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中國大學再創新高,清華大學打破了去年自己創下的中國大學的最高排位,從世界第16上升到第15,力壓賓大、耶魯、哥大等眾多藤校。
此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內地高校均進入世界前100。
本是一件讓大家感到高興的事情,然而,卻在網上引起了一場口水仗——清華大學到底配不配得上世界第十五的名次?
指標分析
為此,我們把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QS世界排名第3)和耶魯大學(QS世界排名第17)的排名指標分別列出來,比較一下。
相差無幾:
在最重要的指標——學術聲譽(佔比40%)和僱主聲譽(佔比10%)指標方面,清華、哈佛、耶魯相差無幾,都在98分以上。
在師生比方面(佔比20%):清華得分93.3略低於哈佛與耶魯的100分。由於清華大學是公立大學,這個指標其實已經不錯了。
同是公立大學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QS世界大學排名30)在此項的得分僅為21.3%。
優勢所在:
而在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佔比20%)方面,清華大學佔據巨大優勢,也是其排名提高的重要原因。在此項清華得分83.2,稍低於哈佛大學99.1分,但遠遠領先耶魯大學的52.8分。
巨大劣勢:
而清華大學相比於英美高校最大的劣勢是在國際教師比例(佔比5%)和國際學生比例(佔比5%)兩個指標上。
清華大學國際教師佔比得分為55.3分,遠低於哈佛與耶魯的85分。而在國際學生比例方面,清華得分僅為29.7分,要知道帝國理工學院(QS世界排名第8)在此項得分為100分,MIT(QS世界排名第1)為91.9分。
爭吵焦點
從上面的指標來看,清華大學在學術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頂尖行列,世界第15的名次實至名歸。這也符合QS給出的關於清華大學排名持續上升的解釋——主要歸功於其在學術聲譽和研究影響力指標評分上的提高。
至於眾多網友認為清華大學不配這個名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國際生比例得分這項——清華大學在此項的得分已經很低很低了,大家仍覺得其水分太多。
歸根結底,是眾多網友對清華大學招收國際生的規則非常的不滿——國際生不用筆試。
有網友認為清華取消國際生面試的行為有「刷分」之嫌,即對國際生招生放水,增加國際生人數,以提高自己國際生比例,從而提升自己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相應指標得分,最終達到提升自己國際排名的效果。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曾表示,「不組織筆試並不意味著國際學生讀清華本科更容易,也絕對不意味著不看重申請者的成績。相反,由於考核維度更豐富、考查面更廣,難度不降反升。」
對於清華大學取消國際生申請者筆試環節的真實意圖、想要達到的目的、招收國際生過程中的鬆緊度,也只有清華大學自己知道。
退一萬步說,即使清華大學此舉卻有增加國際生人比例的想法,也無可厚非。給國際學生設低門檻的做法並不僅限於中國大學,在韓國、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甚至此前還有報導指出:「日本頂尖大學裡招收了很多中國高考失敗者。」可見日本人對於這樣的政策也是相當不滿。
即使是英美名校也會人為地控制留學生比例,不讓其過低,但是由於近些年中國出國人數的持續增多,英美高校對於中國申請者的要求也就水漲船高。但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很多美國大學怕入學人數不足,大都調低了分數線,將眾多的waitlist紛紛轉正。
英美名校之所以控制留學生數量,也是有自己的套路:招收外籍學生可以繳納比本國學生高昂的學費,還可以通過引進國際學生,增加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國際排名上升後,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申請者,從而提高國際生的素質。
轉變觀念,如果把學校當成一家企業來看,在開發新市場、提高知名度、吸引客戶的時候給予一定的補貼,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恰恰英美澳等發達國家就是將教育作為產業來運作和輸出的,而在中國,高等教育更像是一種社會福利性質屬性的機構而不是企業。
說在最後
1.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既然是榜單就要有各種排名指標來量化。QS按照其自己的規則給清華打出世界第15的分數,那清華在QS榜單中就是世界第15。
2.清華大學在國際生比例得分僅有29.7分,因此,去掉國際生比例這項,清華大學在QS的排名中只會更高。
3.國際生比例指標在QS的評分標準中佔比僅有5%,其對最後總分的影響非常之小。因一叉細小枝條的不完美,就詆毀整棵蒼天大樹,是不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