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詩詞】2020年:會員作品之何巧巧

2021-02-07 隴南詩詞



隴南二十八詠

 

萬象洞

三大洞天奇,連環景不羈。

陸離光怪色,步換入仙池。


階州吟

依山傍水話階州,新舊風光各佔優。

軒榭園林相映趣,佳餚傳統賽珍饈。

 

椒香武都

繁葉子蕡田萬畝,白龍江畔育青紅。

雙椒模式增高產,譽美神州海外同。



入夏題裕河視頻詩

溪流鳴鳥皆天籟,山裡人家臥谷嫻。

華翠峭峰連霧罩,渾然靈境落凡間。


再詠張壩古村落

古村蒼老石街稠,石具花簇吊腳樓。

古韻飄香情滿院,青山秀水是鄉愁。


琵琶寺(新韻)

梁繞佛音淨六根,千年古剎度靈魂。

東君若解瀟湘意,山寺風光處處春。



康縣陽壩生態詠(新韻)

碧水映青山,遊成畫裡仙。

茶歌添境美,香沁潤舌尖。


文縣紋黨贊

紋黨如參出藥鄉,助功搏疫美名揚。

健脾和胃強元本,益氣調中療血傷。


春錦成州

春風浩蕩百花香,聖手塗成七彩裝。

俯瞰江南餐色誘,梯田盛宴著詩章。

註:江南,指隴上江南。



賀兩當詩詞學會成立

春來隴上繡華裳,喜事連連譜樂章。

古鎮琵琶新律啟,廣香學會賽詩忙。


西和寫生

半夏之鄉風景秀,仇池古國溯皇羲。

晚霞湖畔遊人醉,八立雲峰列曜奇。


徽縣風光寫真

金酒櫻花鬥豔開,三灘飛瀑自天來。

青泥嶺上多煙雨,盤道驚危李白呆。

註:1,金酒,金徽酒,在此代表的是金徽酒文化旅遊景區。2,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其中「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句,所嘆即青泥嶺之道。



禮縣祁山武侯祠

咽喉要道話祁山,布陣排兵六出關。

神像武侯今上供,將軍臺外古村閒。


宕昌縣官鵝溝風景區

輪迴絢爛彩林殊,山色湖光處處珠。

懸瀑清風鳴四季,鄉民藏舞勁中粗。


立夏隨感

瓜果繽紛新上市,初荷帶雨立晨風。

遙思田野螻蛄叫,處處青山育子豐。



秋吟青泥嶺

盤盤飄玉帶,峰頂霧雲繚。

歡喜摩天嶺,層巒雨後嬈。

秋風妝兩樹,疑似客行瀟。

盤點青泥賦,欽嗟李杜描。


賀隴南詩詞上大數據平臺

薰風暈染勝春忙,肥綠香花豔四方。

騷客雲臺新競技,斐然文採頌華章。

註:勝春,月季花的別稱。


詠山野草莓

天賜甜莓布野坡,繁星點點綴青羅。

年年歲歲如雲錦,笑語歡歌入夏多。



寫意隴南(新韻)

峽幽地勢偏,扼要陝甘川。

藥庫千年美,軍師百羽蹁。

梯田常務碌,農婦偶偷閒。

坐望蛟龍躍,而今隧道連。


秋雨(二首)

飛鴻過盡盼重陽,秋雨連綿訴黯殤。

掩面瀟聲停夜半,抬眸雪蕊點紅裝。

崇山峻岭花顏色,遍地金英分外香。

日出橫空清若洗,西風拂處頓寒涼。



電商扶貧贊(新韻)

深山育子豐,致富靠真經。

科技植苗長,螢屏促市營。

菌菇棚柱碩,橄欖陌阡英。

吹展民額皺,春風入壟叢。


早發秦州

秦州高速憑欄望,數縣風光迤邐徘。

霧嶺崗巒如浪躍,川田蔬果似雲栽。

層樓電纜時浮現,隧道山群次第開。

半日飛車還武市,遊商過往亦頻來。


秋醉裕河

雲籠奇峰如墨畫,炊煙屋老是誰家?

堆禾吠犬驚雞側,公路盤山訪客誇。

瞠目秋屏吟錦卷,醉傾飛瀑當綢紗。

新城半掩深閨秀,疑似瑤池墜落花。



詠秋

甘南盡現斑斕色,半野紅楓染壑溝。

葉影橫斜依水俏,花容爛漫自風流。

藍煙嶺腳棲仙鷺,百樹人家向晚秋。

飽覽何需尋古蹟,紛呈畫景滿園收。


張壩古村落賦(新韻)

春風喚醒古荒村,綠氅繁花醉曉昏。

人去屋空心亦老,苔生階靜樹孤醇。

石街訴盡尋常事,阡陌猶傷萬裡痕。

文旅開發賓客至,尚存遺骨有靈魂。


穀雨

一響驚雷穀雨來,春花謝幕夏花開。

千山茶樹新芽惠,萬處良田廣類裁。

啼血子規楊絮盡,沽櫻瑪瑙鼠姑抬。

韶光易逝東流水,憧憬收成半染腮。


【摸魚兒】

古村落詞

(新韻)

嘆光陰、白駒間躍,蒼顏難比青澀。依稀浣女歌聲悅,碧岸小河晨色。

鈴畜和。日暮落、趕牲入圈炊煙各。

油燈暗火。夜鳥叫林坡,螻蛄義演,月照鼓琴瑟。

 

今吟卻,屋黛青苔樹鶴。石街石瓦籬側。薰風難撫滄桑虐,人去寂階空舍。

遙望澀,百年過、唯餘吊腳樓擱珀。

鄉愁雨陌。古蹟秀煙波,新村數裡,星布榭軒賀。



2020年水災記事 (八首)


慶八一節禮讚人民子弟兵

金戈千裡意難休,水患江南又遞愁。

速降神兵排萬險,人民子弟解煩憂。


無題

連綿雨禍迷雙眼,彎月如刀入夜惆。

滿目傷痕均望斷,人間時令近中秋。


庚子年雙節慶

莫道西風苦雨稠,喜迎國慶賀中秋。

齊心協力金能斷,寶運昌隆萬世由。

寶運:國運,皇業。

昌隆:興旺發達。



記庚子年水患(新韻)

舉步又維艱,滑坡阻道前。

亂石攔去路,洪水斷炊煙。

南北頻風雨,東西漫潰淹。

軍民同搶險,無畏戰蒼天。


青山不哭(新韻)

青山何故滿創痕,秋雨連綿肆虐吞。

崎路空懸臨峭壁,曲河狂嘯向群村。

田園損毀泥潭陷,網絡失通電訊昏。

幸有公僕輪晝夜,救災排險保黎民。


2020.心系文縣(新韻)

連逢大雨暴洪流,錦秀風光剎那丟。

路毀城淹家半浸,心驚浪卷頂殘留。

藍服奔赴清泥障,綠隊馳援築壁修。

總理親臨察隴蜀,何擔新建幾重憂?

註:藍服,借指藍天救援隊。綠隊,借指武警。



災後臨屏感吟

雨後長虹映水光,秋山憔悴觸心傷。

培堆泥濘埋殘壁,損毀家園泣洞陽。

鐵翼穿梭空救駕,眾民稱頌地行郎。

除淤平障英雄色,重建災區晝夜忙。

 

【臨江仙】

庚子年入秋感吟

(新韻)

暑熱盤桓蟬噪,突聞洪訊悲秋。如同冰火兩重糾。嘆芳華易逝,觀秀木戚休。

 

濁浪怒濤嘶吼,屋塌路斷風稠。意懸懸搶險幽憂。昨還瞰勝地,今卻痛疑眸。


 

【作者簡介】

何巧巧,女,70後,隴南市詩詞學會會員現住北京。酷愛詩詞,喜歡真情寫作。作品散見於《隴南詩詞》、《隴南日報》、《隴南文藝》、《文化隴南》,《武都文藝》,《神州散文詩》,《詩天子》,《西漢水文學》,《中國詩歌網》,《當代詩歌地理》,《齊魯文學》,《詩隴南》,等網刊和紙刊。詩觀:用詩歌書寫生活,捕捉美好瞬間。


相關焦點

  • 【隴南詩詞】2020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兩當縣詩詞學會成立
    4月20日,隴南市兩當縣詩詞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兩當縣文聯會議室隆重召開。兩當縣文聯、詩詞學會特邀嘉賓及學會會員代表共計15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在兩當縣文聯的精心指導下順利進行。會上,縣文聯秘書長宣讀了縣委組織部關於兩當縣詩詞學會會長、副會長推薦人員的批覆。大會通過無計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兩當縣詩詞學會組成人員。
  • 【隴南詩詞】2021年第8期:立春-賀隴南詩詞入駐中華詩詞論壇
    記中華詩詞論壇重啟兼賀隴南詩詞榮駐趙芳琴瑟繞紅梁,詩心與月長。梅開迎歲旦,冰化暖時光。華夏聖壇啟,文星素管揚。隴南天韻閣,榮耀駐華堂。註:天韻閣是隴南詩詞建立的會員學習交流群,此處代指隴南詩詞。祝賀隴南詩詞入駐中華詩詞論壇周香妮久仰惠風沐,隴詩上聖壇。暗香飄萬裡,攜手夢之籃。
  • 【隴南詩詞】2020七月:當荷花遇上大暑
    為了更好的引導和輔助會員在詩詞學習與創作上得到相應的提高,隴南詩詞近日特邀中華詩詞名家捨得之間(孫連宏老師)在隴南詩詞群「天韻閣」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詩詞講座,並於講座期間將會員按照學習程度分組進行創作訓練。以下作品是第一創作組與第二創作組首次分組作業,今逢大暑之日發表,僅供廣大詩友閱讀欣賞、交流消暑之用,於閒暇解困時當做一杯伏茶而飲之、樂之。
  • 【隴南詩詞】隴南特色產業之花椒
    (二)隴南花椒武文山水縱相連,一樣風雲一片天。標誌紅袍名四海,光華品味道豐年。隴南花椒張國泰喜看今日著紅袍,猶憶青衫伴寂寥。莫道狀元古來少,隴南遍地是花椒。【如夢令】花椒熟了史淑燕誰掛紅袍宇宙,綠瘦紅肥景秀。
  • 書法報隴南工作站為隴南馳援武漢抗疫醫護人員愛心捐贈書畫作品
    2月28日上午,隴南市衛健委、市文聯和書法報隴南工作站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行了書畫家「感恩醫者」書畫作品捐贈活動,向全市馳援武漢一線的所有醫護人員捐贈了書畫作品。
  • 隴南徽縣馬飛虎書法攝影短視頻創作人
    馬飛虎,1971年5月出生於甘肅省隴南市徽縣,中專學歷,愛好書法、攝影及新聞創作。2012年開始臨貼,得到多位書法界老師的精心指導。近年多次參加省、市、縣書協開展的學術講座活動,及縣文體廣電局組織的文化下鄉活動,通過交流學習,取得了優良成績。
  • 詩詞天下會全國詩詞大獎賽《詩酒年華》優秀作品展示
    在省市有關刋物和中華詩詞雜誌、竹韻等有關平臺發表詩詞作品三百餘首。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荊州市詩聯學會會員、監利縣詩聯學會理事、荊南分會副會長;清音詩苑微刊副主編,中國詩詞天下會理事協會副主編。太行詩社副社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原詩詞研究會會員。山西詩詞學會會員,東方詩人協會會員。《望月文學》紙質雜誌特約作家,《世界詩人》籤約作家,《詩畫天地》籤約詩人。作品常見於各地網絡詩刊及當地報刊、中華《詩詞月刊》等。有作品入選《中國當代百佳詩人作品選》《中國當代詩詞》《中國當代詩歌薈要》《詩海選粹》《詩詞人物2018卷》等書集。被評為「中國當代百佳詩人」。曾多次獲得全國性獎項。
  • 《富順詩詞》會員作品(2020年第四期)
    李廷綱感贊2020年多災庚子歷時艱,合力全民勇克難。戰勝疫洪經濟長,脫貧圓夢更無前。五更響起錄音機,曉霧輕風拂薄衣。擺手凌空如浪動,弓腰觸地似鵝飛。裙拖積垢流香汗,足蹈磁磚展舞威。2020年九九重陽節感懷坡嶺楓紅菊綻黃,嗨歌勁舞慶重陽。吟詩作斌抓鬮韻,頤養天司福澤長。註:寫在「詩韻雒水,頤養天司」重陽詩詞聯誼會。鷓鴣天·富順田壩小學七0級三班同學五十周年感懷國慶中秋丹桂香,相邀同學聚農莊。
  • 翁源詩詞‖會員風採~古詩詞(五)
    導言:《翁源詩詞》將逐步推送會員簡介、展示會員作品。
  • 張瑞英|2020網絡最美詩詞年選6號作品
    6號作品☆張瑞英訪雪張瑞英(鳳尾絲蘭)下雪啦穿上棉服繞過 我伸出的雙臂無言的詮釋著入泥沃豐田潔身妝塵世靜溢 絕美的崇高梳妝一個季節洗滌一世鉛華2020.12.2安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安陽市北關區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哈爾濱市呼蘭區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愛情詩刊》中愛文化代言人,詩詞樓閣金牌特邀作家。曾在紙刊巜三月三詩刊》.《洹風詩社》.齊魯文學《當代詩歌地理》刊登拙作。都市頭條及多家平臺有錄。
  • 若涵2020年元月份詩詞曲小集
    2020-1-10 註:同題「年關感懷」,嵌「竟歲辛勞多意味」入詩,限平水庚韻。 《中華詩詞》2019年9月金秋筆會優勝獎 十九 七絕·迎春曲 次韻梅琴姐 冰雪連冬枉費雕,倏然喜又見春嬌。 從來歷盡風霜後,柳綠花紅自窈嬈。
  • 往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作品選 | 舊體詩詞
    奚曉琳,筆名,林中小溪,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詩詞作品散見於《詩刊》、《詩選刊》、《詩潮》、《中華詩詞》等雜誌。曾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詩意濃香」徵文舊體詩銀獎、中華詩詞學會第六屆華夏詩詞獎一等獎。著有詩詞選集《林中小溪》、《九頁集》(合著)。
  • 【司馬光詩詞】河南光山詩會部分詩友作品集錦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論壇新韻詩詞欄目版主,狼社成員。於創作實踐中注重有感而發,力求以尋常的文字傳遞不同尋常的感受。作品參賽偶有獲獎。張宏芝,網名依心,女,生於1966年11月。河南省光山縣人,會計師,閒暇喜閱讀,詩詞路上行走十年,不屑他人高唱讚歌,只緣自己記錄心情,日為稻糧之謀,夜枕詩詞入眠。
  • 青海詩詞學會「紅色五月·硒島採風」活動會員作品選
    青海詩詞學會簡介   青海詩詞學會成立於2009年,是由青海省文化廳、青海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社會文化團體  2009年6月19日,青海詩詞學會在西寧舉行了成立大會。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有關方面領導和文學界代表人士參加了大會。會議推選徐志超同志為青海詩詞學會首任會長。青海詩詞學會會刊《青海詩詞》定為季刊,刊名由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詩詞學會的辦會遵旨是立足本土文化,宣傳大美青海,打造高原詩風,不斷提高會刊質量,為青海的文化繁榮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做出貢獻。
  • 毛主席詩詞名篇--沁園春長沙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以顏體為宗,行書則以二王為本,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曾獲得教育部高級書畫教育資格認證,現在的劉鍇明,已經成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聯合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長城書畫家協會會員,其作品也曾多次參加書法大賽並獲獎。
  • 會員王青山作品欣賞
    王青山,別名華傑,字夕輝,男,1949年8月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祖藉河北大名縣,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高級經濟師。現為(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國際羲之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創作中心終身榮譽教授、中原書畫研究院客座教授、邯鄲市老教授協會會員、大名縣臺胞臺屬聯誼會主任、大名縣書法協會顧問等。
  • 隴南人物|西和王小靜書法作品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中心盛大開幕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高研班,現中國傳媒大學胡抗美書法博士課程班在讀,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甘肅省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甘肅省婦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書法院院聘書法家,北京文鳳堂書畫院特聘教授,北京民族大學特聘教授,北京畲山書畫院副院長。
  • 【北鬥星詩社·古體詩詞作品選編】(總第048期)
    【簡介:張平,男,出生於1981年1月,寧夏海原人。受《西夏詩詞》《甘寧界》等微刊文學平臺影響,閒暇之餘偶爾寫點小詩,以此感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真諦。現就職於寧夏水利電力工程學校學生管理服務處,從事學生管理及招生就業工作,任副主任】
  • 延安詩詞學會|「親近寶塔金秋,感受聖地之美」採風作品集錦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詩詞學會理事、延安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作品散見於《貴州遵義詩詞》《陝西詩詞》《延安文學》《延安日報》等報刊。蘭溪,原名葉海君,陝西富縣人。陝西詩詞學會會員,延安詩詞學會員,富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富縣詩詞學會副會長,《月夜詩社》創始人。如此多嬌,原名萬方琳,陝西延安人,教育工作者,延安詩詞學會會員。 寒暑,原名呼世顯,退休公務員。
  • 【北鬥星詩社·古體詩詞作品選編】(總第081期)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寧夏詩詞學會會員,黃河詩詞學會會員,中寧作家協會會員。酷愛詩詞,作品在2016年首屆「詩與遠方」郵輪詩歌大賽中《塞上人家》獲二等獎。在「寧夏新十景」徵集評選活動中,四首律詩被錄入《寧夏新十景詩詞集》。詩歌小說散見於《夏風》《杞風》《朔方》《銀川文藝界》《涉江詩刊》《彭陽文學》《塞北詩詞書畫》《博風雅頌》等報刊、雜誌和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