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白鶴種群在莫莫格溼地停歇覓食。 潘晟昱 攝
中新網白城11月11日電 (記者 郭佳)11月中旬,寒風漸起。站在鎮賚縣莫莫格溼地的土崗上,「鳥叔」潘晟昱在望遠鏡裡目送南遷候鳥踏上旅程。對於愛鳥之人,此情此景難免悵然若失。不過,今冬還有一隻小白頭鶴陪伴著他。
這隻白頭鶴在遷徙中不幸撞斷翅膀,農民高建伍撿到後交給吉林鎮賚護飛隊,隊長潘晟昱與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負責人商量後,星夜將它送到鎮賚縣人民醫院拍了X光片,院方則派出5名骨科醫護人員為它接骨。
莫莫格溼地所在的吉林省白城市,20世紀90年代後連年乾旱少雨且分布不均,致風沙肆虐,被稱為「八百裡瀚海」。用高建伍的話說,村裡的孩子都是「吃土長大的」。
今年秋季,白頭鶴種群在莫莫格溼地停歇覓食。 潘晟昱 攝
2013年,吉林省向大自然發起挑戰,啟動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利用自然水系和興修的水利工程,把汛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富餘洪水資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溼地當中。
所謂「溼地好不好,關鍵看水鳥」。據統計,莫莫格溼地現有鳥類17目55科29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就有10種。潘晟昱介紹,今年遷徙季有幾十萬隻鳥類在這裡覓食,鶴、鸛類珍稀水鳥不下5000隻,更為可喜的是幼鳥數量也不少。
自2007年起,潘晟昱一直跟蹤記錄莫莫格溼地鳥類的種群數量和棲息地變化情況。近些年,他還擔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吉林鎮賚護飛隊隊長,常常起早貪黑帶領志願者巡邏,獲稱「鳥叔」。
資料顯示,過去乾旱退化最嚴重時莫莫格溼地已不足3萬公頃,通過河湖連通工程引水,溼地恢復到約8萬公頃。「以前經常看到鶴、鸛類大型水鳥擠在一個小泡溏覓食,現在棲息地大了好幾倍,泡溏到處都是,它們不用再蝸居了。」潘晟昱說。
鎮賚縣環城國家溼地公園一角。(資料圖) 潘晟昱 攝
通過河湖連通工程,昔日的「八百裡瀚海」生態環境已恢復到20世紀50年代70%以上的水平。每到候鳥遷徙季,城市上空鳥鳴呦呦,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鎮賚縣素有「中國白鶴之鄉」的美譽,白鶴東部種群每年經莫莫格溼地遷徙,最初這裡只停歇500隻左右,而現在最高峰時有3800餘只,約佔該物種世界種群的80%以上。
今年的候鳥遷徙季已近尾聲,潘晟昱為受傷白頭鶴規劃好了未來。「它的狀況還不錯,如果恢復得好,明年春季候鳥北遷時就把它放飛到大自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