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2020-12-18 舒放的後花園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文/舒放

淨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生存系統。在了解淨土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有關「天」的種種概念,這有助於理解淨土。

佛教裡的天,大致有三層意思。

第一是指天界。天界,也就是指六道輪迴中的「天道」,是整個輪迴六道中的最高級別。天道一共有二十八種,通俗解釋就是二十八層。這二十八層天,分處在佛教所說的三界之中。我們有句口頭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佛教關於世界範疇劃分的一個概念,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的劃分依據暫且不多言,總之,三界的差別大到超出我們的想像。就比如儘管人道、畜生道和一部分天道都在欲界,每一道眾生的待遇差別絕對是幾何級的。欲界裡共有六層天,和色界和無色界的天道相比,層次要低,待遇自然也就差一些。我們熟悉的四大天王天就在欲界,再往上,叫忉利天,也稱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這一層天道的名稱,而不是第三十三層天。在欲界諸天裡,我們熟悉的是還有兜率天,未來佛彌勒佛就在這層天。

第二指天王。就像上文提到的四大天王天,就是居住有四大天王的天道。另外像帝釋天,大梵天等也稱為天,簡單說天王就是天人的首領,其中有很多是佛教創始之初,從印度神話傳說中吸收進來的。

第三指天人。天人,就是生活於天道的所有眾生。

為了解淨土這一概念,我們對「天」的了解基本就夠了。對於佛教裡的天,我們容易和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混淆的地方大致有兩處,也需要簡單說一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老天」這個概念,人在做,天在看。這個天,具有一些模糊的造物主形象,但沒有形成一個清晰概念,也沒有完整系統的內容;有些時候,這個「老天」、「老天爺」也容易和玉皇大帝混淆,我們知道並非是一回事就可以了。

另一處容易產生混淆的就是「天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羽化登天」等等,這個「天」是一個重疊了道家、佛家和民間信仰的混合型概念,在人們的理解中,近似於「天堂」。作為六道輪迴中的天,確然有種種妙不可言之處,和其他宗教或我們民間嚮往的天堂也確然有一些「實質性」的類似。但天道不是天堂,從理論上而言,佛家並無天堂這樣一個概念。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那我們在有人臨終時,祈願亡者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天堂嗎?還真不是。

好了,這就要說到「淨土」這一重要的生存系統了。

首先,淨土世界,不在六道輪迴之中。這是淨土之所以出現的因,也是果。從佛家理論而言,只要是在六道輪迴中,就是苦。哪怕是投生天道,從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壽命接近無限,沒有苦痛,但等到福報享盡還是要重新洗牌,保不準(甚至可以說基本確定,因為光顧著享受了)還會投生到其他道,就這樣無始無終周而復始。這不是別人決定的,而是眾生自身的業力。所以,一些具有強大願力的佛、菩薩不忍看眾生終日在輪迴中受盡苦痛,就以大慈悲之大願力,在輪迴之外為眾生開闢出了一個生存系統——淨土。

其次,淨土中的眾生,不存在生老病死,因為已經消除了輪迴之苦。淨土中眾生在淨土中做什麼呢?就是在種種善業中等待完成終極目標:成佛。這也是所有創造淨土世界的諸佛、菩薩的大願。由於淨土基於諸佛、菩薩的大願而成,所以與我們所處的由自身業力驅動的輪迴系統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這樣的好地方,有多少個,怎麼去?

淨土具體有多少個,大概就是我們在佛經裡經常見到的比喻:如恆河沙。不過相比較「恆河沙」這個數字,佛經記載了佛陀在講述「西方極樂世界」的由來時,提到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數字:210億。這個數字是法藏比丘為打造出一個完美淨土世界而參考的其他淨土世界的數量。

這個數量看上去非常巨大。但想一想淨土世界針對的是整個法界,我們所處的南瞻部洲不過是法界裡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一如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比重,或者銀河系在整個宇宙中的比重,從這個角度來想,這個數字也就不算什麼了。

法藏比丘是誰?就是我們極為熟悉的阿彌陀佛出家修行菩薩道時的名字。法藏比丘看到眾生受盡輪迴之苦,就發下大願,打造一個最好的淨土世界,接引眾生前往,凡淨土中眾生,必將實現成佛這一終極目標。這個借鑑了兩百多億個淨土世界,歷經幾個大劫時間,最終得以完成的淨土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可見西方極樂世界,是眾多淨土中的一個,但亦可說是最為完美的一個。算起來知名度第一,無出其左者。我國漢地佛教宗派淨土宗,就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修持的宗派。淨土宗的修持法門,就是念誦阿彌陀佛——各位注意,有口無心不算數。淨土宗倚重的佛經主要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合稱淨土三經。

以上這幾段話,基本把淨土的數量,怎麼去的問題都交代清楚了。至於具體的,大家下來自己思考、體會、實踐。

由於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常駐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被尊稱為「西方三聖」,這是我們很熟悉的概念和形象。此外我們熟悉的還有「東方三聖」,是指東方琉璃光淨土中的藥師佛如來和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三尊。

除了上面提到的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世界這兩個淨土之外,香巴拉淨土、蓮花生大師淨土、華藏淨土、維摩淨土等也為大家所熟悉。總之,因為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也就有十方無量的淨土。

淨土如恆河沙——雖然有這麼多的淨土,門票卻絕非觸手可及、唾手而得。

#佛教#

相關焦點

  • 佛教:何謂淨土?
    佛教雖然教我們修持生天的三福行,但並不是叫我們都厭棄人間,遁逃到天堂。我們在人間修行,經過天道而成佛證果,也不必在天堂。事實上,天堂雖然比人間享福千萬倍,但是天道的眾生只知耽逸於快樂,不能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等到福盡墮落,只有懊悔空嘆,樂極生悲了。
  • 佛教:彌勒淨土中,天女是什麼人?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之中,常提到各種淨土,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東方淨土等,這些淨土是修行之人修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抵達的彼岸。因此,所謂的淨土,其實就是學佛之人追求的終極目標,即解脫的彼岸。但是,在諸多的淨土中,有一種淨土最令人嚮往,那就是彌勒淨土。
  • 星雲大師:天堂、地獄在哪裡?真正的淨土有怎樣的特點?
    天堂在哪裡?地獄在哪裡?」依我的了解,天堂、地獄在以下三個地方。一、天堂當然在天堂的地方,地獄當然是在地獄的地方。二、天堂在人間,地獄也在人間。現在有的人住高樓大廈、山頂別墅,享受著清風明月、山珍海味等,這不是天堂嗎?但是,市場裡到處倒掛著剖肚挖腸的動物,那不就是刀山劍樹嗎?
  • 佛教中有些菩薩的淨土,竟然就藏在地球上?
    【佛教中所描述的不同淨土】 在佛教典籍中,記載了很多淨土,每種淨土都各有其特色。有時候會讓初學者眼花繚亂,在選擇的眾多淨土中徘徊。因此,了解各淨土的情況及往生條件,依據自身的能力而加以抉擇,就顯得十分必要。
  • 天道 淨土 貪嗔痴
    正如人世所說天地哪來淨土,讓我們洗去塵埃得道輪迴,天之道,地之心。人道貪 嗔 痴,天道純 淨 美,......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生存法則 天道 地道 人道 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 想要天堂 那就自己打造一個
    每一種「神論」都有與之配合的「淨土」思想:或在人間,或在天堂,或在內心,或在不可輕易理解之處;這是與人類心理需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人性畏死,引起對「未知存在」的憧憬與崇拜。)於是,依據既有生活經驗(有所增減),創造信仰以滋育心靈、規範宗教以提振道德、擘畫淨土以建立關懷。
  • 你知道什麼是淨土嗎?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淨土
    首先一點,我要告訴大家,佛教本身的因果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功德圓滿的話,是要繼續在六道輪迴中徘徊的,也許這輩子是個人,下輩子因為這輩子行善的原因,還有可能是人,而且生在富貴人家的可能性比較大,更或者出生在天道,成為天道眾,享受天上的各種豐足的物資,就像是桃花源一般的世界。
  • 佛弟子中多有關於「淨土」與「中道」的誤解
    佛弟子中多有關於「淨土」與「中道」的誤解天佑淨土教義,本為佛教的方便之一;可惜後人過度開發,便起了誤導作用。譬如:認為淨土即是「天堂」;問題出在片面強調「他力」與「環境」,忽略了佛教是立足於「覺悟」與「智慧」的本懷。
  • 中國神話體系中,為什麼只有「地獄」,沒有「天堂」?
    在西方各國的神話體系之中,都強調了「天堂」與「地獄」的說法,作為一種勸人向善的賞罰措施而存在。伊斯蘭教中也有「Jannah」的說法,譯為「天堂」、「樂園」,與「火獄」相對。指唯一的真主安拉為履行教規者準備的後世永居歸宿,是一個兼有物質、精神享受的永久和平的境界。在後來基督教衍生出來的摩門教中,甚至還將天堂詳細分為了三個過渡,按照榮耀不同,分為高榮國度、中榮國度和低榮國度。
  • 佛教淨土修行的殊勝處:找個好地方去留學
    在佛教中,修待阿彌陀佛只是念佛法門中的一種,且口稱佛號又只是最簡易的種。有些佛教學者感慨說,現今不少佛教徒但知阿彌陀佛的好處,不知釋迦牟尼的恩德,殊不知佛力廣大,只要憶念佛就可回向於自心淨土。從佛教基本的理論來看,確可作此種推論。淨土的殊勝之處:中國佛家所言淨土,常指的有三處: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世界、彌勒淨土。
  • 佛教宗派 :淨土宗
    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念佛法門,故名。該法門以信願念佛為正行,淨業三福、五戒十善為輔助資糧。淨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淨土為歸。佛法西來,東晉,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建立蓮社,提倡專修該往生淨土的念佛法門,又稱蓮宗。唐代善導大師是淨土宗重要倡導與推動者,是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被奉為淨土宗宗祖。淨土宗歷代祖師並無傳承法統,很多還是宗門教下的大祖師,均為後人據弘揚淨土貢獻推戴而來。
  • 新聞神:道教和佛教在宇宙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以遵循源頭純正高頻的能量為指引、為準則,而進行繁衍生息與進化它們屬於過去舊有的工作小組,將被改善與重整您好,新聞神,想請教一下您,道教和佛教在宇宙中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您好,關於道教和佛教在地球的地位與意義,我也是略有耳聞,雖然它們的創立與教義都是宣揚善與愛,但我還是要進行說明的是,在宇宙的空間之中是鮮少有這樣單一立教,而作為個體平臺,以不同位面解說並宣揚善、忠、義、禮,等符合宇宙規則與意識,而進行具有針對性與特徵性獨立存在發展的宗教體系的。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大乘義章》中說:「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雲佛國,或雲佛土,或復說為淨剎、淨首、淨國、淨土。」淨土有時還被稱為極樂世界。中國人一說淨土,想到的常常是阿彌陀佛的西方極世界。《阿彌陀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 天機:佛法中的「永恆國度」存在嗎?西方極樂淨土在何方!
    佛法和佛教不同,佛教是組織是幫派,是公司是宗族,是國中國,是玉中玉,只不過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也是一波三折,最後也是禪宗最具中國特色,很多人是讀不懂佛法,看不透佛教的。修佛只有一條路,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見路不走。佛是如來,如來如去,是智慧,是真理,無論皈依佛門還是弘揚佛法,都需要入世和出世,像魯智深,神秀、惠能、惠施。
  • 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這裡被譽為「最後的淨土」
    香格裡拉,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被遊客譽為」最後的淨土「。它位於我國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腹地。「香格裡拉」一詞起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發展史上,它被稱為「淨土」的最高境界,被遊客譽為「最後的淨土」。現代人們眼中,香格裡拉已成為「伊甸園」,「理想國」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 洗滌心靈的天堂,心中的淨土,那就是甘南,就在四川
    走在樓上,仿佛景色都是一樣的,從沒變過,反反覆覆都是高速公路,紅綠燈,斑馬線,建築等等,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對這一切感到漸漸的乏味,塵世的喧囂到處的是,包圍著我們,我們可曾想過,去找一下這世間僅存的平靜,寧靜,放鬆我們的身心,舒緩我們的壓力,忘卻我們的煩惱。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西北的迭部——甘南。
  • 苯教與佛教的區別
    學習佛法就像吃藥,我們按照佛法去學習佛的教育,才能夠解脫精神上的痛苦,治好心靈中的疾病,才能有機會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才是真正的救了自己。雍仲苯教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有智慧的人自己去判斷吧。雍仲苯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主要有六大方面。
  • 佛法中的淨土觀,妙喜淨土與西方淨土
    原始佛法:佛,不過是知識更高的阿羅漢在阿含經中,原始佛教是最主要的被記載對象,而在當時的紀錄中,雖然有著:「過去未來今『諸佛』,一切我皆稽首禮。」的字眼,可以被視為十方諸佛最早的經典證據,但在原始佛教時期只承認過去七佛的存在,沒有十方諸佛的概念,自然也不會出現對他方世界的渴求。
  •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區別
    後臺經常會收到朋友提問:「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區別是什麼?」我一直沒有回覆,因為我個人覺得沒必要非得去弄清楚個中異同,同為佛教,沒必要非得討論哪個才是正統,修行的人為什麼要執著於這些無謂的事情上呢?那我告訴你,漢地僧人不吃肉,藏地僧人可以吃肉,這個算嘛!?不,當然不能這麼說了。
  •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也就是說,佛教就是解脫生死輪迴之教,因此,說法者若不是站在解脫生死輪迴為出發點,即使把道理說得非常深入,也不能說是佛教,因為已經離開佛教最根本的出發點了。凡是存在的必定是無常的,它的過程都會變化,最後都會滅亡、消失。過去存在的現在已經變化,甚至滅亡、不存在了;現在存在的,未來也會變化、滅亡、消失,不可能永遠存在,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保持不變化,所以說「諸行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