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明水關帝廟
走在明水大街上,如果您隨便問一個人「明水關帝廟在哪」,估計十有八九是回答不上來的。
明水關帝廟還有嗎?
有,而且現在還有,它就在郵電局路口東北角青年樓的樓頂上。
關羽崇拜,是我國民間崇拜的一個重要現象,也是地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過去,章丘各地都有關帝廟,明水也不例外,而且明水的關帝廟建造時間很早,元代就有記載。
(網圖)
《章丘縣誌》中是這樣寫的:若明水者,乃陽丘之巨鎮也。其南有地,高亢明爽,有神廟焉,不知其歷幾百年於茲矣。古栢連抱,幹雲蔽日,行商過客,莫不拜謁。
這段文字,出自元代張祖信《義勇武安王廟碑記》中的一段。從中可知,在元代,明水南面有一塊高地,上面有武安王廟(即後來的關帝廟,元代時關公還稱武安王,到了明代才稱關帝),「不知其歷幾百年於茲矣」,元代時說的幾百年前,肯定到了宋代了,可知明水關帝廟歷史很早,宋代就有,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當時明水是否有南門不知道,但此處是在後來的明水南門的東南角,是章萊路的一個很重要的歇腳點。周圍古栢參天,遮雲蔽日,過往客商,都來此拜謁。
碑文中所說的這塊高地,現在還能隱約看到,就是郵電局路口東北角,章丘勞動服務公司青年樓那塊。關帝爺一千多年來就住在這兒,保佑著明水這一方百姓的平安。關於此處,當地群眾有很多靈異的傳說。
民國時候,此處是一塊高出地面五六米的高臺,上面有許多千年古樹,其中有一顆樹幹中空,裡面有一條碗口粗的大蛇在此作怪。一個雨天,此樹遭雷擊,大蛇被燒死在樹中,這是一個真實事件,明水上歲數的老年人都見過,他們說這條大蛇想霸佔關帝爺的地盤,老天發怒了。
文革時期,關帝廟被扒,此處僅剩一高臺,成為開批鬥會的場所,但關帝爺也沒走。許多參加過被批鬥的老人後來說,如果在別處挨鬥,回家疼的受不了。在這高臺上挨鬥,儘管脖子上也被掛牌子,反綁手做「噴氣式」,回家卻沒大有感覺,估計是關帝爺也看不下去紅衛兵的行為,暗中保護他們吧。
八十年代初,此處蓋起了青年服務樓,安排待業青年工作,一開始很不順,單位負責人請高人一看,「你佔了關帝爺的地方,得趕快把關帝爺請回來」,於是專門把此樓最高層清出,設置了關帝爺的牌位,從此後,該單位順風順水,還被評為全省的先進呢。據說現在此樓最高層,關帝爺還在上面呢。
目前,章丘正在轟轟烈烈的復建明水古城。關帝爺作為在明水住了一千多年的老居民,理應第一位入住,以保一方平安。
最後介紹一下寫武安王廟碑文的作者張祖信,他是載入明代《章丘縣誌》「忠臣傳」中的人物。張祖信是章丘人,元代時任御史臺官員,相當於現在的監察或紀委官員。1357年紅巾軍攻入山東時被俘,「被執不屈,抱節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關公的忠義精神,為後人景仰。聯想到比張祖信早二百年的明水宋代詞人李清照,面對政府的節節敗退,吟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章丘人的俠肝義膽、忠勇之氣還是要大書特書一番的
(本文作者,章丘人論壇壇友@赭山居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