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新...

2020-12-22 澎湃新聞

【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

2020-11-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ICBC2020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

責編 ∣吉 佳

學術專題 VOL.9 院士論壇

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

Nanobiology and Nanobiocatalysis (Nanozym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 New Era

納米酶是指蘊含酶學特性的功能納米材料。經過國內外學者近十餘年的共同努力,納米酶研究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前沿交叉學科領域——納米酶學。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挑戰和當今風雲激蕩的國際形勢下,諸如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等變革性科學研究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或缺力量。作為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前沿研究領域,納米酶學的發展將為凸顯中國在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研究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主動應對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受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委託,納米酶分會即將承辦題為「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的院士論壇。

本論壇將邀請領域大家,與參會者共同探討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的前沿學術問題,以期能吸引並鼓勵更多青年研究人員的加入,使我國繼續在這一領域保持引領地位,並走出一條由中國科學家帶領的由「零到壹」的創新研究之路。

Session主席

閻錫蘊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曲曉剛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邀請報告人

董紹俊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分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董紹俊院士長期從事電分析化學研究。她率先在中國開展化學修飾電極研究,開拓了多種體系的電極表面修飾和自組裝;首先在國內發展光透光譜電化學的現場方法研究,並建立分析光譜電化學法的理論和技術;在生物電化學中深入探討生物大分子的電子直接轉移機制,研製成功以修飾電極為基礎的生物傳感器,實現在純有機相中的生物檢測;對修飾電極的電催化理論和方法,涉及非穩態體系和超微修飾電極,做出了貢獻。

譚蔚泓 中國科學院院士

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譚蔚泓院士長期從事生物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生物分析化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提出核酸適體細胞篩選新方法,揭示其細胞識別的基本性質;提出多種高靈敏、高時空分辨納米生物傳感方法,對生物分析化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趙宇亮 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中科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主任。

趙宇亮院士主要從事納米生物效應分析與安全性研究。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將放射化學原理發展到體外與體內超微量納米顆粒的定量方法學研究,揭示了多種無機納米材料、碳納米材料的體內分布圖譜,生物學效應規律,結構-效應關係,及其化學機制。在納米安全性和納米藥物領域做出了重要創新性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化學獎,中國毒理學傑出貢獻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等。

施劍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施劍林院士主要從事無機納米材料,介孔材料與介孔主客體複合材料的合成、非均相催化性能與環境應用;介孔納米顆粒的可控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多功能化、藥物輸運和納米診療劑等方面的研究。最近提出了「納米催化醫學」的全新研究前沿方向,使用無毒納米顆粒而不使用傳統的有毒化療藥物,通過引發瘤內原位的催化反應達到抗腫瘤目的。

李景虹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分析化學所所長。

李景虹院士致力於分析化學、生物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納米分析化學、單細胞分析化學、納米電化學及環境能源電化學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

樊春海 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寬誠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樊春海院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傳感器、DNA納米技術與DNA計算和生物光子學,提出了「生物分子識別-生物分子摺疊-電子/能量傳遞」的耦聯傳感模式,構建了基於DNA分子設計與界面調控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深入研究了導電高分子材料的信號採集性能和核酸適體的分子結合性能,構建了基於功能材料識別與信號特性的光學生物傳感器;實現了生物分子在納米材料上的單一和多重組裝,構建了基於納米生物複合探針的超靈敏生物傳感器。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多種生物傳感的原理設計和傳感元件製作,並已研製出多套樣機系統

院士天團將於 11月16日 正式登陸

第十八次中國生物物理大會

我們期待您廣州相聚

原標題:《【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納米酶 Nanozymes推送關於納米酶的研究動態近年來,納米酶研究的興起和發展為模擬酶領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圖1 截止2020年5月底關於納米酶的文獻發表數量,數據收集自web of science納米酶是一類本身蘊含類酶活性的新型納米材料,具有和天然酶類似的催化活性和酶促反應動力學。
  • 【ICBC2020】第十八次中國生物物理大會·院士論壇成功舉辦
    【ICBC2020】第十八次中國生物物理大會·院士論壇成功舉辦 2020-11-19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四十一分會:納米生物效應與納米...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四十一分會:納米生物效應與納米藥物化學 2020-12-21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工大《納米快報》生物標記觸發分解DNA智能納米凝膠藥釋載體
    最近,西北工業大學Tianhu Li、Teck-Peng Loh等人首次描述了智能DNA納米凝膠的創建,其主鏈可以通過襟翼內切核酸酶1(FEN1)徹底分解,該酶是一種生物酶標記,在大多數癌細胞中高度過表達,但在正常癌細胞中卻沒有過表達。細胞內FEN1對分叉的DNA結構的催化作用導致DNA納米凝膠發生癌症特異性分解,並控制藥物在靶癌細胞中的釋放。
  • 施劍林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施劍林團隊提出的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該催化腫瘤治療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療藥物,具有高效、特異性強、安全性高的特點。
  • 【會員先鋒】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納米生物學分會秘書長黃淵餘率領...
    【會員先鋒】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納米生物學分會秘書長黃淵餘率領團隊科學戰「疫」 2020-03-1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的前沿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地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
  • 【ICBC2020】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於今日在廣州拉開帷幕
    2020 年11月17日上午在廣東省廣州市生物島香嵐王子明時酒店隆重召開,開幕式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主持。本次大會以「前沿技術與人類健康」為主題,設立生物大分子、膜生物學、代謝生物學、醫學影像學等 16個學術專題,旨在為國內同行創造一次交流、學習、展示和建立相互合作的機會,促進我國生物物理科學的深入研究與快速發展。據悉,全球生物技術與產業國際論壇--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也在生物島同期舉行,兩大品牌會議的同期舉辦,成為本年度生物物理領域的一大盛事。
  • 【ICBC2020】參會福利 | 線上牆報展示又出新功能了!
    第十八次生物物理大會~又雙叒叕上新啦~本次大會除邀請報告外,將開設線上牆報交流會,並將評選優秀牆報獎。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展示牆報風採,結識更多小夥伴。即日起「牆報展示視頻功能」正式上線!、高水準的學術盛會,也是從事生物物理及相關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一次重要聚會。
  • 自組裝單位點納米酶可用於腫瘤特異性擴增級聯酶促療法
    自組裝單位點納米酶可用於腫瘤特異性擴增級聯酶促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42:0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Yanli Zhao等研究人員開發出自組裝單位點納米酶,可用於腫瘤特異性擴增級聯酶促療法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天然的氧化還原酶(如過氧化物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等)主要依賴活性位點附近精確排布的胺基酸殘基和輔因子(Cofactor)相互協作高效地催化底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輔因子對於電子傳遞起關鍵作用。然而,在環境升溫或pH波動時,隨著多肽鏈的解摺疊,反應性胺基酸殘基的空間排布發生改變,導致輔因子的移位、脫落甚至聚集,從而使酶不可逆地失活。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背景介紹】納米複合水凝膠已成為新型生物材料,並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將多種納米材料作為納米填料摻入軟聚合物基質中可增強水凝膠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形成具有改善的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的納米複合水凝膠。然而,傳統的物理或化學交聯方法經常引起與納米複合水凝膠在製備,施用和隨後處置期間的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環境問題有關的關注。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四十四分會:碳納米材料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四十四分會:碳納米材料 2020-12-1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天然的氧化還原酶(如過氧化物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等)主要依賴活性位點附近精確排布的胺基酸殘基和輔因子(Cofactor)相互協作高效地催化底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輔因子對於電子傳遞起關鍵作用
  • 全方位賦能|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籤署...
    」、「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納米生物與醫藥技術專業委員會」、「納米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上海納米技術工作組」,以及中心與在納米技術領域具有優勢的高校、研究所、醫院和企業建立的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和產業化基地為支撐,立足於納米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致力於納米技術在環境治理、功能材料、生物醫藥、清潔能源、表面信息等領域的應用;通過自主研發、產學研醫用聯合、引進吸收等多種模式
  •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51:45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小組發現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四十分會:納米表徵與檢測技術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四十分會:納米表徵與檢測技術 2020-12-15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24:42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團隊開發出可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選擇性協同清除外周澱粉樣
  • 用納米海綿「吸走」新冠病毒
    張良方教授是納米醫學領域的一名傑出學者,2013年,他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名35歲以下的創新者」(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其團隊開創了用細胞膜來「包裹」納米顆粒的仿生納米技術,並利用這項技術來解決一系列生物醫學問題。而本次的納米海綿,則是這支科研團隊的一個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