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和巴黎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歐冠決賽相遇。拜仁在萊萬身後安排多位能邊能中的攻擊手,配合兩翼助攻和後排插上去衝垮對手的防線,弗裡克的這套戰術讓拜仁在歐冠賽場上所向披靡。
圖赫爾是一位強調控球的教練,但在巴黎晉級的過程中,他將馬爾基尼奧斯推到後腰位置,中場以防守為先。前場則以內馬爾為核心,姆巴佩和迪馬利亞等人為輔助,瞬間提速完成進球。
今天的比賽,雙方將節奏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之上。頂級舞臺上,速度很重要,但這不是取勝的唯一鑰匙。當雙方都擅於提速時,對抗就決定了各自的上限。
速度結合對抗,支持拜仁維持強度
本場比賽,科曼重回首發陣容,此前表現出色的佩裡西奇在替補席待命。拜仁整體戰術沒有改變,但弗裡克對這一位置的調整,意味著他希望進一步提升邊路的速度和衝擊力,儘早打開局面。
巴黎開場後的防守策略是姆巴佩站左邊前衛,三中場收縮中路,迪馬利亞兼顧高位壓迫和右側補位。圖赫爾顯然不希望自己的球隊像巴薩一樣,中路直接被打爆。事實上,拜仁也確實無法在中路輕鬆找到穆勒。
拜仁雙後腰接球時,巴黎的中場立刻頂上進行壓迫。格雷茨卡身材高大,在壓力下無法轉身把球轉到弱側,也就是巴黎防守相對薄弱的右路。結果,橫傳時出現失誤,被姆巴佩逮個正著。蒂亞戈不得不放倒姆巴佩,避免對手突破防線。
雖然中路傳遞不順,但拜仁在兩個邊路還是有能力創造機會。右邊後衛基米希內收,利用自己的傳控能力來支援蒂亞戈。
比如這次,基米希牽制住姆巴佩再分球,內馬爾雖然奮力回追但還是慢了一步。蒂亞戈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機會把球傳到了前場。拜仁其實已經繞過了巴黎的中場防線,並且將金彭貝引出了禁區。最後穆勒傳中,科曼在兩人防守下還是沒能搶到點。
得益於巴黎的防守策略,拜仁的左路其實擁有更大的空間,來發揮邊路球員的速度優勢。
這次,巴黎沒能第一時間限制格雷茨卡,讓他完成轉身,拜仁順利把球分到左路,此時迪馬利亞還來不及回到邊路的防守位置,戴維斯可以非常輕鬆地推進到前場並起腳傳中。可以看到,此時拜仁左邊鋒位置上的變化:之前的佩裡西奇更喜歡內收在中路,像前鋒一樣攻擊球門,而本場比賽的科曼則更喜歡拉邊。所以,即便穆勒在中路回撤接應受到了限制,他依然能發揮關鍵作用。當科曼拉邊時,穆勒在禁區內倚住金彭貝,讓中鋒可以面對防守能力較弱的貝爾納特。萊萬在禁區內完成了一記質量非常高的射門,可惜打在了立柱上。
全線退守時,巴黎依然將防守重心放在中路。結果戴維斯在左路又一次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完成傳中,依然是穆勒在前點吸引金彭貝,此時巴黎在禁區內的情況已經非常危險,兩名中衛都被牽制,拜仁後點兩名高大球員包抄。好在在貝爾納特幹擾下,萊萬沒能頂好球。
下半場,圖赫爾將迪馬利亞換到左路,阿根廷人在攻防兩端都承擔了非常重的任務,體力下降極快。
這次穆勒在邊路停留了很久,迪馬利亞才回到防守位置,而且他回追的速度也很慢。拜仁在這一側已經可以比較流暢地傳倒。
這次中場頂不上來,迪馬利亞也沒有第一時間限制聚勒。巴黎防線其實已經被打穿了,只是萊萬沒把球做好。接下來反擊,內馬爾分球,迪馬利亞過人失敗。可以看到,阿根廷人已無法像上半場那樣輕鬆起速變向。
反擊失敗後,巴黎既沒有及時落位,也沒有進行高位逼搶。蒂亞戈中圈斜傳基米希,拜仁瞬間完成提速。格納布裡倒三角,穆勒沒能起腳,但巴黎防線已被打亂。拜仁利用二次進攻機會,由基米希助攻科曼破門得分。
這次戴維斯肋部撞牆沒能成功,但科曼邊路一對一還是很輕鬆地搞定了科雷爾。如果不是金彭貝俯身頭球解圍,萊萬很有可能擴大比分。拜仁進攻時兼具速度和力量,所以即便格納布裡被限制,中路向前不順利,拜仁依然可以不斷消耗巴黎的體力。等對方出現鬆動,便看準機會發力,短時間裡連續施壓,創造得分機會。
巴黎缺少對抗,後勁不足
與拜仁不同,巴黎的攻擊點比較集中。內馬爾、迪馬利亞和姆巴佩承擔了絕大部分工作。今天圖赫爾沒有讓內馬爾頻繁回撤拿球,或許是忌憚對手的反擊。所以,巴黎今天打得比較直接。
比如這次,巴黎中路完成斷球,馬爾基尼奧斯直傳姆巴佩。內馬爾跟進插身後跑出機會,只是最後沒能戰勝諾伊爾。
面對高位逼搶,巴黎成功把球轉移到右路,迪馬利亞已經啟動跑出空當,只是科雷爾沒有選擇傳球。
帕雷德斯接球時,中場已沒有短傳配合的空間,內馬爾此時也沒有從鋒線回撤接應。所以帕雷德斯直接長傳邊路的姆巴佩,後者利用速度將球帶入禁區。雖然和貝爾納特沒有配合好,姆巴佩最終還是拿到了起腳機會,可惜,射門被格雷茨卡封堵。
要說個人能力,巴黎前場三叉戟確實很強。例如,這次巴黎後場解圍本不是機會,但姆巴佩一腳做球,內馬爾推進提速,迪馬利亞右側跟進反越位。三叉戟配合埃雷拉,差一點幫助巴黎取得領先。
巴黎的隱患在於,進攻過於依靠三叉戟的個人能力,而內馬爾、姆巴佩和迪馬利亞都是以速度見長的球星。在體力充沛時,他們可以通過帶球推進或者無球反插去衝擊拜仁的防線。但體力下滑時,巴黎卻沒有球員能分擔三叉戟的壓力。
這一次,內馬爾的直塞非常完美,但是當姆巴佩拿球時,中路無人接應。姆巴佩兩次扣球,都找不到人,最後第三次扣球時倒地。並不是姆巴佩獨,而是他實在沒人可傳。
比分落後,巴黎需要能對抗的球員,為攻擊手提供支援。但巴黎既沒有能作支點的中鋒,也缺少擅於後排插上的中場。圖赫爾換上的維拉蒂和德拉克斯勒,前者身材矮小,後者因為傷病衝擊力也大幅下滑,巴黎中前場依然缺乏力量元素。更糟糕的是,內馬爾在被格納布裡犯規後,心態出現了變化,連帶身體狀態也受到了影響。丟球後圖赫爾安排內馬爾回撤,是希望他利用個人能力帶動攻勢。但是內馬爾出現了很多低級失誤,導致球隊反撲時難以形成連貫的攻勢。
比如這次,內馬爾將球直接停出邊線,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也透露出了內心的沮喪和煩躁。其實拜仁的體力消耗也很大,下半場失誤同樣在增加。
這一次,戴維斯解圍踢空,拜仁邊路二對一沒防住迪馬利亞,肋部格雷茨卡也沒跟緊馬爾基尼奧斯,但好在諾伊爾又一次拯救了球隊。可以看到,如果有人能及時跟進,巴黎是有機會威脅諾伊爾的。但馬爾基尼奧斯是後腰,插上只能偶爾為之,不可能每次都去衝擊禁區,否則防守又要出現問題。
拜仁的強大之處就在於陣容搭配合理,科曼和戴維斯在邊路利用速度衝出縱深,萊萬和穆勒則在中路用力量不斷衝擊巴黎後衛。即便是追求快節奏,速度和對抗也缺一不可。
巴黎只有三叉戟提供速度,卻沒有力量型球員支援,導致球隊在丟球後無法給對手持續施壓,反而被拜仁打亂了節奏,最後只能看著拜仁登上歐洲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