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洛陽牡丹,發源於洛陽,有著「國花」之稱。洛陽牡丹株型小,生長緩慢,大多都在50分米到2米之間,根莖粗大,根的皮肉因為品種不同而導致色澤有差異;枝幹成圓形,從根莖處支出成灌木狀。花的顏色有黃色、紅色、粉色、紫色、白色、紫紅色、黑色、綠色、粉藍色和複色,有一些顏色不常見所以部位人們所知曉。洛陽牡丹的花瓣自然增多和雌雄蕊的程度和品種有關,不同的培養環境和生長年都會有所影響。
洛陽牡丹最初是觀賞性植物,主要的觀賞部位是花朵,雍容華貴,有著「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不僅是富麗、華貴的象徵,在我國的傳統思想文化中,牡丹還是繁榮昌盛和和平幸福的代表。
洛陽牡丹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隋代,隋煬帝開始大量種植洛陽牡丹,到唐代,牡丹的培育才開始繁盛起來,從當時很多詩人的詩詞中就能看出來,當時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慢慢的牡丹的顏色和種類多了,還出現了很不多奇怪變異現象,從《有樣雜俎》和《杜陽雜俎》中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牡丹的重瓣現象是早在唐代就出現了。當時唐代洛陽有一位花師姓歐,它善用藥栽培牡丹,第二年就會開出淺碧色花朵,被稱為「歐家碧」,非常的珍貴,每年都會作為貢品,貢獻給皇上。
宋代時在洛陽牡丹的栽培管理上,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完成的成熟的經驗方案,再到後來明清時期時,培育技術便更加完善,花匠們從8個方面進行科學的總結,而且都實現了。洛陽牡丹的栽培技術,對後來牡丹的生產培育起著關鍵的影響。
現在洛陽地區的牡丹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洛陽時中國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從洛陽市的一項科研成果表明,洛陽牡丹開得茂盛且漂亮確確實實與洛陽獨特的地理地勢有關。因為火山元素的乘積,讓洛陽土壤裡面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再有就是洛陽的氣候溫差適宜,給牡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近年來,洛陽對牡丹的研究獲得了很多獎項,比如花博會的金獎20個,洛陽還制定了牡丹種苗和盆花質量的標準,第一個申請註冊了牡丹地理標誌。洛陽還新建了一批高檔次的牡丹觀賞園,延長牡丹的花期,洛陽市一共有12個牡丹觀賞園,總面積達到四千多畝。
牡丹不僅有著觀賞價值,還有著很大的醫學價值,它的根莖可以作為藥用,用於高血壓的治療,有著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的功效,神農的《神農本草經》和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均有記載。
洛陽作為洛陽牡丹的發源地,有著很多的牡丹文化,對牡丹的培育養殖有著很大新的成就,作為國花,牡丹為洛陽吸引了很多的中外遊客慕名而來,推動著洛陽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