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顆衛星,生意做到全世界!

2020-12-15 騰訊網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升級,網際網路經濟也升級到了物聯網,萬物可聯這種設想正在開始進入現實,雖然中國在通訊網絡做了巨大投資,4G5G系統普及率世界第一,即使最偏遠的地區,村村通電話已經成為現實,除了極其偏僻的沙漠和戈壁之外,都有無線信號可用,但是從全世界範圍來看距離,卻並非如此,距離完全覆蓋還相差甚遠,陸地覆蓋率僅有20%,海洋覆蓋率只有5%,如此巨大的差距如何彌補,中國傳統狂修基站模式不再可行,科學家將目標轉向太空!

2020年5月12日9時16分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物聯網技術的一次偉大突破,將基站從地面搬到太空!

快舟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物聯網技術進步整整一代

這次發射成功的行雲二號01/02星由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研製,將在軌開展天基物聯網通信技術、星間雷射通信技術以及低成本商業衛星平臺技術的驗證,並初步開展物聯網示範應用,通過多次試驗之後,未來中國將展開史無前例的密集發射,在2023年前發射80顆低軌道通訊衛星,這將組成一個密集的世界級別物聯網,任何進入網絡的物品,不管是在空中的飛機,地面的車輛還是海上艦船都可以進行貨物位置和狀態的實時追蹤,服務於全世界的民眾,這就是中國航天著名的「行雲工程」,將物聯網鋪到太空,將生意推廣到全世界

就目前位置,中國用戶看到最多的,就是日常快遞物品跟蹤,可以看到物品從發送到運輸,每一站的流程,快遞物流後臺則還可以實際監控運輸車輛的實時位置,原因就是車輛採用了全新的信息技術,基於北鬥衛星導航技術和地面通訊網絡,在未來,中國客戶下單就不僅僅可以在國內,從國外購買,也可以看到貨物的實時位置,不管它在天上,海上,還是任何國家的陸地上。

行雲衛星尺寸不大,價格比較便宜

實際上,衛星設計師想得比我們更多,能提供極為豐富的功能,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除了可以進行智能貨櫃監管,也可以提供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等多個行業的多種服務,這才是做到了一次下網,多種收穫。

由於中國發射任務繁多,地面站數量有限,所以應對未來增加的80顆衛星採取了比較先進的策略,不再是地面站一顆顆獨立指揮,而是首次採用了星間雷射鏈路技術,在軌衛星之間可通過雷射通信技術實現遠距離通信,不再完全不依賴地面站的傳輸,從而提高通信服務的實時性,太空沒有大氣消耗和雲層等的阻隔,所以雷射通訊作用距離更遠,保密性更強。

行雲衛星在武漢製造

這一次發射,採用了航天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這是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這款運載火箭基於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一款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東風-31戰略飛彈技術上改進,通過增加末級液體助推的串聯式布局,對於運載火箭和衛星之間的接口,則採用國際通用接口設計,方便外國客戶預定使用。

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可以提供低軌道300公斤發射能力,這一次成功發射雙星,是快舟系列火箭第9次發射任務,迄今為止發射全部成功,可以說是中國新型運載火箭一個記錄,原因在於採用成熟的飛彈技術,可靠性非常高,而且準備時間也很短,發射成本也很低,無須佔用龐大的發射臺等設施,基本就是拉到發射場,無須麻煩的等待,經過快速檢測就可以發射。

相關焦點

  • 一箭雙星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2顆行雲工程首發衛星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北京時間5月12日9時16分,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和「行雲二號」02星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失手「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發射失利
    新華社酒泉9月12日電 9月12日13時0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2顆行雲工程首發衛星
    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20年5月12日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命名為「武漢號」的「行雲二號」01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快舟一號成功發射行雲二號衛星
    本報北京5月12日電 (餘建斌、朱霄雄)5月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快舟一號甲」火箭及衛星發生成功 太保產險回應獨家承保
    5月12日9時16分40秒,「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搭載「行雲二號」01、02雙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太保產險方面透露,這是第七次為「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提供保險保障服務。中國太保產險發麵介紹,本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星、02星由首席承保,01星更被命名為「武漢號」,火箭箭體塗刷了「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字樣和醫務工作者群像,向英雄武漢和廣大醫務工作者表達崇高敬意。2019年,中國太保產險共承保衛星發射險項目(含初試在軌)16個,涉及衛星27顆;在軌保險項目34個,涉及衛星85顆。
  • 一箭雙星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將「武漢號」送入太空
    今天上午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為了致敬抗「疫」英雄,此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星被命名為行雲武漢號。
  • 「最高」致敬: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致敬武漢和醫護
    北京時間5月12日9時16分,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和「行雲二號」02星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星被命名為「行雲·武漢號」,並通過在火箭箭體上塗刷「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和「致敬醫護工作者群像」的方式,致敬武漢、武漢人民和廣大醫護工作者。
  • B站衛星首次發射失利,行業人士:運載火箭本身研製難度大
    但快舟十一號火箭本身研製難度大,對於航天科工集團來說也是較大的挑戰。根據相關自媒體測算,B站衛星從研發價格到發射成本,花費在5000萬元左右,不過這一說法並未得到B站方面確認。B站原本計劃在衛星發射成功後,使用衛星拍攝的視頻、圖片等數據生產科普內容。
  •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行雲二號衛星 衛星通信商用公司迎機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李春蓮5月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02星由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研製,將在軌開展天基物聯網通信技術、星間雷射通信技術以及低成本商業衛星平臺技術的驗證,並初步開展物聯網示範應用。值得一提的是,4月20日,發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內涵作出正式解釋,將衛星網際網路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納入其中。
  •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 嗶哩嗶哩回應視頻衛星發射失敗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 嗶哩嗶哩回應視頻衛星發射失敗  今天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快舟一號甲火箭一箭雙星!「武漢號」閃耀太空
    (攝影:汪江波)湖北日報訊(記者許曠、通訊員譚青海、李文卉)5月12日9時16分40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再射一枚就是雙料王牌,快舟火箭發射車炫戰績,它是民用東風31?
    5月12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兩顆行雲二號衛星送入太空。雖然這次發射的衛星是我國未來天基物流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行雲二號01星又被命名為武漢號,本身自帶流量。不過,對於廣大軍迷來說,最吸引他們的,不是衛星,而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和它的發射車。
  • 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戰時可打最高的衛星
    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成功了一大半,第三級出問題,功虧一簣根據現場發來的視頻觀察,北京時間今天12時17分,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起飛,目前二級已經成功分離了,火箭飛行正常,此次火箭飛行時長約4000秒,預計成功定點約一個多小時。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推遲3年,快舟11號仍然首飛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3次失敗
    2020年中國共進行了16次航天發射任務,一共失敗了3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今天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快舟一號「一箭雙星」,萬物互聯邁出關鍵一步
    據環球網報導稱,中國航天捷報頻傳,快舟一號「一箭雙星」,萬物互聯邁出關鍵一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使用「一箭雙星」將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中的「行雲二號」01測試星和02測試星成功發射並圓滿入軌。也就是說,2023年我國發射的80顆行雲衛星,將會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而對於萬物互聯的突破,環球網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表示我國曾使用的地面勘測、海面勘測、天氣勘測等都是基於陸地平臺的,然而陸地僅是佔到了地球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的未知領域,人們都無從得知。
  • 我國成功發射「一箭六星」
    新華社太原12月7日電(李國利、趙金龍)12月7日16時5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採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將和德二號A/B衛星、天儀16/17衛星、天啟四號A/B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行雲工程」首發雙星搭乘快舟一號甲酒泉升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樊俊卿】5月12日上午9時16分,中國航天科工主導的天基物聯網星座「行雲二號」01星、02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雙星順利進入預定過道。本次發射的「行雲二號」01星、02星,是「行雲工程」α階段的兩顆技術驗證星,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製。據了解,「行雲二號」01星、02星在國內低軌星座中首次採用了星間雷射鏈路技術,即在軌衛星之間可通過雷射通信技術實現遠距離通信,可以不依賴地面站的轉傳,從而提高通信服務的實時性。
  • 快舟一號發射失敗的B站衛星,本質是一場秀
    圖丨微博@我們的太空這顆讓小破站用戶期待,讓行業媒體側目的衛星,搭乘的是首飛的國產火箭快舟11號,同時上天的,還有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發射視頻截圖丨微博@林曉弈這次發射來得晚了點兒——「航天愛好者網」信息顯示:該衛星在5月11日就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劃搭乘快舟11號升空;但六月下旬,B站宣傳的發射盛景並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