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足協方面有官員提出了U22國足徵戰中甲聯賽的提案。毫無疑問,這次提案是基於國青徵戰中乙沒出什麼問題的基礎上產生的想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兩支國字號隊伍的處境並不相同,球員在各自俱樂部的地位也不相同,從多方面考慮,該提案堪稱毫無可行性。
首先,從核心球員的角度來看。U22國足24名球員在中超聯賽能夠獲得出場機會的已不在少數,且如段劉愚、牛梓屹、韓佳奇等多名球員在各自俱樂部中已經有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毫無疑問,他們也是這支國字號球隊的核心組成部分。然而,「剝奪」他們踢中超的權利,讓他們去第一級的中甲賽場「鍛鍊」,是進步還是退步不言而喻。
其次,從非核心球員的角度來看。22歲的年齡說是年輕球員,但多數國家的聯賽中,這已經是一個出成績的年齡。換句不太好聽的話說,這個年紀如果還未嶄露頭角,那其發展空間似乎就不會太被看好了。畢竟,如克洛澤、託尼、瓦爾迪等大器晚成的球員仍是鳳毛麟角。即便他們在中甲聯賽能夠得到充分的鍛鍊機會,但充其量也就是能達到合格的中甲水平,對於國字號球隊有限時間裡需要的良好成績並無太大幫助。
再次,從俱樂部角度來看。抽調其隊中希望之星,甚至不可或缺的球員,畢竟會對球隊的整體實力、戰術打法造成極大的影響。在限薪等政策出臺的情況下,各俱樂部培養年輕球員的思路本已非常明晰,而這個節骨眼上又節外生枝,要他們交出潛力球員的「培養權」,很顯然是與前期的一系列整頓思想背道而馳的。所以說,關於U22國足徵戰中甲聯賽的提案,幾乎毫無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