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我在中國臺灣省環島自駕,最難忘懷的一段旅程即是號稱「死亡公路」的蘇花公路。在蘇花公路上遇到的「清水斷崖」和「北迴鐵路」又是這段記憶裡最為華彩的部分。那天我們自駕從花蓮市往北,一頭鑽進崇山峻岭之中,車剛過崇德,右邊便是巨浪滔天的太平洋,左邊則是逼海直降的大斷崖,那段路道路迂迴曲折,穿過很多隧道,最後經崇德大隧道後就是「清水斷崖」的入口,在那裡我們與「清水斷崖」和「北迴鐵路」撞個正著。
2010年以前旅遊團隊都會乘坐旅遊大巴走蘇花公路,但是由於這條公路地勢險要,自然災害頻發。2010年10月21日終於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事故,旅遊大巴被泥石流衝下800米深的懸崖,掉入太平洋。從此以後,為了保障遊客的安全,團隊遊客從花蓮地區前往宜蘭地區改為鐵路接駁,這樣整個行程也縮短了兩個小時。我曾經乘坐過北回列車,在這條線路上,偶爾可以目睹到絕美的太平洋。
北迴鐵路跨越臺灣北部,連接臺北和宜蘭,並且經過中國臺灣省最北的城市基隆。那一天我在這個位置上靜候多時,才有幸目睹到列車從隧道中駛出的那一刻,我在猜想,假如列車中的乘客就在這時從左側的車窗望向遠方,會是怎樣的心情,因為那時蔚藍的太平洋近在他們眼前。
「清水斷崖」延綿21公裡,我有幸自駕蘇花公路領略了它的全貌,斷崖絕壁萬丈,崖下白浪滔天,險峻異常,它被譽為世界第二大斷崖。「清水斷崖」地質屬於斷層海岸,崖體以片麻巖和大理巖為主,結構質地非常堅硬,不易風化崩塌墜落,所以「蘇花公路」就修建在崖上是有科學依據的,斷崖幾乎成90度直插入太平洋,懸崖高度均在800米以上。
說句實話,自駕蘇花公路過程中,特別是在「清水斷崖」所看到的太平洋,是我記憶中最美麗的太平洋風光,碧海萬頃的壯麗景色令人難以忘懷。在「清水斷崖」所望到的太平洋,可以用色彩斑斕來形容它,因為那時候海洋的顏色變化無常,總能讓人充滿了對海洋的無盡遐想。
我們查閱資料了解到,「清水斷崖」在遠古時期,海崖地質作用頻繁且強烈,其內、外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分別是地殼運動和海水侵蝕作用、巖漿活動和海水沉積作用、地殼運動和冰川侵蝕作用、巖漿活動和流水沉積作用。雖然專業的描述難以理解和領會,但是我們能明白的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多麼地偉大。
自駕蘇花公路的過程中,我們也數次停車去往崖邊向下俯瞰,我都是手拉手地拉著同行的女伴,她們都會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嚇得驚叫起來,每一處都堪稱萬丈絕壁。路途中我們也見到膽大的西方遊客就站在懸崖邊上用無人機進行拍攝,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我總覺得一陣風颳來,人都極為可能瞬間變成「風箏」飛落去太平洋。
我再來翻看資料,「清水斷崖」是兩億五千萬年前由斷層構造所形成的海崖,由於海洋中的珊瑚、海螺、貝類和藻類等生物遺骸逐漸堆積,富含豐富碳酸鈣的沉積物,經過漫長的歲月形成了石灰巖。所以我猜測大量石灰巖沉積的海岸,也是鑄就「清水斷崖」之清水的理由,這裡的海浪絕無僅有,是那麼地清亮。
有時候我會望著崖底的海岸發呆,總是猜想著可以到達那裡暢遊一番,實則在「清水斷崖」的崖底很少有寬闊的沙灘,基本都是亂石灘,而且用長焦鏡頭拉近了看,能看出來巨崖竟然是真的筆直插入海底。空中俯瞰,我總會覺得自己隱隱約約地看到很多巨大的魚兒在那裡遨遊。
在蘇花公路自駕,無論是駕駛者或乘車的人都要歷經掠崖凌空,臨海觀潮,均能體會到驚心動魄之感。在「清水斷崖」俯瞰太平洋的經歷算得上是對太平洋的記憶中最為波瀾壯闊的印記,它會被刻在心底,時常會在夢裡出現,驚濤拍岸地氣質絲毫未變。
這張照片已經是駕車轉到了「清水斷崖」沿途的另一端拍攝的。「蘇花公路」全長118公裡,這條公路正是以沿斷層海岸修築而聞名,前文也有提及「清水斷崖」是「蘇花公路」最華彩的部分,實在是令人神往。只是我的一位同行女伴跟我說:太平洋雖美,但是,這是一條她見過的最恐怖的公路。
假如真的如我那位同行女伴般地膽小和恐高,「蘇花公路」自駕之旅也許就沒有那麼享受了,「清水斷崖」也不會那樣地魅力無窮,這真的怪不得我的同行女伴,蘇花公路和清水斷崖的確險峻異常。那一次以後,我曾經鼓勵她再乘坐一次北迴鐵路火車,我說一樣可以目睹到浩瀚的太平洋,一樣會穿越過「清水斷崖」。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