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餘國蓉被從泰國押解回國。
2014 年7 月22 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集中開展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劉金國(中)到會講話。
高樓林立的北京金融街上,匯集了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中國最高金融決策和監管機構,各家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也都以在此擁有辦公場所為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兒的一棟高層建築中,還隱藏著一支專業而神秘的經濟犯罪緝捕隊伍——公安部「獵狐2014」行動組。他們仿佛一群精明的「獵人」,時刻緊盯著紙醉金迷的「狐狸」們。
2014年7月22日,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決定從即日起到年底,集中開展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專項行動「獵狐2014」。8天後,《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對這支行動組進行了獨家探訪,見證一張撒向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大網正有序收口。
形勢:境外緝捕逐年加速
步入行動組駐地,首先引起記者注意的,是「獵狐2014」醒目的行動標誌。傾斜的字體,讓整個標誌看起來像一輛高速奔馳的列車,前.面的警徽則象徵著這輛列車要在法律的引領下行進,做到執法莊嚴。標誌設計者、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下文稱經偵局)副局長、「獵狐2014」行動辦公室負責人劉冬告訴記者,他特意把「1」加長,做成紅色箭頭,是寄託工作爭創一流、不斷取得新成績的美好願望,也表示法律利劍正在行動。
在專項行動大辦公室牆面懸掛的大幅國際地圖上,密密麻麻貼滿了紅點,每一個都代表著嫌疑人可能隱藏的地點。藍色背景的排行榜緊挨一旁,各省市自治區已經緝捕的嫌疑人人數和全國排名清楚醒目、實時更新。十餘名身著制服的警務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每個人面前都堆著厚厚的幾摞文件。這裡就像一個戰場指揮所,只不過警察的對手遠在千裡之外的異國他鄉。
劉冬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針對境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系統性緝捕工作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經濟犯罪增多,一些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作案後攜款潛逃至境外的情況不斷增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98年公安部成立了經偵局,其主要職責是打擊經濟犯罪,包括合同詐騙、職務侵佔、非法集資、商業賄賂、金融證券犯罪等近90個罪名,境外追捕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大幕也正式拉開。
中國外逃經濟犯的群體到底有多大,權威部門一直沒有發布完整、確切的統計。據中新網報導,中國有關部門2006年掌握的情況顯示,中國外逃的經濟犯罪嫌疑人在800人左右,涉案金額近700億元人民幣。另據中國社科院201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裸官」在內的各種貪官等有1.8萬人外逃,攜帶款項8000億元人民幣。但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行動組成員都表示,實際情況並不像媒體猜測的那樣嚴重。「近年來,雖然經濟犯罪嫌疑人潛逃境外有增多趨勢,但境外緝捕工作也在逐年加速。」劉冬說,自2008年以來,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先後從54個國家和地區抓回經濟犯罪嫌疑人730餘人。
如今,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指導協調,以及赴境外緝捕工作,主要由經偵局專設的追逃行動隊負責。他們與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密切協作,通過國際執法合作,採取非法移民遣返、引渡、勸返等途徑開展緝捕,「高峰時期,每個人手上處於活躍期的案件能達到數十起。」2013年,為加大威懾力度、提高緝捕效率,經偵局與國際合作局首次嘗試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展開境外緝捕行動,並取得了顯著成果——當年便抓獲潛逃到境外的各類經濟犯罪嫌疑人151人。
這次,為了加強「獵狐2014」的行動力量,經偵局專門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追逃精英到行動組工作,整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人員素質卻相當高,有經濟學博士、法律碩士,還有英國留學的海歸。「都說經濟犯罪嫌疑人學歷高、智商高,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用博士偵查員抓博士犯罪嫌疑人!」
目標:有經濟犯也有貪官
「獵狐2014」電話會議上,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劉金國強調:「一些外逃嫌疑人還牽涉腐敗犯罪,(他們)能否到案直接關係著反腐敗鬥爭的深入開展。」在反腐敗的大背景下,公安部對外逃貪官的抓捕備受輿論關注,劉金國的這句話也被不少境內外媒體解讀為「中國反腐擴大到國外」的明確信號。
「我們確實抓了不少貪官回來。」劉冬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潛逃境外14年的某銀行重慶九龍坡支行行長餘國蓉,就是行動組去年「獵」回的一隻超級狡猾的「狐」。
在1989年3月至1998年10月任九龍坡支行行長期間,餘國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違法發放貸款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犯罪,涉案金額達28億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3億元。1999年6月25日,重慶市公安局對此進行立案偵查,同年7月31日,餘國蓉出逃境外。此後14年,餘國蓉多次改變身份,經偵局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布了紅色通報,並兩次派員到柬埔寨和泰國對其進行緝捕,但都被她逃脫了。2013年,在獲取了餘國蓉藏匿在泰國某處的情報後,經偵局迅速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工作小組趕赴泰國,經過連續6個晝夜的奮戰,終於在泰國執法部門和公安部駐泰國警務聯絡官協助下,將餘國蓉抓獲並押解回國。
同樣難逃法網的還有中國海運(集團)韓國釜山公司原財務經理李克江。任職期間,李克江利用職務便利貪汙公款5.2億元用於賭博。因擔心東窗事發,李克江在總公司財務檢查之前潛逃至韓國。很快,掌握了相關線索的「獵人」向韓國通報了潛逃人員名單。2011年5月,韓國警方將李克江抓獲。同年10月,經過中韓雙方協商,李克江被遣返回國。
劉冬告訴記者,「獵狐」行動所擔負的不僅僅是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犯罪在逃嫌疑人的緝捕工作,因為在境外追逃方面有比較成熟的做法和有效渠道,它也擔負著協助配合有關部門追捕在逃腐敗分子的工作。
情報:一張圖鎖定嫌疑人
翻閱經偵局歷年來的境外緝捕案例,記者發現,很多嫌疑人藏匿得十分隱蔽,一些人為了躲避中國警方的追捕,甚至專門做過徹底的整容手術,可最後都沒能改變他們被緝捕回國的命運。這些人是如何被發現的?劉冬用一句話總結:「境外追逃是境內偵查向境外的延伸,抓捕在境外一時,基礎在境內平時。」他告訴記者,要啟動境外緝捕程序,首先要充分掌握證據材料和相關情報。
今年7月在烏幹達緝捕犯罪嫌疑人李某的過程中,情報就發揮了關鍵作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李某夥同他人以在烏幹達投資財富廣場、華人俱樂部、發行福利彩票、建設賭場等為名,以高息為誘餌,向社會非法集資4000多萬元。2009年4月,李某逃往烏幹達,給受騙群眾造成重大損失,造成惡劣社會影響。自立案調查後,公安機關一直設法查緝李某。今年7月,行動組從李某在烏幹達身邊人員處發現一條重要線索,結合立案單位前期工作,他們準確判斷出李某生活規律,引導烏幹達警方於7月20日晚在其經常光顧的賭場將其抓獲,並於7月23日將其押解回國。
在「獵人」的境外緝捕工作中,任何在常人看來不起眼的東西都可能成為重要情報,哪怕是蛛絲馬跡,都可能是「獵人」發現「狐狸」藏身之窩的重要線索。2014年5月,經偵局了解到某嫌疑人正藏匿在某國,卻因信息不全無法判斷其具體位置,這讓行動組正在前方執行緝捕工作的雷鳴(化名)非常沮喪。他一遍又一遍研究從總部傳過來的有關嫌疑人所有信息,希望能從中找到蛛絲馬跡。突然,一張與嫌疑人有關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上,一隻白色的貓蹲在窗臺上,慵懶地俯視地面。順著貓的目光,雷鳴看到了路燈、井蓋、斑馬線……這場景似乎在哪裡見過?雷鳴一激靈,猛然意識到,這正是自己剛剛經過的某條街道的角落。順著這條線索,行動組順利鎖定了嫌疑人所在地,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將其緝捕歸案。
為了更有效地研判、處理和運用情報,「獵狐2014」為每一個公安機關掌握的在逃嫌疑人建立了檔案。通過對犯罪嫌疑人特點的分析,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緝捕方案。對原浙江之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志軍的抓捕,就是這一策略的成功之作。
因為惡意騙貸,何志軍掏空了逾百家關聯公司,留給相關銀行11.79億元資金漏洞。為逃避罪責,他攜偽造的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從上海出境,陸續潛逃至新加坡、臺灣、馬來西亞等地。案發後,民警們通過梳理何志軍的關係人,成功甄別出他的情婦。但讓民警們困惑的是,從何志軍情婦身邊收集到的情報經常前後矛盾,邏輯不通。這是為什麼?經過反覆比對、分析,民警們最終「破譯」何志軍隱身的種種招數,發現了何志軍的行蹤,成功將其抓獲。
速度:飛機起飛前一刻攔下嫌疑人
情報價值瞬息萬變。發現情報後,若不能及時採取行動,就會給嫌疑人留下充分的時間轉移,從而喪失情報價值。因此,速度在緝捕境外在逃嫌疑人時顯得尤為重要。採訪中,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發現,「獵狐2014」行動組駐地內整齊地堆放著3箱方便麵,幾位負責人的辦公室裡則都備有行李箱,他們不是剛從境外緝捕一線回來,就是隨時準備出發。
在此前轟動一時的「美女高管陳怡」追捕過程中,成功的關鍵就是「快速反應」。作為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怡夥同公司顧問唆使業務員編造銷售虛假壽險產品,誘騙客戶籤訂理財協議,並通過保險代理手續費返還的方式,從保險公司獲取巨額客戶資金,用於個人用途。2013年7月一個周六早上,追逃行動隊隊長文小華(化名)剛剛起床,突然接到陳怡逃往斐濟的緊急情報。他跳上車就往辦公室趕,邊開車邊與國際合作局的同事溝通情況,研究對策,向領導請示工作方案。到了辦公室,他們已經決定組成工作組奔赴首都機場,與上海市公安局的同事在香港會合,趕赴斐濟緝捕陳怡。
「北京沒有直飛斐濟的航班,那天最便捷的路線是到香港轉機。」文小華告訴記者,工作組到達首都機場時,辦票時間接近結束,他們已經來不及辦理行李託運,不得不把大行李箱扔在機場。而他也是在登機後才發現,因為走得太急,自己穿的還是運動短褲!
工作組趕到斐濟機場時,陳怡準備逃離斐濟乘坐的航班還有10分鐘就要起飛了。在斐濟執法部門及我國駐斐濟大使館的協助下,工作組在最後關頭將陳怡抓獲。
去年,公安部首次嘗試在一些經濟犯罪嫌疑人相對密集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集中緝捕,僅在馬來西亞就實現了10餘天內抓獲並遣返10名逃犯的顯著戰果。在東南亞某國抓捕逃犯李某某的過程中,行動組經過偵查將逃犯所在位置鎖定在方圓3公裡範圍內。為防止李某某聽到風聲逃竄,行動組一方面聯繫境內,對已經取得的抓捕成果秘而不發,一方面結合其可能從事麵食生意的線索,在該國執法機關的配合下對3公裡範圍內的100多家麵食店展開地毯式摸排。經過連續48小時的逐一篩查,終於在一家麵食店裡將李某某揪出。
快速反應,不僅是行動組的強項,也是外圍服務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由於行動組在外工作期間經常臨時變動行程和轉機地點,有時甚至需要在凌晨兩三點改籤機票,還要在多種線路中選擇可行的最便捷航線,這讓為行動組服務的一家專業票務公司必須24小時待命。「我們在境外工作時,負責對接的票務員夜裡都不敢睡覺,就怕睡著了誤事。」文小華告訴記者,沒有這樣的外圍支持,行動組的快速反應也難以實現,他們雖然默默無聞,但也為境外緝捕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證據:標準要高,準備要早
在境外抓獲犯罪嫌疑人,並不意味著緝捕工作大功告成。有時,相關國家還需按照本國的引渡程序或其他程序決定是否把嫌疑人移交我方。這就牽扯到引渡或遣返的證據和手續問題。
引渡是國家之間移交逃犯的一種正式法律安排。我國從2000年通過《引渡法》至今,已與西班牙、義大利、泰國、俄羅斯、韓國等近40個國家籤署了引渡條約。然而,即便是對這些國家提交引渡申請,也並非次次都能成功。有時證據不準確、含糊等,都有可能導致引渡失敗。
為滿足有關引渡或遣返的法律要求,行動組必須在短時間內提交對方國家認可的證據和材料。這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執法工作,不同國家對材料的要求不同。比如,有的國家對案件性質的認定與我國有所不同,並要求所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經過公證部門認證,還必須全部翻譯成相關國家的文字或英文;有些案件需提供的材料多達數百頁……材料稍有差池,嫌疑人就有可能被釋放並再次潛逃,導致境外緝捕無果而終。
今年4月,越南警方在胡志明市抓到了我公安部通緝的一名嫌疑人,要求我方在24小時之內將其帶走。文小華凌晨1點30分接到通知後,連夜組成押解工作組立刻行動,凌晨5點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就為押解工作組辦理好了出境手續。與此同時,與嫌疑人相關的證據材料和法律文書也在進行最後的補充。早上8點,押解工作組乘坐頭班飛機飛往廣州轉機,13點30分抵達胡志明市。與民警們同時到達的還有涉及該嫌疑人的所有證據材料。在我國駐越南使館和警務聯絡官的協助下,與越方順利完成人員和法律文書材料的交接工作,15點30分,押解工作組帶著嫌疑人抵達胡志明機場,踏上歸國的路途,19點整抵達廣州,22點整落地北京。文小華送完嫌疑人回到辦公室,已是凌晨1點30分,距離頭一天凌晨接到通知,剛好24小時。
「獵狐」團隊為緝捕境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所付出的努力,也贏得了國外同行的讚賞。有一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已經放假的泰國警察特意放棄休假協助中國警方工作組抓捕嫌疑人。而在今年7月工作組在烏幹達實施抓捕時,為了趕時間,烏警方甚至開著警車在擁堵的公路上逆行為我緝捕隊員開道。一名西方國家執法機構資深官員在分享緝捕工作成果時由衷地說:「你們的專業與敬業,贏得了我們全身心配合。」
規律:逃出去的人大多想回來
在從事了多年經偵工作後,劉冬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犯罪嫌疑人選擇潛逃地點時到底有什麼規律?」一些媒體甚至在得到權威答案前自行總結:案值大者多逃往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案值低者多選擇周邊國家、拉美、非洲、東歐、中美洲、太平洋島國。對此,劉冬的回答非常乾脆:「沒有規律。」他透露,案值高低不能作為判斷嫌疑人潛逃地點的規律,有些人涉案金額不高,潛逃的國家卻很發達,而攜巨款跑路的浙江永康女老闆俞優靜之所以選擇去烏幹達,是「因為她有親戚在當地做生意,已經為她做好了鋪墊」。
「如果非要總結一些規律的話,可以說,許多跑出去的人都想回來。」一位行動組成員告訴記者,「經濟犯罪嫌疑人在國內時,大多很風光,出去後卻提心弔膽、隱姓埋名,日子不好過。」正是抓住了這樣的心理,「獵狐」行動組成功勸返了多名境外在逃嫌疑人。攜巨款潛逃的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原主任高山,就是其中一員。
2005年初,因東北高速失款案暴露,高山攜巨款潛逃加拿大。「高山身高1米8,很英俊,工作能力也很強,曾是當地的風雲人物,潛逃到國外後,卻只能靠給人裝修房子為生。」一名直接參與勸返工作的行動組成員告訴記者,高山在加拿大的主要工作是檢查裝修時瓷磚貼得好不好,「貼得不合格,他就在上面貼一張黃色的紙條」。在其人生潦倒、思鄉心切之際,為了勸返高山,我駐加拿大警務聯絡官用了近1年的時間,反覆做他的工作,「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
2012年8月,在警方和各相關部門的不斷努力下,潛逃加拿大8年的高山回國自首。「高山的生日是8月11日,他提出希望回國後能與國內的家人一起過生日。」上述辦案人員透露,在高山回國後,公安機關與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滿足高山的願望,安排他與家人團聚,在過完生日之後才將他收押。最初,高山擔心回國後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但辦案民警為他付出的努力,讓他改變了想法。面對媒體記者的追問,高山說:「我想過正常的生活。」
「事實上,很多家屬是支持勸返工作的。」一位辦案民警說,這給了他們極大的動力。採訪過程中,記者就遇到有偵查人員接到外逃嫌疑人家屬打來的電話,表示親人有回國投案自首的意願,詢問相關法律規定,希望能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勸返工作。
截至8月21日,「獵狐2014」行動整一個月,已抓獲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30人,另有30多人通過不同渠道表達了想要回國自首的願望。就在記者準備發稿時,一架載著自首外逃人員的飛機剛剛抵達機場,數名經偵民警則守候在機場,等候著他們的歸來。又有幾隻失足「狐狸」迷途知返,但「獵人」們並未停下搜捕的腳步。他們仍舊密密編織著手中的大網,全神貫注地等待著每一次收網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