」了父親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除此之外,隋煬帝在父親隋文帝去世當日便「收繼」了他的庶母宣華夫人。
本文的主人公也是收繼婚的被收繼者之一,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與他人不同的是,她被收繼了兩次,分別嫁給了祖孫三代人為妻,來看看她這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新莽五鳳四年(前54),王昭君出生於西漢南郡秭歸的王家,王家雖不是官宦人家,但家境還算不錯,父親王襄老來得女,十分歡喜,所以對王昭君一直都寵愛有加。王昭君是個勤奮好學、天資聰穎的女子,從小便熟讀四書五經、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隨著時間的推移,昭君慢慢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儀態萬方,她的美讓南飛的大雁停下了的腳步,故而被稱為「落雁」,史書上曾經這樣記載過她的美貌: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能夠被評為古代四代美女,實力肯定是不容小覷的。
在她十六歲的時候,關於她的美貌傳說早就流傳全國,人盡皆知,又恰逢當年漢元帝正在選秀女,王昭君如此美貌,當然是作為南郡的首選被送進了宮。
據民間傳說,王昭君入宮後,因為不願賄賂畫師毛延壽,所以被其刻意醜化,導致她入宮多年,都未能被皇帝召寵臨幸。入宮多年未能面聖,時間一久,難免心生怨嘆。
竟寧元年元年(前33),匈奴首領來長安和親,久居深宮不曾得寵的王昭君再也按耐不住,便毛遂自薦,表示自己願遠嫁邊疆,與匈奴和親,匈奴首領一看王昭君如此美麗動人,便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安寧。
王昭君的第一任丈夫,是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他在戰爭中反敗為勝,統一了匈奴領土,可謂是匈奴臣民的驕傲。王昭君嫁給他之後,二人感情非常好,相敬如賓,王昭君還為他生育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可惜好景不長,這段婚姻僅維持了三年便因呼韓邪單于的病逝而結束。
按照「收繼婚」的制度,王昭君要嫁給下一任單于,下一任單于是丈夫的大兒子復株累單于,他和王昭君不是親生母子關係,所以復株累單于是可以收繼她為妻的。王昭君得知此事後,十分抗拒,畢竟從輩分上來說,復株累單于可是和自己兒子一個輩分的,這叫她怎麼能夠接受呢?於是她上書給漢成帝,表明自己無法接受「收繼婚」的制度,嫁給丈夫的兒子,希望能夠回到家鄉去。但是在漢成帝看來,一個女人的幸福怎麼比得上國家塞上安寧的重要,所以便回復道:從胡俗!
王昭君收到了回復後,雖傷心不已,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孩子畢竟還小,而且若不能回到故土,自己也別無去處,無奈之下只好嫁給了復株累單于。王昭君雖是二婚,但是當時的她還只有22歲,依舊美麗動人,復株累單于對她也很不錯,漸漸地她便接受了這個新任丈夫,婚後她為復株累單于生育了兩個女兒,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這段婚姻也只維持了十二年,復株累單于也死在了王昭君前頭。
復株累單于一死就意味著她要嫁給她的孫子搜諧若鞮單于,王昭君此時已經瀕臨崩潰,僅剩孩子和回鄉的希望在支撐著她前行。在眾人的逼迫之下,她嫁給了孫子搜諧若鞮單于。面對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她早已是精神恍惚,萬念俱灰。由於精神狀況不佳,身體狀況也是每況愈下,王昭君在婚後不到兩年便抑鬱而終,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殞,客死他鄉。
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結局都令人惋惜,她們的悲劇是政治的束縛是時代的悲哀。美貌的加持並沒有讓她們一生順遂,反而各個結局悽涼。昭君的妥協,換來了漢朝和匈奴幾十年的和平,從政治方面來說,她是偉大的,但是作為一個女人來說,她卻是如此不幸,一生結了三次婚,丈夫們居然還是祖孫三代人,這在現代人看來還以為是個笑話,但確是真實存在的事。國泰民安時,美人們是千古佳話,百世流傳,國家危難時,她們卻又被說成是紅顏禍水。命運早已不是她們自己能夠主宰的。王昭君一生的婚姻事跡,實在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