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當今喜劇片的式微,其原因是批判現實主義思想的缺失。假如一部喜劇沒有社會責任感,不能針砭時弊,它就必然不搞笑——用這種理由安慰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在觀看《羞羞的鐵拳》時,先是大笑,既而又沉默了——這真的是一部超搞笑的影片,而它也真的很不現實。回顧近些年還算成功的喜劇片,無一例外都有著接地氣的傳統。比如寧浩的瘋狂系列、徐崢的《人在囧途》。爆笑的笑點中凝聚著生活的酸甜苦辣,把這當成喜劇能夠成功的法門。再反觀從前一路瀟灑的港產喜劇,現今的內容盡皆使人尷尬的聲色犬馬。就算是星爺出品的《美人魚》、《西遊》,想像力固然有,但笑果顯然疲軟。
如果喜劇的第一目的是讓觀眾笑,那麼顯然《羞羞的鐵拳》做得非常出色。電影版《羞羞的鐵拳》改編自開心麻花的同名話劇。艾迪生和馬小這一對冤家在機緣巧合下互相交換了身體,為揭開假拳界的秘密惹來了一堆麻煩,最終向惡勢力揮起了羞羞的鐵拳。 交換身體這樣的主題在電影中並不新鮮,幾乎已經成為了奇幻愛情男女主角從相殺到相戀的固定橋段。開心麻花的優勢在於,雖然沿用了這樣的框架,卻能夠在其中填充自己特有的巧思和創意,變成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從《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再到《羞羞的鐵拳》,開心麻花的喜劇總能夠在常規中做出創意。
開心麻花的每一部作品在搞笑之餘,似乎都保留那麼一份初心。從最初的寂寂無名,一場話劇臺下寥寥幾人觀看卻依然堅持演出,到而今聲名遠揚,票房過十幾億,卻始終沒有在幾位主創的身上看到浮躁氣。開心麻花的喜劇抖笑料包袱當然駕輕就熟,每五分鐘一個笑點抖的既不落俗套又相當叫人回味,近幾年的電影市場似乎漸漸走入正軌,經歷了前幾年資本侵入時的圈錢之作,能沉澱下來的都是好作品。觀眾也越來越挑剔,浮於表層的喜劇很難讓絕大多數觀眾買帳。而好的喜劇不僅對於「喜」的部分有著高要求,對於多層次的轉換,亦同樣標準甚高。
電影以「男女交換身體」為設定貫穿全片,艾倫把女生扭扭捏捏、撒嬌、公主病等性格演繹得惟妙惟肖,仿佛他的身體裡真的是馬麗;而馬麗又把男生大大咧咧、五大三粗的特點拿捏得非常到位,似乎她的身體裡真的是艾倫。馬小變成艾迪生後,和別人打拳像是在撒嬌、洗澡的時候不好意思看自己的身體;而艾迪生變成馬小之後,去女生澡堂玩耍、直播水煮自己、把遊泳運動員的褲子扒掉……這些橋段都讓人捧腹大笑。
開心麻花的電影非常擅長玩梗,沒有一句臺詞是多餘的,如果這一句不好笑,那一定是為下一句做鋪墊。你以為猜到了結局,結果它給你一個反轉。這些年的國產喜劇中,拿得出手的寥寥無幾。由相聲、小品演員改行拍喜劇的人絡繹不絕,但是質量有保障的,恐怕只有開心麻花一家。於是肯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開心麻花的前兩部作品都爆了?其實道理也簡單,雖然開心麻花的電影都是話劇改編,但每部作品都屬於不同的類型,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通常來說,在舞臺劇中努力過數年的演員,雖然不一定能夠成為表演的教科書式人物,但是演技達到及格線是沒什麼問題的,展現在電影裡就會讓我們觀眾看著舒服、不做作。喜劇電影中表演誇張賣力一些沒什麼可詬病的,起碼《羞羞的鐵拳》中演員們沒有讓我感覺出戲,單就這一點已經比很多大熱電視劇中的演員好了太多。雖然電影中一些笑點的梗比較老,但是不可否認,《羞羞的鐵拳》在笑點安排方面已經碾壓了一部分國產喜劇電影。例如艾倫反串的戲,無論是開始搞笑的穿女性衣服,打拳時小拳拳錘人肩膀,還是最後賽前更衣室激動地吐氣,都比較完美的體現了人物鮮活的形象。
開心麻花已經培育期了一批忠實的觀眾,而他們的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個主線,與此同時,如果每部電影的支線劇情和配角人物能夠產生關聯,不同電影中展現了同樣人物的不同結局,一定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這樣的驚喜累積下來,番外篇,支線劇情會越來越豐富,最終能夠創造更多的好故事。DC宇宙中,諾蘭蝙蝠俠三部曲中的小丑,就成為了觀眾心中的經典。漫威宇宙中,復仇者聯盟裡菜鳥級別的反派,就成為了最近上映的蝙蝠俠中的大BOSS。作為一個喜劇廠牌,開心麻花才剛剛開始,未來潛力無窮,期待他們的下一部喜劇,也期待開心麻花宇宙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