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枕寒 圖/ 圖蟲網 蜈支洲島提供
有一群人,輾轉在不同的海域,不畏風浪,只為釣上斤兩更足的大魚,他們是世人眼中的海釣人。「海釣人」一詞或許會讓人聯想到在海灘邊、湖邊、池塘邊支著小矮凳,手中穩握魚竿垂釣,一動不動仿佛入定的大爺們,魚竿另一頭的魚線已經拋進水裡許久。實際上,海釣與垂釣的氣質大相逕庭。
在歐洲國家,海釣與馬術、高爾夫、網球一同被稱為「四大貴族運動」。常見的海釣方式有船釣、拖釣、磯釣、筏釣。在有暗礁、沉船的釣場懸船釣魚為船釣;船繞著魚群打圈,同時利用仿真魚餌引誘領頭魚上鉤,待魚群迷失後再垂釣,為拖釣;磯釣則指在高出水面的巖石與礁石上海釣,這些地方人跡罕至,是海魚產卵的必經之路;筏釣更為簡單,指在養殖場網箱內外圍海釣,少了遠海的顛簸與長時間的等待,片刻就能釣個滿載而歸。
海南擁有豐富的海濱資源,大大小小的一流釣場有30餘處,魚類品種繁多,被譽為「三亞第一海釣場」的蜈支洲島近年就吸引了眾多海釣人前來海釣。出海時間十分講究,秋季正是海釣的黃金季節,也是海鱸魚、海鰣等魚類的洄遊期,其中又以漲潮未滿時刻出海為佳。
一般情況下隨漁船出海,由經驗老道的漁民帶路,更容易找到魚道,但選海釣艇出海,有導釣隨船,可通過雷達探測最佳釣點,相對休閒。釣點距離蜈支洲島不遠,海釣艇開離港口不久便停了下來,回頭還能望見島上的標誌性建築珊瑚酒店。在導釣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魚竿、掛上魚餌,拋竿入海後就可以靜候佳音了。
不確定性是海釣的樂趣之一。在陸地釣場釣魚,抵達前就已知曉下勾後能釣上哪種魚,而海釣還受到洋流、風力、潮汐等影響,十分考驗釣魚者。各類魚群在海中遊弋,一桿下去能釣上哪種魚、幾斤幾兩,充滿未知。當然,選擇特定的魚餌能增加某一種魚類上鉤的機率。在蜈支洲島海域海釣,上鉤的可能是石斑、青衣、蘇眉,也可能是連尖、牛港或各類珊瑚魚,聽聞有海釣人曾釣到滿箱牛港。
而海釣的另一種樂趣,不少海釣人直言是與大型海魚博弈的刺激。生長在大海中的魚群貪吃如饕餮,一旦認準食物勢必要把魚餌帶走,若是大魚在海裡拉扯魚線,人與魚免不了一場拉力賽,雖不及《老人與海》中老漁人聖地牙哥與大馬林魚搏鬥的兇險,卻已足夠讓旁觀者驚呼出聲。勝了,鮮美的食材也就到手了。若釣上的是小魚或觀賞魚,為了維持海洋的生態平衡,放生是唯一選擇。船上如果有烹飪能手,不妨立即將捕捉到的海魚處理成生魚片,淋上檸檬汁,再配上芥末或醬油,更好的選擇是帶回珊瑚酒店加工,不論是烹煮油煎,都透著一個「鮮」字。
縱使一尾魚都沒釣到也無妨,在遠離城市喧囂的海上,藉著海釣暫時拋卻凡塵瑣事,獲得內心的平靜,也是一種收穫。
【 釣場推薦 】
蜈支洲島:國內著名潛水勝地,也是海南第一個國際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周邊海域生活著200多種魚類,既有小丑魚、藍精靈、斑馬魚等常見熱帶魚,也有彩眉、青衣、牛港、石斑等名貴魚種。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蜈支洲島近年推出了遊艇海釣和平臺海釣項目,遊艇出海後可根據魚情隨時更換釣點,拋竿必有魚,是十分理想的海釣釣場。
大洲島:適合所有海釣方式,可釣到海豬魚、鸚哥、海鰻、青衣、刺龜等,有機率釣到10斤以上的大魚。
西沙群島:海釣人夢寐以求的海釣釣場,海魚種類異常豐富,誇張一點說,拋竿入海就有成百上千的魚等著上鉤,但出海費用較高,且個人無法前往。
西島:周邊海域生長著蘇眉魚、金鱗魚、石斑魚、象魚等多種海魚,放置有網箱,適合筏釣、船釣。
天涯海角:今年推出了網箱海釣,也就是筏釣,網箱中有景區提前投放的萬尾金鯧魚,海釣方式較簡單,只需在網箱的棧橋上垂釣即可。
分界洲島:周邊海域生活有鸚哥魚、青衣、白毛等海魚,品種相比其他釣點來說少了一些,但勝在全島四周皆可海釣。
【 防曬 】
海上紫外線較強,出海之前務必做好防曬工作,長袖連帽衫與防曬霜缺一不可,才能有效避免在海上被紫外線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