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母和韻母的分類孩子挺容易接受,到了韻母這一塊就比較複雜了,孩子老是「ui」「iu」不分,「ai」「ia」不分,也不理解為什麼「ai」讀作「挨」,「ia」卻要讀作「衣挨」,而且韻母表裡也沒有它。之前我的理解是「ia」是由「i」和「a」兩個單韻母拼起來讀的,並不是一個整體。再細細看一遍,就有點好奇了,為什麼ia、ua、uo這些不是複韻母呢?在一年級拼音關於韻母的分類裡,前面6個a、o、e、i、u、ü是單韻母;ai、ei、ui、ao、ou、iu、ie、üe、er這9個是複韻母; an、en、in、un、ün這5個帶n的是前鼻韻母;ang、eng、ing、ong這4個是後鼻韻母。那麼ia、ua、uo這些是不是韻母呢?為什麼沒有放在韻母表裡呢?
百度百科關於韻母的解釋是:漢語字音中聲母、字調以外的部分。關於複韻母的解釋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叫複韻母。(筆者註:er這個韻母有爭議,按定義來講不是複韻母,但一年級裡把它當作特殊韻母歸到了複韻母裡。)
所以ia、ua、uo都是複韻母,之所以沒有在韻母表裡出現,是因為它們確實是合成的,而且讀音稍微複雜。大家可以讀一讀,ia、ua、uo這些都是發兩個音的,即每個字母都發音,只是重低音有區分,類似的複韻母還有一些,在這裡不作贅述;而拼音是我們小朋友一開始就要接觸的,一年級韻母表裡的所有韻母不管是一個字母還是兩個字母三個字母都只發一個音。
舉例,一個不帶聲調的的拼音拼讀:
jia讀:j-i-a guo讀:g-u-o
lao讀:l-ao gou讀:g-ou
第一排這種三聯讀音的叫做「三拼音節」,在百度的解釋裡更為詳盡專業,比如韻母由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韻尾三部分組成,每個韻母一定有韻腹,韻頭和韻尾則可有可無,然後從這幾部分來進行舉例說明等等,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了看下。
個人認為,拼音作為門檻這樣設置還是不錯的,太難太多小孩子也接收不了。不過老師都是按照教材來教,如果孩子有疑問,我們家長也應該清楚簡單地給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