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江蘇省溧陽市和陝西省漢陰縣兩地文旅部門籤署了《溧陽漢陰共建文旅惠民跨區域共同體合作協議》,雙方承諾,共同推進文旅領域多方面合作,並在旅遊門票、圖書借閱等惠民措施上實行同城待遇。
這份被溧漢兩地市(縣)長共同見證的跨省域合作協議,把蘇陝協作推向了一個更深的層次。同時也意味著,蘇陝協作已經在向多元化推進。
作為江蘇省首批六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之一,溧陽市近年來在苦練「生態創新、城鄉融合」內功的同時,始終把「跨區域協同發展」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在抓。
2019年初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在有關「長三角一體化生態創新試驗區」的建議中,建議國家層面以「一嶺六縣」為主體,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生態創新試驗區。該建議被列為全國人大重點建議,並得到蘇浙皖三省戰略規劃的認同。今年7月,「一嶺六縣」縣域綠色發展峰會」成功召開。
溧陽漢陰一家親,攜手奔小康。資料圖片
對於蘇陝協作,溧陽始終堅信,這既是東西部協作的戰略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6日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出「五互」指示後,溧陽市委、市政府更是把推進蘇陝協作當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的必答題加以對待。今年7月7日,徐華勤書記一行來漢陰對接交流蘇陝協作工作時就曾說,蘇陝對口協作是溧陽、漢陰雙方的共同事業。
通過產業互補實現帶貧益貧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這些年溧陽市一直把產業合作作為扶貧協作的治本之策,緊扣項目帶動,助推漢陰縣貧困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近年來,為了幫漢陰縣發展產業,溧陽市投入蘇陝資金在漢陰建設社區工廠2萬多平方米,幫助漢陰縣栽植「梧桐樹」。社區工廠設施的完善為企業落戶漢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毛絨玩具企業為例,目前該縣已建有22個扶貧車間,直接帶動1200多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0多人。企業安心生產、群眾就業保障,扶貧車間如今已經成為蘇陝協作在漢陰縣的生力軍。
江蘇常州引進的毛絨玩具,已經成為漢陰最主要的扶貧產業之一。攝影:田野
並不是所有的村子都適合扶貧車間,對於暫不適合發展二三產業的重點扶貧村,溧漢會商,分類施策,利用蘇陝資金1000萬元幫他們入股溧漢共建的中小企業產業園,實施保底分紅政策,由於招商順利,6月份各村就拿到了股本金6%的分紅收益,利用這筆收入,10個村共開發了80個公益性崗位,為本村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提供了有力支撐。
消費協作必須依靠市場。漢陰縣是陝南特產的優生區,而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溧陽又有很大的消費市場。為了讓溧陽的消費市場帶動漢陰的脫貧攻堅,今年4月在溧陽市駐漢聯絡組的牽線搭橋下,總部在溧陽的江蘇優鮮到家農業科技公司被成功引進到了漢陰縣。
投資1100多萬元的優鮮到家漢陰公司從零開始,幫助漢陰從農產品收購到加工銷售,再到標準化建設、推廣新產品,全力打造一條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的完善,將讓漢陰特產插上翱翔的翅膀。
江蘇優鮮到家入駐漢陰,為陝南農產品走向長三角打開了一條大通道。攝影:田野
這家公司成立之初,就與漢陰縣多家企業和合作社籤訂了917萬元的農產品消費扶貧協議,並支付了定金。產品涉及黑豬、菜籽油、桃花鵝、山茶油、食用菌等八大類。從此,漢陰農土特產「外銷難」的困境打開了一扇天窗。
數據可以佐證,優鮮到家漢陰公司開業不到3個月,銷售額就達300多萬元,2020年底有望突破1000萬元。
公司有利潤、群眾有收益。優鮮到家在漢陰的帶動,大大激活了山區群眾的生產熱情,下一步,優鮮到家還將不斷挖掘當地的白豬、油菜苔、香椿、菌菇醬等適銷產品來壯大本地優勢產業。
江蘇優鮮到家入駐漢陰,為陝南農產品走向長三角打開了一條大通道。攝影:田野
與此同時,這家企業還針對長三角市場目標客戶,不斷挖掘新品,先後與漢陰企業聯手開發you and me(油和米)組合包裝產品,聯合養殖大戶成立合作社推進林下鵝養殖產業。
如今,隨著漢陰農產品不斷進入溧陽市場,「漢陰產品」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江蘇群眾的接受和認可。在溧陽500多平方米的優鮮扶貧產品體驗店,吸引了大量當地市民和商家前來購買消費,因為大家認為購買漢陰產品就等於在幫助山區群眾脫貧。除了優鮮系列產品以外,由於搭建了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連結機制,漢陰的中藥保健與果業系列產品也因溧漢合作更多地走進了溧陽。
蘇陝協作資金扶持的漢陰縣林下養鵝產業,溧陽商家包銷產品。攝影:田野
優鮮到家在漢陰的成功經驗,還吸引了一大批漢陰企業和合作社紛紛加入到了「漢貨進溧」的商貿大軍中來。為了給溧漢商貿做好保障服務和業務指導,漢陰縣9月23日還專門成立了優鮮到家產業發展聯盟。其目的就是把優秀經營主體聯合起來抱團發展,形成資源互補共享之勢,帶動聯盟成員經營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漢陰鞏固脫貧成果,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
如今,隨著漢陰溧陽兩地商貿的不斷深化,冷鏈物流、加工製造等新的商機也正在孕育,包括漢陰在內的一些西部企業也有意去東部設點。隨著東西部市場的不斷融合,長久的帶貧益貧和共同發展效果正逐步得以實現。
人員互動增進融合加速幫扶
勞務協作是扶貧協作的關鍵之舉。近年來,溧陽市駐漢陰聯絡組除了以產業園區和社區扶貧車間的方法帶動和幫助當地勞動力、尤其是貧困群眾就業以外,還積極創新模式,多層次拓展就業渠道,比如「線上+線下+就業」的勞務協作新平臺等。
千裡馬人力資源公司本是溧陽市的一家人力資源企業,為了幫助更多的漢陰群眾「走出去」,給他們外出務工提供便利,溧陽市駐漢陰縣聯絡組邀請溧陽千裡馬人力資源公司來漢陰設立分公司。
蘇陝協作,讓越來越多的漢陰人前往江蘇務工。攝影:田野
從此,「千裡馬」聯手本地聚德、聚才等人力資源公司合作搭建人力資源服務超市,定期發布招工信息和企業實景資料,施行「屏對屏」遠程諮詢、面試、籤約。
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這種「線上招聘」不僅克服了疫情影響、避免千裡奔波,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多方的成本,從而實現招工、就業與服務的多贏。目前,通過這種新的用工方式,兩批次製造工人已經被溧陽優質企業錄用上班。
開展「基地+培訓+就業」的殘疾人就業新模式。針對佔人口比例接近6%的殘疾人就業難題,溧漢兩地創新建立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並實行社會化運作,基地常年開展針對性的殘疾人培訓班,還為殘疾人就業設立汽車、美容等實訓基地,目前,基地已開展4期培訓班惠及近200人,就地解決殘疾人就業13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擴大。
探索「企業+職教+就業」的技工就業新路徑。針對漢陰縣許多青年不願意出遠門學技術、擔心學了技術無法就業這一現狀,溧陽駐漢聯絡組牽線蘇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漢陰縣職教中心合作,探索跨區域的校企合作模式,依託雙方各自資源優勢,共同舉辦面向社會的電工班、焊工班等,培訓合格的由蘇華集團保底就業,目前雙方正在緊張籌備,計劃春節前培訓兩期學員。
通過人力資源培訓, 許多漢陰人都實現了滿意就業。攝影:田野
除了全力幫助群眾就業之外,溧漢雙方還積極組織幹部、人才、企業及社會組織廣泛開展互動,2017年以來,兩地每年互動近千人次,在互動中,雙方增進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這些年,溧陽各界每年向漢陰縣鎮村及慈善、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捐贈資金近500萬元,今年疫情期間,更是第一時間支援漢陰口罩10餘萬隻,防護服1000多套,彰顯了危急時刻的兄弟真情,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同。
技術互學升華了「溧漢情」
技術支撐是後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農業方面,溧陽援漢幹部積極聯繫江蘇的企業家和科研院所,先後引進了軟香米、翠冠梨、白(黃金)茶、大閘蟹等農業新品,並在漢陰試種(養)成功。
今年5月,漢陰縣澗池鎮引進了江蘇特糧特經所培育的玉米、山藥、芋頭、豆子等新品種,通過專家遠程診斷、在線諮詢、電話預約等方式方法進行試種,隨著一個個品種的試種成功,雙方即將開展進一步的合作,從示範基地到遠程指導,再到更大範圍的網上培訓。與此同時,溧陽援派的農技人才也與當地幹部一起,幫助種養大戶改進種養方式,提升生產和管理水平。
溧陽市為漢陰縣援建的遠程診療系統。攝影:田野
在醫療方面,先後投入蘇陝資金300多萬元建成漢陰縣遠程醫療中心平臺,一方面使患者在鄉鎮就診即可得到縣級專家會診報告,加速實現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另一方面,該中心能與包括溧陽在內的縣市衛生診療機構分享疑難病例的信息和資料,以便得到兄弟醫院的技術支持和技術培訓,截至目前,該平臺累計完成遠程交互式會診50餘例,影像會診2200餘例,遠程培訓20餘場,培訓醫務人員500餘人次。除了平臺之外,來漢支援的溧陽醫生還與當地一起努力,刷新了許多手術記錄,開創了諸多管理模式,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
因為蘇陝協作,每年都有多批次醫護人員從溧陽來漢陰「支醫」。攝影:田野
在教育方面,支教的老師們,把普通班級帶成了年級前幾名,在授課之餘,經常被學校「要求」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案設計、課堂互動等方面分享教學經驗,好多案例得到了中國教育報、省教育廳的推廣。三年多來,蘇陝資金在補短板方面的投資達2000多萬元,溧陽選派援陝專業技術人才50人次,接收漢陰派出學習專業技術人員63人次,由於雙方互動很好,「溧漢情」也在專技交流中不斷加深,湧現出許多感人的事例,至今,已有4位專技人員主動要求延長了援派期。
可以說,不斷更替輪換的「三支」人員和雙方的友好互動,讓溧陽和漢陰之間的情誼更為久遠。
觀念互通讓溧漢協作不斷深化
結對幫扶是扶貧協作的重要形式。目前,溧陽市3個鄉鎮與漢陰3個鄉鎮、6個村與漢陰6個貧困村結為幫扶對子,7家企業和3個社會組織與漢陰5個貧困村建立對口幫扶,15家醫院和5所學校分別與漢陰縣醫院、學校結對幫扶。
兩地民眾認為,結對幫扶既讓蘇陝協作工作更加務實,又讓兩地人民在結對中互通觀念,在交流中互通長短,從而促進共同發展。
漢陰縣對來漢的幹部和人才,在做好後勤保障的同時,還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大家意見,開設「援陝專技人員建言欄目」,交流工作經驗,促進面上工作。
每個月,漢陰縣都要組織一次溧陽「三支」人員座談會,聽大家為漢陰發展建言獻策。資料圖片
對去溧的幹部和人才,在完成規定動作之外,溧漢兩地還主動拓展自選動作,兩地組織部門事先溝通,有意安排企業服務、鄉村振興、農旅融合、城市建設、社區管理等精準學習崗位,並精心安排培訓課程,讓學習者學有所獲、回有所成。
溧陽作為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專業的文旅資源經營人才。今年以來,溧陽市援漢幹部就邀請天目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淳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江蘇文旅企業的專家大咖來陝西,對漢陰縣旅遊產業發展問診把脈,為漢陰文旅產業提供發展模式的參考借鑑。
學習是相互的,溧漢兩地同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市,今年9月,溧陽市政法系統專題考察漢陰「321」基層社會治理和「138」易地搬遷後續管理模式,借鑑漢陰的經驗和做法,消化吸收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諸如以上的互通事例很多,如營商環境、社會養老、融資平臺等等,隨著蘇陝協作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溧漢兩地的合作將不斷向縱深推進。
作風互鑑讓蘇陝協作更持久
作風建設是事業成功的永恆條件。不管是決戰貧困,還是全面小康,關鍵在幹部,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在許多到漢陰參觀考察過的溧陽領導幹部和企業家眼中,以吃苦奉獻的作風克難攻堅是漢陰乾部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正是這種精神,鼓舞著一批又一批溧陽幹部:一定要把對漢陰的幫扶工作做好,協助漢陰打好脫貧攻堅戰。
而在漢陰乾部群眾的眼中,「以高效務實的作風推進工作落實」是溧陽幹部給許多人的真實直觀感受。比如2019年11月到漢陰援助的這批溧陽幹部,他們下車伊始就列出調研提綱,先後走訪了40多個部門、10個鎮區、20多家企業和30多個村、合作社,召開多個座談會、分析會,對整個縣情和蘇陝協作的現狀有了基本掌握。
座談會剛一結束,又與發改部門醞釀了新一年的蘇陝工作要點,改進蘇陝項目的評審、監管、責任與考核機制,以市場化、專業化的理念構建起產業、勞務、消費等10多個蘇陝協作實體化平臺藍圖,並實行掛圖作戰。
溧陽市委書記等領導每年都要帶隊來漢陰考察。資料圖片
溧陽幹部的這種工作風格,也讓許多當地幹部讚嘆說:江蘇幹部就是不一樣!正是因為這種「不一樣」的作風,才帶動和影響了各責任部門對各項項目工作的紮實推進。也正是因為這種作風的影響,全年計劃項目才能克服困難、如期落實。
今年8月,溧陽市紀委監委來漢陰考察調研期間,走訪漢陰廉政文化建設及傳統家訓文化基地,對兩地增強廉政文化的影響力以及促進廉政教育宣傳多元化進行溝通交流。
溧陽市紀委、監委領導來漢陰考察廉政文化建設。資料圖片
與會者一致認為,溧漢兩地近年來都在通過深度挖掘和弘揚地域文化、歷史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當中的清廉元素,從而達到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涵養黨員幹部隊伍良好作風的目的。下一步,兩地要進一步互鑑溧漢兩地優秀作風,通過傳、幫、學,實現共同進步,為兩地幹部營造清正廉潔的幹事氛圍。
春花秋實,溧漢情深。這個碩果纍纍的金秋,溧陽和漢陰兩地人民正在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互」指示。秦巴深處、以鞏固脫貧攻堅成績為主題的大戲每天都在田間地頭上演;漢水之濱,以推進鄉村振興為目的的溧漢跨區域協同發展正在持續發力;鳳凰山下,稻田裡生長的小龍蝦、大閘蟹,講述著蘇陝一家親的故事。
幹部有幹勁,鄉村有變化,群眾有奔頭。如今,在溧漢兩地黨政班子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漢陰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
來源/ 蘇陝協作資訊(ID:sushanxz)
編輯 / 圓圓
蘇陝協作,情深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