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71年的「1.0版」大滿貫|乒壇史話
DHS
在桌球的非專業術語裡,「大滿貫」算得上是曝光率相當高的一個。就像桌球的英文叫法是「桌上網球」一樣,桌球的大滿貫也是從網球借鑑過來的,當然,橋牌和中國的麻將中也有滿貫的說法,但相對於桌球來講,應該算是「隔輩傳」了。
網球中的大滿貫指的是拿滿四大公開賽的冠軍,而桌球的大滿貫,我們都知道是拿滿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盃這三大賽的單打冠軍。桌球1988年才進入奧運會,也就是說理論上的首位桌球大滿貫球員最早也只能出現在1988年,而女子世界盃始於1996年,因此女子大滿貫第一人的出現,理論上還要再晚8年。
事實上,全世界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桌球大滿貫球員出現在1992年,瑞典常青樹瓦爾德內爾在1989年世乒賽和1990年世界盃奪冠後,終於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完成了這一壯舉,而他至今仍是大滿貫中的唯一一位外協會選手。女子大滿貫第一人則是鄧亞萍,她在1991年首奪世乒賽冠軍,次年拿下奧運會冠軍,而獨霸女子乒壇的鄧亞萍直到1996年才將大滿貫稱號加身,僅僅是因為那一年女子世界盃剛剛設立。
然而在1988年以前就沒有大滿貫的說法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把我們今天的三大賽冠軍版大滿貫稱為「2.0版」,那麼「1.0版」的桌球大滿貫則全部屬於世界錦標賽。在沒有奧運會也沒有世界盃的年代,如果有一個人可以拿遍世乒賽的單打、雙打、混雙和團體冠軍,那麼他/她也會被稱為大滿貫(儘管在今天這一壯舉被改稱「金滿貫」)。
林慧卿被譽為「中國第一代削球女王」
在「1.0版」的大滿貫歷史上,林慧卿的名字要被重書一筆。上世紀50年代,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林慧卿回到祖國打球,併入選了1960年國家體委為備戰北京世乒賽而組建的108人國家集訓隊。在完成世乒賽大滿貫之前,林慧卿先拿了個「國內大滿貫」——她先是在1963年全錦賽上奪得女單和女雙兩項冠軍,隨後在1964年全錦賽上與張燮林合作拿到一枚混雙金牌,1965年全運會上,又獲得女團和女單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