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火了,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2020-12-22 騰訊網

圖源:Unsplash:@@danielesalutari

最近,「丁真」火了。

拍「丁真的視頻」也火了。

從攝影和審美角度,我們來聊聊丁真為什麼會火。

能看到毛孔的高清攝影,川藏強烈的日光下少年黝黑的皮膚、高原紅、不整齊的虎牙、自然的微笑、清澈的眼神……

去濾鏡、反白瘦弱和反脂粉氣的審美,跟社交平臺上受歡迎的糖水片風格完全背道而馳。

那麼,丁真火了,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圖源:Unsplash:@nuks

1

糖水片就是不經思考和觀察,為了拍照而拍出來的照片。糖水片是具有裝飾價值但不構成表達,也沒有實際意義和積極影響的照片。

它的邏輯很簡單,比如,北京很多人在角樓拍照,新來的一位攝影愛好者上網搜索了一番,發現在角樓拍出來的照片好看,於是便不假思索地帶著相機奔向現場,在下午四點,穿過一大群長槍短炮的人,支起架子等了三個小時,汗流浹背,終於在日落的那幾分鐘拍了幾張。他興奮極了,回家後期一番把作品發到網上,獲得了幾個贊,故事就這樣愉快地結束了。

圖源:baidu

結果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拍這幾張照片,不知道這些照片對自己意味著什麼,更沒研究過角樓到底有什麼歷史,有什麼故事,有幾層簷,幾條梁幾根柱。偶爾有人問他對角樓有多少了解,結果他回憶半天也答不出來。一切都在短暫的快感之後消失了。

我相信大多數拍過角樓的人都沒有注意過角樓有幾層,也不會關注角樓的歷史背景。即使在角樓下面站了幾個小時,再花幾個小時去做後期,卻從來都不會做此類的觀察。所以拍糖水片的人只是在形式上拍照,他們並不關心自己拍的是什麼,也不關心為什麼拍。因為對他們來說,拍角樓,拍外灘,拍國家大劇院,都一樣,只是在一些不同的位置做同樣的事情。

2

糖水片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攝影之中,整個藝術領域都在面臨這類的衝擊。比如,對於繪畫來說,大芬油畫村就是個很奇葩的存在。本質上,這種創作形式是為了滿足對於媚俗藝術的需求而進行的生產活動。

媚俗與刻奇的意思近似。大家對刻奇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刻奇廣泛存在,是模仿者的夥伴。而糖水片本質上是刻奇和媚俗的結合物,它繼承了刻奇的模仿和媚俗的討好。「媚俗文化是機械的並且按公式操作的。媚俗文化是替代的經驗和假的感受。媚俗文化依時尚變化,但本質始終保持不變,媚俗文化是我們時代的生活中所有假的東西的集中體現。」

糖水片符合這種描述,因為它也是機械的並且按公式操作的:網際網路傳播的教程和遊記提供了機械操作的模板和後期公式,告訴你去哪兒拍,什麼時間拍,如何構圖,以及後期怎麼做。這種媚俗攜帶著各種目的教導人們什麼是美的,什麼應該拍,什麼不應該拍。糖水片也是替代的經驗和假的感受,因為那種感受以及所謂的「好看」都是現成的東西,或是被灌輸和引導的結果,是被大眾文化和集體意識裹挾的產物。

圖源:《匿名的風景》

比如,一張平淡無奇的照片,觀眾在沒有引導的時候可能會忽略它。但是,如果在微博上得到幾千贊,那麼這張照片很容易就被高看一眼,實際上這些贊可以通過很多手段獲得。這就是社交網絡對於大眾審美的綁架與不良引導。我看到過一個對於大眾認知非常有趣的評價:「如果讓群眾挑錯,那群眾的眼睛無疑是雪亮的,他們最擅長幹這個了,但要是問群眾什麼是對的,他們就瞎了。」

所以,糖水片並不是攝影師單方面製造的,而是和觀眾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眾審美是盲目的,容易被外界因素和群體效應煽動。雖然這話聽起來非常刻薄,但是我們無法迴避這個問題。最極端的媚俗就是照片濾鏡,因為濾鏡是對風格的生搬硬套。

對於糖水片的拍攝者來說,拍出的作品都很好看,但是內容無所謂,因為那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按照機械化的公式進行拍攝,只要能好看,拍什麼不重要,內容可以是角樓,可以是外灘的天際線,也可以是冰島的草帽山,或者是其他的任何什麼玩意兒。總之那就像是一份包裝精美的零食,看起來很高端但實際上沒人在意裡面裝的是什麼。

3

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糖水片的概念。在英語中,有各種稱呼糖水片的詞,例如 eye candy,誇張一點的叫作photo porn,一些論文裡也會用image spam。eye candy的意思近似於「糖水片」的本意,而photo porn看起來則是一種充滿了惡意嘲諷的描述。最後的image spam則更貼近糖水片本質上的含義,即「垃圾圖像」,spam原本是指那種沒什麼營養的午餐肉罐頭,後來被用來指稱垃圾郵件,但這個詞最早是指那種做成圖片的垃圾郵件,後來被移用,用來指糖水片。所以image spam也算是一種很形象的說法。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風光大片,也不過是糖水片的一種。

如果把攝影比喻為烹飪,那麼糖水片就像是快餐廳重油、鹽、大把味精的食物。對於餐飲來說,過多的調料與味精是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最終堅持保持食材原味的餐廳就會因為味道清淡,不能帶來衝擊和刺激而失去顧客。於是演變出一種劣幣驅逐良幣式綁架——如果不放味精,那麼就只能虧本。對於攝影,糖水片可能還算不上災難,但也許我們可以將它看作一種文化汙染,同樣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對於很多愛好者,在短期內拒絕拍攝糖水片意味著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難以獲得關注和認同,也意味著獲得創作上的自信會變得更難,如果能做到毫不在意社交網絡上的贊數,只是享受創作的過程和自己的作品,就會進入一種非常好的創作狀態。不過,這樣不忘初心的人如今真是越來越少了。

圖源:《匿名的風景》,史蒂芬·肖爾,紅色桌面的牛奶盒,選自《美國表面》,1972-1973

對觀眾來說,這種文化汙染會掠奪思考和感受能力。盲目追求視覺暴力的結果是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慢慢變得遲鈍——沉浸在不真實的快感中慢慢失去知覺,麻木無比。就像偶像劇和肥皂劇帶給人們的不真實感,就像那些看多了韓劇的人,趾高氣揚地對於平凡的愛情不屑一顧。

的確,我們可能看了太多的糖水片,以至於真實的自然和風景已經對我們毫無觸動了。我們可能因為看到一張照片而去了它的拍攝地,最終發現真實的風景居然如此平淡,發現這種旅行只不過是對一些照片的證偽。如果無法逃離這種圈套,那麼我們終將對所有的天然景觀感到麻木。而這種麻木只是現代社會的各種麻木中的一種。

4

不僅僅是攝影,幾乎所有形式的文化傳播都存在這種問題。我們不斷地注意到現在的觀眾越來越難以接受慢節奏的法國電影,難以接受嚴肅的古典音樂,或者難以接受嚴肅的文學。相反,大家對於爽片、肥皂劇,對於網絡音樂和網絡小說表現得喜聞樂見,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對快速強烈刺激的成癮。在生活中,這種刺激也不斷地瀰漫,就像我們已經習慣了快遞,習慣了叫外賣。我們沒有耐心等待,也沒有耐心思考,仿佛凡事最好都能即刻完成。

因此,對觀眾來說,的確應該反對各種形式的糖水片,以抵抗這些內容在精神層面造成的侵蝕。同樣也是在反對它背後對即刻快感的成癮。

※ 本文摘自《匿名的風景》,作者:王天羲,日本通經知乎圖書授權發布。上圖來自《匿名的風景》。

小通薦書

相關焦點

  • 「甜野男孩」丁真,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那麼,丁真的「甜野」風,或者說大眾對丁真式審美的認可,是一次集體性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1糖水片就是不經思考和觀察,為了拍照而拍出來的照片。糖水片是具有裝飾價值但不構成表達,也沒有實際意義和積極影響的照片。
  • 攝影中衡量「糖水片」的標準有哪些?
    關於「糖水片」的定義,其實並沒有一個官方的、權威的解釋。「糖水片」只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攝影風格而已。什麼是「糖水片」糖水片是指「視覺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的照片。糖水片比較常見的攝影題材裡,有風光,有人像,還有靜物動物等等。糖水片的普遍表現為——景深大一些,光比小一些,構圖比較規矩,色彩過渡自然。作為一枚喜歡實拍的攝影愛好者,我對於糖水片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畫面挺好看,但也僅限於畫面挺好看;沒有值得沉思的價值,不耐看。
  • 「媚俗」的流變:從格林伯格到「後歷史」
    這篇超過80年的文章,在大眾文化當道的現下,閱讀起來仍有值得深思之處,尤其是格林伯格對於「媚俗」的定義,在藝術多元的「後歷史」環境中,其菁英式偏狹的觀點,也屢屢備受批評,因「媚俗」的概念已不可同日而語。
  • 聊攝影,賞作品:攝影作品「糖水片」賞析、交流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糖水片兒的,什麼思想呀,情感呀,都讓他去隨風去吧,畫面不美就是有思想,又怎麼樣呢?因為版權的問題哈,我不發人物照片,因為有很多人物拍攝的時候沒有取得模特的肖象權,在網上發是不合適的。即便別人不追究我的責任啊,沒有取得授權,不好意思發。所以本期我們主要是看一些風景類的糖水片兒。
  • 「媚青」與「媚俗」的另一種理解
    所謂「媚青」,與「媚俗」一樣是為了迎合,媚俗是迎合大眾,媚青是迎合青年(小眾),「媚俗」與「媚青」在普世價值觀中基本是貶義多於褒義的,但如果從社會包容度及社會文明的發展來看,這兩者或許都具有可以更廣泛探討的價值。換句話說,「媚青」與「媚俗」並不是洪水猛獸,它們都是時代發展中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媚俗」的歷史久遠,從人類開啟心智,它可能就存在了。
  • 西方審美現代性的「媚俗」之維,你有了解嗎?不妨看看!
    在這種危機中,西方審美現代性在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同時,也產生了其世俗化的傾向,加上現代社會審美經驗的改變,這些因素導致西方審美現代性必然與媚俗結盟,並表現出其媚俗的面相,從而也使審美實踐具有了媚俗的潛質。而且,媚俗已經內化到西方審美實踐之中,在西方審美現代性的許多方面表現出來。
  • 「媚俗」的流變-從格林伯格到「後歷史」
    這篇超過80年的文章,在大眾文化當道的現下,閱讀起來仍有值得深思之處,尤其是格林伯格對於「媚俗」的定義,在藝術多元的「後歷史」環境中,其菁英式偏狹的觀點,也屢屢備受批評,因「媚俗」的概念已不可同日而語。
  • 「半次元」APP多欄目存在低俗媚俗內容 總經理李飛會整改嗎?
    運營商財經網 蘇佳/文近期,國家網信辦2020「清朗」轉型行動暨網課平臺專項整治依法查處了存在問題的網站,半次元APP的「漫畫」、「短漫」「MMD」等欄目、圈子中存在包含低俗色情圖文內容的動畫、動漫產品,部分圈子、用戶名稱包含低俗媚俗內容。
  • 媚俗鄉愿不可有,知常守正不可無
    意思是說,這種人喜歡和稀泥,做和事佬,像閹人一樣低眉順眼阿諛奉承,簡而言之就是趨時媚俗,沒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隨波逐流。趨時媚俗之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自己的原則立場,或者是沒有堅定的原則立場,沒有原則的遷就逢迎有損於德行的培育,久而久之就會喪失道德底線。沒有底線意識,就意味著行為不端,沒有正氣。這是孔夫子極為鄙夷。
  • 在書法中,什麼是「媚俗」書法?主要體現是什麼?
    書法家協會曾經專門發了文件,倡議廣大的書法家「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書法人紛紛轉發,為這個好的倡議點讚。到底書法裡面什麼是媚俗呢?這個其實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明白,但是真好用文字詳細的描述出來,還是有一點難的。
  • 中國美少年丁真火登上日本電視臺,日本女生:好想見他
    不過丁真火了一整個月,而且熱度完全還沒消退!在丁真火了後,他的家鄉理塘縣迅速做出動作,收編他做旅遊大使,真的讓人好酸!沒有多少教育背景,有了鐵飯碗,每個月有固定的工資可以拿,還有五險一金,真的是靠臉就能吃飯!
  • 丁真火到了日韓!日本粉絲畫漫畫應援,韓國稱其為「女心狙擊」!
    #丁真#丁真火到了日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僅國人會因為丁真去了解理塘文化,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外國友人前往理塘,了解丁真的家鄉,了解丁真背後所富有的風土人情,了解獨屬於藏族的野性之美。
  • 秦昊公開吐槽伊能靜媚俗:女人要的浪漫有多少男人不懂?
    這不,因為秦昊在節目中對伊能靜說的那一句「這就是媚俗」,一眾網友又炸開了鍋。 事情是這樣的,鍾麗緹在節目中串門閒聊,告訴秦昊要多表達愛意。可是秦昊卻跟伊能靜吐槽說:那些東西都是他不會接的「偶像劇」,還好他們的生活沒有。
  • 丁真火了,卻被罵上了微博熱搜
    丁真火了後,微博出現了一個爭議話題#部分男性對丁真的態度#。直接衝上熱搜,閱讀10.5億,討論度11.6萬。近期最火的兩個知乎話題就是「為何貼吧男性普遍仇視辱罵丁真?」知乎上那些討厭丁真的理由1)討厭的不是丁真,而是丁真身後,當下社會流行的這股炒作風截圖自知乎用戶@牧之野2)丁真的爆紅經得起推敲嗎?
  • 丁真火了 李國慶:信息流時代突然間就能火 這是今天網際網路的特點
    12月16日消息,當當網創始人、早晚讀書總經理李國慶表示,丁真火了,誰也沒有想到,這就是今天網際網路的特點。過去要想火,那得經過四大門戶的包裝,還要花錢,現在是信息流時代,突然間就能火。值得注意的是,丁真走紅網絡之後,旅遊業也被帶動起來。
  • 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發布 強調抵制泛娛樂化低俗媚俗
    《細則》圍繞才藝表演、訪談脫口秀、真人秀、少兒親子、文藝晚會等各種網絡綜藝節目類型,從主創人員選用、出鏡人員言行舉止,到造型舞美布設、文字語言使用、節目製作包裝等不同維度,提出了94條具有較強實操性的標準,將對提升網絡綜藝節目內容質量、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抵制個別綜藝節目泛娛樂化、低俗媚俗等問題的制度性舉措。
  • 大眾文化概念之旅
    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大眾文化的概念之旅,其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媚俗文化(Kitsch)——大眾文化(mass culture)——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這五個階段。
  • 因「人品」而背黑鍋的趙文敏,書法再好也逃不過「媚俗」的偏見
    比如那個常常因「人品」而背黑鍋的趙文敏(趙子昂),即便有著「前後五百年無敵手」的書法造詣,也逃不過人云亦云的「媚俗」之論。趙文敏行書《洛神賦》那麼為何總有一些自以為很厲害的書法大師、書法愛好者,常常人云亦云地說「趙文敏的字雖好,但人品不行、趙字缺乏骨氣、太過媚俗不宜多練」呢?
  • 四川省理塘縣37歲白髮書記: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
    「丁真火了,我們村也有希望了。」四川省理塘縣漢戈村第一書記文雪松笑著說道。12月10日,文雪鬆手捧家鄉特產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吸引網友的不只是他手裡的黑青稞餅乾,更是這位扶貧幹部的一頭白髮 。去年開始駐村的他,今年才37歲。
  • 丁真火到海外!華春瑩「三連推」為他打call,全球媒體都在報導這個...
    丁真火到海外!華春瑩「三連推」為他打call,全球媒體都在報導這個「甜野男孩」文匯網 2020-12-01 15:03 225他叫丁真,一個家在四川的藏族小夥,因偶然被拍下純真笑容後走進大眾的視野。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與「丁真」相關的多個話題佔據微博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