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行環:抗疫一線守陣地

2021-01-1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六部門共同評選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並向全社會發布「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即日起,「科協改革進行時」將陸續為您講述他們的故事,敬請關注。

「我最高興的是完成了兩個目標,一是儘快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儘可能把患者病死率降至最低;二是雷神山醫院所有戰友平安回家。」2月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臨危受命,兼任雷神山醫院院長。

4月15日雷神山醫院「休艙」時,這兩個目標都實現了。在王行環心中,「這是我一輩子最值得的事」。而當他被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時,王行環說自己僅是幸運地代表中國1000萬醫務工作者獲得了這一榮譽。

王行環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

臨危受命勇擔當

完全陌生的環境、情況複雜的疫情、瞬息萬變的形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很多同胞的目光都落在雷神山上,充滿期待,我們也在同時間賽跑,與魔鬼較量,用雷神之矛決勝抗疫戰場,以精銳之師驅逐死神」,王行環說。

一開始,他帶領的「雷神山戰士」想效仿學習火神山醫院的管理和救治經驗。但建制不同、人員來源不同,他隨即轉變思路,創新性地提出「邊建設、邊培訓、邊治病、邊研究」的策略,用統一的醫療質量和安全標準救治更多患者。

王行環(左二)進入病房巡診

雷神山醫院克服了條件艱苦、設施不夠完備、制度不夠周全、團隊來不及磨合等太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在極短時間內凝聚來自286家醫院3202名醫護人員、1000餘名後勤保障志願者,與13000名建設者一起迅速建成擁有32個病區、1500張床位的「重症救治堡壘」,書寫了中國奇蹟。

2011名患者整體病死率2.3%,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4.3%,這是雷神山醫院管理、後勤、感控、醫護各個層面共同努力的結果。除了高救治成功率,整個醫院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環境零汙染。

雷神山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療機構在疫情中衝鋒陷陣,成為這場人民戰「疫」中的「定海神針」。讓王行環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不顧生命風險、不怕犧牲,自願來到這裡,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國家危難時的擔當」。

把論文寫在抗疫一線

「疫情防控必須有科學的思路、全面的思考。」王行環不僅帶頭衝鋒在臨床救治一線,還聚焦研究解決救治與院感關鍵問題。他是「科技抗疫」和「把論文寫在抗疫一線」的踐行者,為抗疫提供了寶貴的一線資料和「中國經驗」。

王行環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共同主持制定了全球第一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方法學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並提交至行政管理部門決策參考。英文版閱讀量超過31萬次,現仍被廣泛轉載。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共同主編《實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手冊》,首印10萬冊立即全部用在了抗疫一線。

王行環調查病房情況

他還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共同完成了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7月20日發表於《柳葉刀》。據國際Digital Science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1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冠肺炎防治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數量居全球醫院第二名。

在王行環的帶領下,中南醫院多項科技成績突出:全球最早發現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的三家團隊之一、首次利用 ECMO 成功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第一家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醫院、第一篇N95口罩可預防新冠肺炎傳播的論文。

此外,王行環還組織並支持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等開展多項臨床試驗,探討重症患者的救治經驗。他高度關注醫護人員的感染問題,正組織進行研究,以期為未來公共衛生事件規避醫務人員感染提供參考。

葆家國情懷 行敬業精神

「作為武漢的一名市民、一線醫生,我與他們在武漢共同奮戰近3個月的日日夜夜,令我終生受益,終生難忘。我將以他們為榜樣,學習科技報國的精神,學習大愛無疆的精神,學習敢於擔當的精神,學習不畏犧牲的精神。」王行環說。

他所說的「他們」,正是以參加抗疫的院士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

在武漢最艱難的時候,全國各地除了醫護人員、醫學科學家參與之外,各行各業的「科技工作者」也加入進來。王行環說,「甚至開展人工智慧疾病診斷研究的,引入機器人在隔離病區運用的,都參與其中。」

「我深深感覺到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國家有危難的時候能夠站出來、頂上去,非常了不得。」他說道。

王行環把「心中有良知,行為有擔當」作為座右銘,創建了微創等離子前列腺切除手術體系,在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作出開拓性工作,還繪製了中國人群膀胱癌圖譜,為腫瘤精準診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二十年來,中國醫學快速發展,我剛好在這個階段成長,自己受益於國家、受益於時代,同時也是重要的貢獻者之一」,他說。

「新一代年輕人比他們的前輩有更好的成長條件、更高的基本素質,國家的未來靠他們,我對他們充滿信心。」王行環希望,年輕科學家的成長,既要有知行合一的品格,又要有引領世界的思維和視野。

來源:中國科協網

原標題:《【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行環:抗疫一線守陣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行環:心中有良知 行為有擔當
    2月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臨危受命,兼任雷神山醫院院長。4月15日雷神山醫院「休艙」時,這兩個目標都實現了。在王行環心中,「這是我一輩子最值得的事」。而當他被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時,王行環說自己僅是幸運地代表中國1000萬醫務工作者獲得了這一榮譽。
  • 王行環教授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凌燕)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遴選出的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於2020年12月28日在北京公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王行環教授被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楚天都市報12月28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張慧萍)今日,記者從湖北省科協獲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入選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共評選出10名,王行環為湖北省唯一入選人員。 王行環從事泌尿外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是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行環:科學家精神是心中有良知 行為有擔當
    編者按: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
  • 王行環:知行合一是科學家精神重要內核
    前不久,王行環獲得了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因抗疫貢獻突出,他還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牌(負責人)。新近出爐的2020年全球高被引論文Top10中,鍾南山院士和高福院士等人論文入選,其中,王行環教授團隊論文位列第三。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六部門共同評選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並向全社會發布「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公布!有你認識的嗎?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公布啦!王行環、李玉、陳厚群、胡鬱、李東、陳亮、仝小林、次旦央吉、程相文、郝吉明等10人榮獲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向全社會發布了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據了解,今年7月初《關於開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下發後,最終實際推薦候選人為449人。
  • 10人獲評2020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自治區科協發布了2020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來自全疆醫療系統、脫貧攻堅一線和科研領域的10名科技工作者獲選。為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根據中宣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印發的《關於開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經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科協、自治區科技廳共同組成的自治區「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組委會研究討論,在廣泛徵求各地、各學會評審推薦基礎上,組織召開評審會,最終確定了楊毅寧等
  • 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
    12月17日,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和1個團隊獲此殊榮10位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個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團隊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教授吳養潔,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程相文,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張金良,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正高級工程師李紅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國俊,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吳健
  • 新疆10人入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近日,自治區科協發布2020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楊毅寧等10人入選。 記者從自治區科協獲悉,為了進一步做好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經自治區「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組委會研究討論,在廣泛徵求各地、各學會評審推薦的基礎上,組織召開評審會,按照向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線科技工作者傾斜的原則,確定了楊毅寧等10名同志為2020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仝小林被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接受採訪時堅定地說道。與此同時,仝小林和一線專家共同制定、修訂全國中醫診療方案,為前線提供指導意見,為國家研判提供建議。現在診療方案已經從第三版更新到了第八版,在廣泛汲取全國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歸納出包括「三藥三方」等一系列針對性強、臨床應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
  • 王行環
    王行環教授從事泌尿外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是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名醫百強榜Top 10 Dr.等,位列中國泌尿外科專家學術影響力第三名(全球學者庫
  • 跑出新時代科技創新「加速度」——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12月15日,2020「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上,10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亮相現場,他們迎難而上,敢為人先,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跑出新時代科技創新「加速度」,為山東創新發展奉獻智慧和力量,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 《榜樣的力量》——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他們中有的矢志不渝自主創新,有的紮根基層和科普一線,有的嚴謹治學甘為人梯,有的逆行抗疫,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他們愛崗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他們在科學研究、學術創新、科技服務、科學技術普及以及抗擊疫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績,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做出了突出貢獻。
  • 2020"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現場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頒發了榮譽證書。現場同時還公布了10名2020年「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選獲得者。發布儀式還邀請到了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連鋼創新團隊的5位成員來到現場。
  • 不負「最美」 無愧「最亮」——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
    為激勵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肩負起以科技創新主動贏得發展主動的重任,12月17日晚,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和
  • 江蘇「最美科技工作者」出爐!
    會上,「2020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正式公布。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次公布的「2020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共10位。不斷創新,守護萬家燈火獲得「2020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10個人當中,有一位「最美電網人」,他就是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網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薛峰。在頒獎典禮現場,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他。
  • 「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胡鬱:代表中國走出新「聲」路
    胡鬱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對於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胡鬱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能夠獲得這份榮譽,是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科學家受尊重,創新才能蔚然成風。
  • 情系一線抗疫人員 輕歲面膜在行動
    為了給抗疫一線的「半邊天」打氣送溫暖,疫情期間,輕歲總部特聯合輕歲福建泉州、四川峨眉山、四川眉山市場團隊,組織了「獻給抗疫線上最美的你」專項公益活動,送出數百套輕歲面膜,為工作在抗疫一線的姐妹面部帶去滋養,為她們送去溫馨祝福,守護她們最美的容顏。
  • 守初心戰疫情 湖北省社科人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
    中國網武漢7月11日訊 「我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碰到過很多教師同行和社科人,我們堅守在各條抗疫戰線上,我們都在保衛家園……」昨日下午,在中共湖北省社科類社會組織黨委主辦的「守初心戰疫情致敬最美逆行者演講活動」上,湖北省美育研究會會員、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深情講述了她的抗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