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血肉的中國哲學

2020-12-23 小雲悅書

談起中國哲學,作為普通大眾第一想法大概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吧,甚至有一些人還會產生「咦,中國的哲學是什麼?」,可能還會有人想中國哲學是不是引入外來的哲學理念,再進行中國化探索的思想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聊聊《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它堪稱「門外漢」們的入門級中國哲學啟蒙書。

而這本書最早源於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1947年給美國學生講授中國哲學時的講稿。1948年當時美國著名的出版社麥克米蘭整理出版。因為它在世界級平臺地展現,很快就風靡全球,五十多年來,是各大世界名校中國哲學史學習的必用教材。

到20世紀80年代,由馮友蘭先生的學生第一次將英文翻譯成中文,1985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因其通俗易懂的表達,流暢清晰的邏輯,很快被中國大眾接受。且因馮友蘭先生中西結合後對中國哲學的再度思考,更具有世界高度的展望。

曾經我們不知何謂中國哲學,待揭開書方知原來它就是中國人的血肉。

什麼是哲學?書面話叫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翻譯成我們都知道的話就是,思考世界的形成,從何而來,探索人類思想的本質,為人處世的規則等等。

諸子百家: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陰陽家、荀子、韓非子、儒家、道家、佛教。這些人物和思想,根本不可能從國人的認知中徹底磨滅。而這些就是中國哲學的根本組成。

第一階段的大爆發

春秋、戰國時社會制度開始了劇變,各個階級的鬥爭非常激烈,這些階級的代表學者和思想家,從本階級的利益需求出發,對宇宙、社會、萬物、行為進行詮釋,並力爭獲得權力掌控者的支持,進而獲得影響整個社會的能力。

諸子百家由此產生,為中國哲學體系打下了紛繁堅實的思想基礎。

大浪淘沙,兩個流派的自我革新

在漫漫歷史長河的翻淘下,在權力與階級的鬥爭下,無數流派慢慢沉寂,最後留下的是不斷自我改革,不斷尋求生存與進步的兩個流派:儒家和道家。

道家,從「欲潔其身」、「人人為己」、「輕物重生」、「逃離世俗」的個人主義者,到開始認識萬事萬物的規律改變自我適應規律,再到了解規律掌控規律進而掌控萬物,最後發展成實現自我思想與靈魂傳承,「無我」的境界變化。

儒家:從「理想主義」聖人的仁義與「浩然之氣」,到「現實主義」「人性本惡」的思考,再到被佛教衝擊後再尋新生的「宇宙論」,進而發展「仁」與「理」的流派分歧,最後更新為「柏拉圖式理學」和「宇宙心學」。

包容後的自我吸納

在世界這個大環境中我們總會面臨外來思想的衝擊,學習融合成為自己的文化是必經之路。

佛學在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的接觸與發展,慢慢形成了中國佛教。印度佛教的傳入補足了中國哲學,在只講「人心」的基礎上,又講述了「宇宙心」的理論。進而促進了道教和儒家的再度發展。

基督教的傳入,因特殊的社會環境,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但緊隨而來的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界影響極大,為中國哲學提供了邏輯分析法。但西方哲學卻沒有和佛學一樣徹底融入中國的哲學體系中。

這本珍藏版的《中國哲學簡史》,不僅從封面上採用了硬裝書皮,為經典書提供了收藏保護;在內容上也別出心裁,既有原書的經典內容,又在結尾處貼心地添加了馮友蘭先生小傳和影像,

幫助小白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與書籍的背景與影響。這是一本值得收藏品讀的經典。

以上是我的閱讀收穫。

相關焦點

  • 當瑜伽哲學融入體式動作
    把瑜伽哲學融入體式動作很多瑜伽體式都是某種哲學觀點的現實體現相對於體式,哲學離我們太遠了,因此受到的關注更低,了解或感興趣者極少。但對習練瑜伽的我們來說,其實哲學離我們很近。「瑜伽哲學」甚至存在我們每天的基本習練中,只是我們對此或許還缺乏清晰的認知。
  • 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工作簡報(第1期)
    >為慶祝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第一部茶道哲學專著《天地融入一茶湯》的問世,茶哲所官方網站於2019年12月30日面向公眾發布了圍繞該書主題的「我與茶道」有獎徵文啟事。——圍繞<天地融入一茶湯>而展開》二等獎:5篇·路強:《讓茶道穿越於歷史與未來之間——評<天地融入一茶湯>》·周樂樂:《茶道於現代性困境——<讀天地融入一茶湯>有感》·王巍:《千古茶湯傳天下——<讀天地融入一茶湯>有感》·宋霞:《茗露凝香潤乾坤——書評
  • 徐吉設計師:將生活哲學融入個人設計
    徐吉在室內設計領域有著二十年連續的實踐經驗,擅長酒店設計、會所設計、別墅設計,2011年主編十二五教材《建築風景寫生》,2012年主編十二五教材《室內設計手繪快速表現》,設計作品多次榮獲江蘇省室內裝飾設計大獎賽一等、二等獎,及國家級獎項,包括2010年全國室內設計雙年展銀獎,2019華語設計領袖,紅棉中國設計獎等,在中國室內設計界擁有較高的影響力。此次講座,徐吉老師傾囊相授傳經驗,助力品牌共成長。
  •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根本區別是什麼?用兩個詞可以概括
    當我們不滿足於只是做一個俗人,而想要尋求人生的意義的時候,我們就碰觸到了哲學。哲學是貴族的學問。貴族意味著「有閒」,能有時間學習。School的原意,就是閒暇。貴族還意味著不被基本的物質生活問題所困,不受低級趣味幹擾,相對比較自由。自由就是Liberty,就是不受外因困擾。自由的人,也是中國古代所說的「大人」。
  • 始終保持血肉聯繫
    而要發揮這一最大政治優勢,防止這一最大危險,關鍵就是要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永恆課題,作為黨員幹部須臾不可放鬆的追求。 為什麼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因為,一方面,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基礎。毛澤東同志曾有過一個生動的比喻:「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
  • 動物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撰文|羅東借用德國歷史學家康託洛維茨(Ernst Kantorowicz)研究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流行概念「國王的兩個身體」,我們也可以說,動物同樣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以生存、繁衍或歡愉為最終目標的血肉之軀,生於繁衍,死於呼吸停止,而另一個則是某個特徵被抽離出來,由語言文字圖像表述的不死之軀。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 中國哲學的精神
    他一旦是哲學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中國哲學的問題和精神 以上是對哲學的性質和功用的一般性討論。以下就專講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歷史中有個主流,可以叫做中國哲學的精神。為了了解這個精神,必須首先弄清楚絕大多數中國哲學家試圖解決的問題。 有各種的人。
  • 商丘是中國哲學聖地
    梁啓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滿懷激情地說:「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並作。如春雷一聲,萬綠齊茁於廣野,如火山炸裂,熱石競飛於天外。壯哉盛哉!非特中華學界之大觀,抑亦世界學史之偉跡也。」本文試圖從影響中國哲學思想的與商丘相關的歷史名人視角,深度挖掘這些大家背後的哲學思想源泉與地域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
  • 中國哲學之道
    哲學這個詞源於希臘語的翻譯,日本明治初期的思想家西周將其譯為「哲學」,這個譯語是從「希哲學」「希賢學」演變而來。在此之前,中國哲學已獨立發展很長時間,它與希臘哲學、印度哲學並育而不相害,三地界隔而無相悖。中國晚清學者黃遵憲首先把哲學這個詞從日本介紹到中國,而被當時中國學者所接受。
  • 彭國華:「血肉聯繫」的時代內涵
    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如何準確把握這一重要論斷的精神實質,尤其是深刻理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內涵和要求並能夠身體力行,仍然是廣大黨員幹部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胡錦濤同志重申這一重要論斷,出發點可能就在於此。 所謂血肉聯繫,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彼此支撐、相互融合、親密無間的關係。用「血肉聯繫」一詞概括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十分形象,也很好理解。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不僅"照著講"還能"接著講"
    馮友蘭首先是哲學史家,是由研究哲學史而進入學界的。自發蒙入學,他就接受中國哲學的浸潤濡染;後負笈美國,又經過西方哲學的洗禮薰陶。從1921年發表《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到1947年撰寫《中國哲學簡史》,整整26年間,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這一領域含英咀華,辛勤耕耘,對中國哲學發展了如指掌。不唯如此,馮友蘭還是哲學家。他不僅能「照著講」,陳述以往的哲學,而且還能「接著講」,創作自己的哲學。
  • 《爐石傳說》新卡血肉巨人怎麼樣 血肉巨人介紹
    以下是通靈學院新卡血肉巨人的簡介,好好利用或許能夠打開新局面。 血肉巨人 ... 隨著爐石傳說新版本通靈學院即將上線,官方也公布了新版本中的幾張新卡牌,這些卡牌或許會給天梯冒險注入新的活力與新的對局。以下是通靈學院新卡血肉巨人的簡介,好好利用或許能夠打開新局面。
  • 《暗黑地牢》血肉之心屬性是什麼 血肉之心屬性介紹
    導 讀 《暗黑地牢》血肉之心飾品在遊戲中極其稀有,可以大幅度增加生命值,並且提供額外的抗性,對於玩家來說十分關鍵。
  • 仰讀先賢 明己之智-《中國哲學簡史》讀書會
    此書以20萬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樹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思想的延綿、傳承和演變,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在有限的篇幅裡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是了解中國哲學的首選讀本。
  • 中國哲學史學會2020年年會暨第四屆經史傳統與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和西北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哲學史學會2020年年會暨第四屆經史傳統與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在陝西眉縣橫渠鎮召開。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陳來,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所長張志強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分别致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楊立華主持開幕式。  張志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年會以紀念張載1000年誕辰為主題,實際上是一次對於以張載為開端的綿延千年的精神傳統的致敬,也是一次通過張載來喚起我們希聖成賢的內心力量的努力。
  •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對中西哲學的比較,道出中國哲學最大的特點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萊不尼茲作為中國哲學的局外人,他的這個觀察基本是正確的。萊布尼茨「實踐哲學」雖然不能夠包括中國傳統哲學所有的東西。但是,抓住這一個顯著的特點,的確是了解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一個可靠的路標。
  • 《維摩經》——融入中國文化的佛典
    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在中國出現很早,內容豐富,義理深遠,歷史上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而且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是哪一部佛經呢?——就是《維摩經》。鳩摩羅什法師常被簡稱為羅什法師,他是我國東晉時著名的譯經師、僧教育家,名字翻譯成漢語是「童壽」的意思。
  • 馬政委烹飪中國經典美食!看這端碗姿勢已徹底融入中國文化
    隨著第二階段的比賽連續獲得兩場大勝,北京北控已漸入佳境,球隊目前以7勝7負暫列積分榜第9位,北京時間12月5日北控隊主帥馬布裡更新自己的社交媒體,他在INS上曬出了自己烹飪中國美食的照片,看這吃飯姿勢已妥妥的融入到了中國文化。
  • 中國哲學的基礎是什麼?
    哲學的「哲」是探尋智慧之意,中國古代的先哲善思辨,他們是最早的哲學家。春秋時期,隨著「百家爭鳴」的興起,我國的哲學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一 儒家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哲學思想總結為兩個字:「仁」和「禮」。
  • 動力與秩序:20世紀中國哲學
    因此,可以說艾著對20世紀哲學開展的動力的探討,只是從哲學自身的邏輯來加以追尋。作為時代自我理解的哲學史好在艾耶爾對20世紀哲學的書寫,只局限於20世紀西方哲學,並未涉及當時的中國哲學;這就為中國哲學史家探尋20世紀中國哲學的動力問題,留出了思考和探討的思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