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

2021-01-12 筆寫趣史

嘉靖皇帝在晚年的時候,開始痴迷於煉丹,因此荒廢朝政。為了勸諫皇帝勤政,不少大臣積極上書,可是都遭到嚴厲懲處。比如太僕卿楊最就因為上書勸諫,被嘉靖打死了。像這種因為勸諫,就被嘉慶重處而死的大臣,還不止楊最一個。

到了後來,就沒什麼人敢勸諫了。可海瑞見到嘉靖仍然沒有改變,就決定繼續上書,大家都勸他不要上書,可他還是做了。然而,海瑞卻不像其他大臣那樣,遭到嘉靖帝重處,僅僅是被關了一段時間。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呢?

有的人認為,海瑞是出了名的直臣,如果嘉靖處死他的話,對他的名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他不敢這樣做。雖說此話也有一定道理,但嘉靖對其從輕發落,很明顯不是這樣考慮的,怎麼說呢?

如果嘉靖真是這樣想的,他就不會重處之前進諫的大臣。像楊最這些大臣,雖然不及海瑞有名氣,可始終也是朝廷命官,他們為什麼會死,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嘉靖的名譽已經受損了,這和他處不處死海瑞沒有關係。

或許又有人會說,其實嘉靖也不想處死楊最的,他當時在盛怒之下,才會命人對楊最施以杖刑。本打算對其小懲大誡,誰知手下的人隨意揣摩聖意,以為嘉靖說打,就是往死裡打,結果就把楊最給打死了。

但當時嘉靖只說了打,沒說打重點還是打輕點,所以不管手下的人怎麼打,都不算是錯。再說楊最真正被打死之後,假如嘉靖當初沒這個意思,那麼他一定龍顏大怒,會把施刑的人也處置了。可他並沒有這樣做,證明他是默認打死楊最的。

既然嘉靖對於楊最被打死,也是默認的態度,那麼他就沒道理為了名譽,對海瑞從輕發落。因此他沒有處死海瑞,只能說是另有目的,至於什麼目的,筆者認為和嘉靖本身有關。

嘉靖沉迷於丹藥,無非就是想要長生不老。可是他服用了很久丹藥,自己的身體也沒有變好。不僅如此,他甚至感覺身體越來越差,所以不得不懷疑,這些丹藥是否真的能令自己長生不老。

只能說,海瑞上書的時機很對,怎麼說呢?海瑞上書,也就是告訴嘉靖要勤政,並且這些丹藥是無效的,勸嘉靖不要執著於此等等。海瑞的提醒,令正好在懷疑丹藥功效的嘉靖一下子清醒過來。

他一下明白,或許這些丹藥真的無效,這讓嘉靖內心遭受了強烈打擊。在這種失望灰心的狀態下,他一時就不知該如何處置海瑞好。到底是怪他戳破事實,還是感謝他戳破事實。於是,他只能先將海瑞下獄,等情緒稍微穩定之後,再來考慮如何處置他。

只是沒想到,在遭受現實打擊後,嘉靖的身體迅速就垮了。其實這也可能說明,嘉靖早在之前身體就出現了問題,所以他才會將希望放在丹藥上,企圖服用丹藥來挽救自己的身體。

總之,過多服用丹藥,肯定是有副作用的。加上嘉靖內心的希望一下破滅了,導致他身體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也沒心思去想如何處置海瑞了。不過,海瑞當時還是命懸一線。

因為就在嘉靖重病的時候,有人想要討好他,就上書建議處死海瑞。如果說這份奏摺,真的到了嘉靖手中,那麼海瑞必定兇多吉少。可好在被首輔徐階給壓了下來。也就是說,直到嘉靖最終病逝,也沒有見到這份奏摺,海瑞也就因此保住一命。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相關焦點

  • 許雲輝:嘉靖皇帝到底做了什麼,大明群英為何前赴後繼勸諫?
    (二)楊爵入獄 楊爵,嘉靖八年進士,在京任職期間,多次巡視湘、粵、晉、隴等地災情,熟悉百姓疾苦。嘉靖「經年不視朝政」,加之連年乾旱,湖廣饑民被逼得只能以餓斃路上的死屍為食,嘉靖卻「日夕建齋醮(道教做道場),修雷壇,屢興土木。」
  • 大明王朝:最精華片段,嘉靖的長江黃河論,為何讓海瑞啞口無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普通人如此,帝王同樣如此,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嘉靖帝終於還是向徐階發問:「朕御極這麼多年,這麼多錯處,平時你們怎麼就沒有一個人敢於奏諫?」催問急了,徐階也就說了實話,大體意思是,天下是一家,皇上是君父,大臣是媳婦,生民是子孫。媳婦能忍則忍,能瞞則瞞,實在瞞不下去了,寧可苦子孫,不能苦君父。
  • 嚴嵩在朝中失勢,與嘉靖臨別諫言,海瑞一心為民:22大明王朝
    無奈嚴嵩只能帶著一壇八寶醬菜和徐階一起進宮見嘉靖。嘉靖已經等候多時了,知道今天嚴嵩會來送醬菜,所以還特地吩咐御廚提前熬了一鍋八寶粥。他今天的安排無疑是在告訴嚴嵩,尤其是要告訴徐階,現在雖然倒了嚴,但是朕待嚴嵩還是一如往常。
  • 嬴政連殺27名大臣的真正企圖是什麼?他為何卻赦免第28個勸諫者?
    秦王贏政果斷鎮壓嫪毐叛亂之後,又採取鐵腕手段連殺27名為趙姬趙太后力諫的大臣,頓時震撼到整個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來客們一時還真不敢亂做動作,全朝人心浮動。那麼贏政連殺27名大臣的企圖又是什麼呢?他為何赦免了第28個勸諫的人?
  • 壬寅宮變:嘉靖朝政的轉折點,既體現嘉靖的專橫也對朝政產生影響
    而這一宮變是嘉靖帝的專橫暴躁所致,也是嘉靖朝政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開啟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時期;其二,使嘉靖更狂熱地崇信道教,專一奉道事玄;其三,使嘉靖朝政治帶有"道術治國"的色彩;其四,直接導致嚴嵩專權亂政的出現。而宮變之後,嘉靖前期相對清明的政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腐敗的吏治,可見,"壬寅宮變"對嘉靖朝的朝政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7期:大明王朝:見過海瑞後,嘉靖為什麼寫「好雨、明月」四字給裕王?一、劇情推到這裡,明顯地感覺到嘉靖帝有些無助,而且在劇中他多次不經意間就提到嚴嵩、呂芳,他為什麼會這樣?按照史書記載最後是嚴嵩耍了一個心眼,把楊繼盛的名字連同其他八人寫在了同一張勾決奏疏中,嘉靖帝沒注意到,全部勾選,結果是誤殺。其實這是胡說八道,這種背負罵名的行為,嘉靖帝怎麼可能會背呢,自然會想辦法轉移到嚴嵩頭上。
  • 《大明王朝1566》,嘉靖為什麼最終放過了海瑞
    嘉靖雖然很高興,但他明白這封奏書的意義在於讓他高興了一同赦免了和第二封奏書相關的那個欽犯,因為這封加急的奏疏速度實在加的太快了,原本加急的奏疏少說也得半個月才能呈到他這,而這封只用了七天。 第二封是告訴嘉靖這名欽犯的母親和妻子在回老家的路上,他妻子因為早產加難產,因為是罪臣的關係不能給她派大夫,所以最後他妻子在驛站生了三天,大人小孩都沒有保住。
  • 歷史上的海瑞善於直言,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當然,海瑞也是一個讓我們不得不仰視的好官員。因其剛直和對貪汙腐敗的痛恨,海瑞被世人譽為「海青天」。他在任期間一心奉公、政績卓著。那麼,歷史上的海瑞最後是什麼結局呢?海瑞的先祖原本居住在福建,後來遷居廣東,之後又南下來到海南島,在此安家落戶。正德八年(1514年),海瑞出生於海南瓊山,也就是今天的海口市一帶。
  • 海瑞連肉都吃不上,為何還要娶五位妻妾?事實讓人不齒
    由於明王朝的主要特點是皇帝昏庸,大臣賢能。無論是朱元璋還是崇禎皇帝,從《明史》看,幾乎都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皇帝總是壞的,或者說,至少是有缺點的;大臣總是好的,就算是壞的,也總有他自己好的一面。明代建都於公元168年,是歷史上僅有的一個真正農民起義的朝代,因此朱元璋在建都明朝後,只注重保護百姓的利益,對官員的利益並不重視。
  • 清官「海瑞」的晉升路:時勢造英雄,結局卻是一個悲劇
    文/宅醬零零0o在海南海口出生的福建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個皇帝,是真正的三朝元老。按理說「海瑞」其人,既沒中過進士,剛開始又只是一個偏遠貧窮小縣城的七品芝麻官,為何他能成為萬民皆敬仰的「大英雄」?甚至還能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
  •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的治國之術
    他還賜給入直大臣道教冠服,百官齋醮時,派御史糾儀,派親信察其不虔者。世宗對道教方術十分迷信,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皆以祈禳祓除獲幸,寵遇不衰。段朝用以燒煉術進,胡大順以呂祖「三元大丹」進,其他以丹法秘書進者不可勝數,往往以此瞬息寶貴。明世宗還仿效宋徽宗故事,為自己和父母加封道號,直接神化自己。
  • 嘉靖幾十年不理朝政嘛,看一下明朝人對他評價,你就知道了
    最有名就要數嘉靖朱厚熜與他的孫子萬曆。萬曆不上朝沒事天天就在後宮數錢。從現有表面嘉靖與萬曆幾乎同出一轍,嘉靖痴迷於道學,天天就待在後宮煉丹。不理朝政,不見大臣,甚至不見自己的兒子(因為有個道士告訴他,二龍不能相見)。他在接手明朝的這幾十年中,世風日下、朝中阿諛奉承者居多,所以他也被歷史扣上了「昏君「的名號。可是翻看史料發現,明朝人對於嘉靖的評價卻是有所不同,貌似與昏君不相近。
  • 張居正棄用海瑞,說明一種用人智慧,叫「好人未必能做好事」
    張居正與海瑞是同時期的歷史名臣,他們為萬曆皇帝撐起一片「萬曆中興」。奇怪的是, 海瑞是萬曆皇帝的能臣幹將,張居正是大明王朝的首輔,二人卻「老死不相往來」,張居正始終拒絕重用海瑞 ,這是為何。不妨先從「酷吏」與「循吏」說起。
  • 三任皇后,均不得善終,嘉靖究竟為何如此?
    眾所周知,嘉靖的後宮妃子十分多,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嘉靖不僅能過,甚至難讓美人過關。嘉靖作為皇帝,維權,敏感和難以捉摸,後宮妃嬪若是不能正確揣摩君意,迎來的便是死罪。嘉靖帝第一任皇后相伴許久,為何不善而終孝潔皇后便是明世宗的初任皇后,靠選秀入宮,歷經艱難,成功被封后,因為當時皇帝剛上位為了形象和社稷
  • 秦始皇為何與生母趙姬斷絕母子關係,甚至不惜誅殺27位勸諫大臣
    秦始皇生母趙姬,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帝太后」,然而她與兒子秦始皇嬴政的關係實在談不上融洽,秦始皇親政後,不僅將趙姬囚禁於雍城,更是與其斷絕母子關係,甚至不惜為此誅殺了二十七位進諫大臣。趙姬縱容嫪毐幹政,但還不至於母子反目由於嫪毐在房幃之事上能力異常,因而深受趙姬的寵愛和信任,不管大小事務,皆交由嫪毐處理。而且對嫪毐極為縱容,不僅可以隨意使用秦國王室的宮室、車馬、衣服、苑囿和獵場,更是任其在朝中培植髮展勢力,影響朝政運行。按照史料記載,歷經數年發展,不僅侍奉嫪毐的僕從多達數千人,就連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達到了千餘人。
  • 竟然是「求道升仙」嘉靖
    《大明王朝》是改編自劉和平著作《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在剛上映期間一直是不溫不火,但是前幾年優酷將這部劇放在了視頻首頁,依託著優酷巨大流量,這部劇一下就火了,本劇截取的中國歷史的一個片段,講的是明朝嘉靖皇帝與海瑞的故事。
  • 嘉靖時期那麼多頂級大才,為什麼整個明朝的國運在走下坡路?
    根據記載,嘉靖26年前後共誕生了包括有:戚繼光、海瑞、張居正、高拱、李春芳、楊繼盛、殷正茂等文臣武將。他們每一個人都曾以才華跟成就徵服世人,給歷史染下了濃重的一筆。不久後,徐階退休,李春芳就當上了內閣首輔大臣,可是嘉靖管制的朝廷已經今非昔日,其內鬥很嚴重,各派系「暗流洶湧,互相排擠其他官員,而李春芳整日看著一批老臣勾心鬥角,自己也實屬無奈,於是首輔大臣這個官職沒當多久就提早提休了,在他逝世後,明朝還追封他為太子太師,以表彰他生前的功名。
  •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傳奇人生
    儒家向來重「孝」,打小熟讀儒家經典又深受父母寵愛的朱厚熜,當然知道要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了。現在,因為伯伯斷了後,便要讓自己的父親斷了後,這對於朱厚熜來絕不可接受。好說歹說,新皇帝就是不進城,可急壞了大臣們。新皇登基,又不是小孩兒過家家玩泥巴,就這麼耗著誰受得了啊。然而,無論大臣講理還是哀求,朱厚熜就是不為所動。
  • 為何明朝人會如此評價海瑞:「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
    然而現實是,海瑞的名聲要遠遠大於這些人,尤其是在老百姓的口碑相傳中,海瑞是每隔幾年就要被搬上屏幕讓人震撼一番。海瑞能夠成名,還真就跟他當這個負責科舉的學政小官有一定的關係,在海瑞擔任教諭的第二年,有領導前來視察工作,按照當時的習慣,官員都應該向領導下跪,偏偏海瑞沒有,只是做了一個長揖,海瑞沒有跪,而另外兩名官員卻下跪了。
  • 嘉靖皇帝朱厚熜:二十年不臨朝,帝王權術玩得爐火純青
    表面上大禮議之爭是宗親之爭,實際上是新皇帝和大臣們的權力之爭,如果說嘉靖皇帝在這個時候服軟,那麼以後他就無法駕馭這群大臣。說來說去,朱厚熜並不是真正的想為父母爭個頭銜,而只是為了手裡的權力。 四月廿七,明世宗朱厚熜下令群臣議定明武宗朱厚照的諡號及生父朱祐杬的主祀及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