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很多幼兒園都會開展互換禮物的活動,從而加深同伴友情。可問題是不同家長選購禮物的價格不同,因此鬧出的眾多笑話讓家長頭疼不已。
一、上千玩具換回破圍巾,家長氣哭了
前些天,媛媛收到老師在家長群發布的消息,稱元旦節就要到了,希望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準備禮物和同學互換,大家一起過個快樂的節日。
收到消息後,媛媛和女兒商量很久,原本打算送女兒最愛的布娃娃,可礙於送舊物擔心別人嫌棄,所以媛媛帶著女兒去了商場選購。
逛了好一圈,女兒選中了一套她比較喜歡的樂高玩具,買下來共花費了1000多塊。起先媛媛認為價格太高不想購買,可看著女兒的笑臉,又心想自己就這一個寶貝女兒,學校也不是天天送禮物,萬一送的太過寒磣將來孩子容易被笑話。
於是,媛媛咬咬牙讓店員做了精緻的包裝。等到第二天,女兒帶著玩具去了學校,從校車上下來時手裡卻捏著一條圍巾,而女兒的臉色也非常不高興。
原來老師把所有學生的禮物放在一起,然後通過抽號碼牌的方式選擇禮物,最終女兒收到了這條圍巾。而女兒不開心的情況在於,她一個大大的禮物卻換來這小小的圍巾,並且顏色還不是她喜歡的,所以情緒不高。
媛媛拿出圍巾一看,本以為孩子帶的圍巾應該是純棉的,可這摸起來一看就是大人佩戴的,而且做工粗糙一看就是便宜貨。憤怒之下,媛媛在手機上搜索圍巾品牌,結果顯示圍巾只要40多塊還包郵,為此她快被氣哭了。
要知道,自己花費心思送了1000多塊的玩具,結果自己女兒卻只得到一條破圍巾心理尤其不平衡。事後,媛媛將這件事發到家長群,沒想到卻被家長指責:「活該你倒黴,誰讓你總想著攀比呢?別帶壞了孩子!」
二、孩子互換禮物,家長態度是怎樣的
1、有人說:「不贊同!所謂的孩子送禮物,其實變相的是家長來買單。試問,家長本就給孩子交了學費和生活費,為什麼還要支付這額外的費用呢?再說了,自己孩子想要什麼禮物家長可以買,沒必要和其他孩子互換,而且價格高低不等家長內心也不愉快,完全是吃虧不討好的事情。」
2、也有人說:「可以繼續實施!我們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會互換禮物,但老師都會提前通知不能準備超過50塊的禮物,如果是手工禮物最好。其實,家長完全可以買點手工品在家和孩子完成,並不一定要去禮品店選購。而且互換禮物主要是為了促進孩子們的友誼,所以家長有必要支持。」
3、還有人說:「需要把握好度!送不送禮物並不是家長在意的點,但家長也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禮物價格而產生不該有的虛榮心。要知道,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不同,家長們也會擔心孩子被別人比下去,所以就算有互換禮物的行為,幼兒園或者學校都應該做好價格預算,儘量減少磨合產生。」
三、對於類似行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事實上,就互換禮物而言也有一定的意義存在,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引導孩子產生錯誤的消費觀。如果說家長糾結價格的話,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二次加工的手工藝品,這些東西有趣又有操作性,還能促進家長和孩子的親子互動時光,可謂是一舉多得。
另外,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因為一時沒有換到心儀或者精緻的禮物就生氣,或者找老師或其他家長扯皮,這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分,甚至還會讓孩子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