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諺有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是多長時間呢?2500餘年的時間,長還是短?亞平寧山下,臺伯河衝刷了千年,淤泥堆積形成了丘陵平原,肥沃而充滿生機。在這片沃土上,繁育出令世人炫目的歷史和文化。
關於羅馬(也包括梵蒂岡)的細節,會在未來兩周的封面帖裡為您層層展開,從歷史遺蹟到地標建築,從藝術精品到人文故事,讓我們慢慢品味《昨日的榮耀》。
它流傳千年,經久不息,而其流傳的理由必定非凡。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曾經說過,羅馬人曾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用刀箭棍棒令世人屈服,建立了一個宏大的羅馬帝國;第二次是基督教的傳播使羅馬聲名大噪,令世人稱奇;第三次用法律規範世人的舉止,舉世皆聞羅馬法。
每個城市都有一段不為人所知的歷史,歷史的知情者也許深埋於地下,也許傲立在風雨中。
追尋歷史的蹤跡,往往會使一些默默無聞的見證者「一舉成名天下知」。擁有古蹟遺址的城市不計其數,羅馬卻是最獨特的一個。
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市區的中心遺留和保持著大面積歷史遺蹟和待發掘區的首都之城。它也成為後人了解羅馬文化的藝術寶庫。
羅馬的新舊城區密切融合,渾然天成。古城遺址屬於城市的北邊,仿佛一座大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古蹟錯落有致地排列其中,靜待八方來客的參觀、品評和憑弔。
新城於20世紀20~50年代在南邊建成。
1953年建設中的EUR區
這裡,寬闊的街道縱橫交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與北方的古城遙相呼應,呈現出古典與現代合二為一的獨特景觀。
作為歷史古都,綻放傲然光彩的城市——羅馬,母狼哺育的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勇往直前的力量與氣概,一脈相承至今,孕育了果敢剛直的羅馬精神。
這點在古羅馬鬥獸場上得到鮮明的印證。古羅馬角鬥士更是鬥獸場上絕對的主角。
電影《角鬥士》
大鬥獸場是羅馬皇帝驅趕數萬名俘虜用了11年的時間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它呈圓形,正中央是競技場,四周環繞著層層看臺,看臺下面建有疏散通道以及囚禁角鬥士和野獸的陰暗囚室,共佔地2萬平方米,倘若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整棟建築呈橢圓形,如同一個大貝殼躺在地上,看臺又似殼內的條條螺旋形紋路。
遙想當年,不知有多少勇士在此灑下鮮血,事隔千年,一股血腥氣還若有似無地飄散在空氣中。
站在這裡仰望蒼穹,似乎能夠感受到滴滴鮮血所匯聚的強大力量,它們自天幕緩慢地傳來,為人類注入一劑強心針,激發了鬥志和勇氣。
鮮血和死亡,我們最不願意看到和想到的東西,這時卻變得理所當然,沒有人會想要去逃避,慘烈的競技場面會不由自主地浮現於腦海,從背脊中生出股股寒意,禁不住會打個哆嗦。
可還是不能抵擋那致命的誘惑,如果不敢看恐怖片的孩子一樣,會從指縫裡偷瞄一眼以滿足其強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過後,卻又不得不驚嘆於羅馬瑰麗的建築風格。
這又要歸功於羅馬第二種徵服世界的方式。其中的傑出代表為富麗堂皇的聖彼得大教堂。
在聖潔、肅穆的教堂裡淨化心靈,所有的一切都成為多餘,只要默默地靜坐和聆聽。
那來自天際的聲音,會灌進你的腦海中,敲醒你沉睡的心靈。
地處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給予世人的禮物。這是座文藝復興時期遺留的碩果,由於使徒聖彼得被埋葬於此,聖彼得大教堂已成為羅馬天主教信仰者心中的聖地。
作為聖地,它自然要有可堪匹配的規模和氣勢,這是基督教世界裡建築面積最大的教堂,約2.3萬平方米,超大的容量驚人,可同時容納6萬人。
羅馬式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帶給教堂繁複的裝飾變化,如風姿綽約的古典美人隨風起舞,飄動的裙裾迷亂了凡人的雙眼和心智,嬌媚卻不妖嬈,自有一股凜然而不可侵犯之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即使在參拜時偶爾出神都會被認為是冒犯了它是神聖。
頂禮膜拜若抱之最大的虔誠,必會獲得心靈永久的安寧。
心靈的平靜自然源於內心,有時也要藉助外界的幫襯。在一個法度嚴明、秩序井然的社會,心中的躁動或許會停息片刻。
是誰給予人類如此的規範和秩序?羅馬當居首功。羅馬法是羅馬人對世界的一項偉大貢獻,法典中所體現的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價值,令人信服。
由此衍生的法律體系,令無數國家受益匪淺。法典如一面照妖鏡,又似一把正義之劍,令世間的醜陋和罪惡無所遁形;利刃高懸,隨時待命以伸張正義。走在羅馬,滿目的視覺享受暫且拋在一邊,一份精神永恆的價值,卻是最大的榮耀。
巨石、廢墟、遺址是羅馬的關鍵詞;冷硬、荒蕪、蒼涼是羅馬的形容詞。
天空若是蔚藍的顏色,羅馬便呈現出塞外的廣闊悲壯風貌;天空的顏色若是暗淡的,峽谷盆地的陰暗地貌也會陡然浮出水面。
是誰撥動了天空的帷幕,散射出時強時弱的能量和光線,使羅馬不時地變幻著色彩,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在羅馬,吸引你眼球的建築傑作數不勝數,遊客在這座城市裡莫不是伸長脖子四處眺望,遏制不住眼神的衝動,好奇心與感嘆聲交替顯現。那是滿足的感嘆聲,在這個突出力量與智慧的古都,掠過的每一眼都只是傳承的冰山一角,只有靜下心來細細體會,才有機會淺嘗古人遺留的驕人智慧與藝術結晶。
點擊「閱讀原文」
更多精彩內容
先睹為快
藝術情懷 | 個性旅行 | 唯美生活
* 新浪微博:artplanet藝術星球
* 國內投稿及合作郵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郵箱:hello@artvo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