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文玩手串已經被普遍化,尤其是男性對各種文玩更是愛之深切,大家對它的痴迷一點點不亞於王者榮耀。
也有人說這是八旗子弟的靡靡之趣,純粹的消磨大好時光,文玩常伴多半玩物喪志難成大事,而現實中又是什麼樣的人在玩手串呢?
其實玩手串大多人還是把它當作一種業餘愛好,這些串珠來自佛教,能夠普及卻是真的很好玩,尤其是從一個素串經過不斷的搭配最後越來越接近自己喜歡的風格,也經過盤玩它由麻不列列的樹籽逐漸玉化溫潤紅亮,這種過程只有當事人才能感受的美妙。
不管是108的長串還是小手串沒有一種特定的搭配方式,都是一邊借鑑他人一邊豐富自己,甚至一個串上有N多種顏色,在這裡並沒有很多審美中所說不超過三種顏色的搭配,偏偏是多種色彩更具民族風格,就像上圖的已開片的星月搭配一點點不會有違和感。
也有人追求大道至簡喜歡玩素串,這樣的小核桃有明顯色差,卻擋不住玩者對它的炙熱,在此奉勸所有刷油求快速變色的朋友,最後顏色變黑磨損差就得不償失進退兩難了,這個世界大多事情是沒有捷徑的。
核雕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小小樹籽寫盡了愛恨情仇喜怒哀樂,雖然現在大部分橄欖核都是機器雕刻或者機雕手修,卻不能影響它藝術的風度。
手上繞一串這樣物件兒與各種品牌鏈、高檔手錶所展現的氣質完全不同,它對服裝、顏值、場合沒有任何要求,其他人也無法將戴這樣手串的人看透,這種神秘有時候還是有必要。
最早的星月菩提子形狀並不會多麼規則,但是經過各種形狀、材質的配飾搭配之後依然美的厚重深遠,老串用老珠子來襯託才會互相成就。
椰蒂乃文玩界的百搭之王,與老瑪瑙珠子搭配在一起如若黑漆古與天青釉的結合,中色調與冷色調的配合有人說不夠鮮亮,只有懂貨的人才知道這其中的味道與滄桑文化。
隔片珠做手串在藏族那還是非常多,主要是犛牛骨做,因為大多骨壁不會很厚只能如此,上圖用牙下腳料做出來看著有些薄厚不勻稱,但是配上牙頭看起來也很不錯。
橄欖核玩出來的顏色是棗紅色,這也是很多人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北方很容易裂。
現在的雕刻題材已經不再局限於古時候的寫意,更是腦洞大開只要想到都可以去嘗試,文玩界獵奇照樣吸睛。
一線藥師瑪瑙雖然產量不小,但是顏值絕對值得一贊,大部分做圓珠少量桶型,唐八稜形狀一線還是不多滴,雖然戴起來有時候會膈手腕。
有人說綠松石不適合做刻面,因為大部分硬度不高很容易把稜角磨掉,再者它不像其它寶石一樣做刻面會有閃耀的火彩,但是這種形狀做的人少也就新鮮了,也不失為一種小稀缺之美。
其實紫檀玩出來非常黑,上圖這串老紫檀被棉布搓擦許久之後有點紫黑色,但是顏色不怎麼均勻,因為最早做這樣的串純粹的下腳料,密度不一所致,如果想入手它會比現在很多新紫檀高出不少。
猴頭小核桃引進我國沒有幾年,與我們當地的核桃紋路完全不同,經過多番的嫁接與培育它的尺寸越來越合適,因為外皮很厚現在猴頭小核桃做的光珠、雕刻件也是市場的養眼之物。
其實男人玩手串應該得到支持,他比那些公認的奢侈品手鍊、手錶等等厚重多了,因為那些公認品有明確的價位大家聚在一起有時候會發生些許小尷尬;而手串基本來自天然植物種子或者石頭,沒有明確價碼,大家在一起切磋討論互相交流經驗更加和諧。
所以呢玩物喪志一定不是手串造成的,人性如若貪婪任何一個物件都有可能將其葬送,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當成一種裝飾或者釋放工具,盤串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鍛鍊身體、淨化心靈、磨練心智、社交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