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
雖然上面這句話,看似簡單,只有短短六個字,但其實蘊含了古代樸素哲學——性善論,作為性善論的代表,亞聖孟子就認為,我們每個人出生都是具有「善」屬性,並一生踐行。
這種性善論在西方有一個新的名字,就是「人道主義」,雖然西方的發展蘊含著資本原始積累的鮮血與罪惡,但是依然有人踐行著人道主義。
其中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美國,就曾經在18年間,領養了近8萬的中國兒童,但是其中基本上全是女孩,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美國人不領養本國孩子偏要去中國領養,而且還是清一色的女孩?從三個維度來進行分析
改革開放中國法律的頒布
其實一開始外國人領養中國的孩子也是很困難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並沒有給外國人制定相關法律和條件進行中國孩子的領養,而且外國人當時來到中國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過在1992年的時候,事情就有了新的轉機,當時不光改革開放進行的如火如荼,國內湧入了大批對中國感興趣的外國人,有的甚至在中國安了家。
而且國家正式頒布了《收養法》,將領養規範化,由於當時已經出現外國人領養中國孩子的先例,所以收養法對外國人的收養中國兒童做了規定,使其合法化,只要滿足條件,就可以收養我國的孤兒,相較於美國的領養政策,既簡介又方便,不用受到那麼長時間的審核。
所以自92年之後,中國兒童在美的數量激增,而大多數都是因為性別和先天殘疾的原因,被作為了領養的首選。
美國國情
美國正處於一個人口老齡化的階段,本國並沒有太多的孤寡孩童,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兒童來填補人口的空缺,遏制老年化的繼續發展,所以中國的兒童的加入對美國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美國的領養政策非常苛刻,雖然每個州都有不同的領養政策,但是對於整個聯邦來說,在金錢上基本要100000萬元打底,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根本沒有這種財力,也就城市裡的中產階級勉勉強強夠得上。就成本來說,美國的十萬元的收養費用,在中國僅僅只需不超過2.5萬的收養費用。
而且就算花完錢,政府還需要調查你的背景,再加上各方面的準備,起碼5年時間打底,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孩子都進入青春期了。而一個美國人去往中國尋找能夠領養的孩子,幾乎不用通過麻煩的審核,在我國完善的收養制度之下,一切都變得非常簡潔。
中國的文化
另一方面美國人喜歡在中國領養孩子的原因,在於他們本身的好奇心,對於擁有5000年文明沉澱的東方古國,他們天然就有一種好奇心,想從中國的孩子們中感受中國的文化。
而且中國孩子的特性,對於世界上來說,具備堅韌、不怕吃苦、善良、聰明、勤勞等優良品德,這些美好的品德,對於美國家庭是來說非常喜歡的。
並且在美國人的印象裡,由於本身文化的沉澱,他們感覺黑頭髮黑眼睛的中國兒童更加具備藝術氣息,有一種深沉且樸素的神秘東方氣質。
在那段時期之中,中國還處於生生發展時期,由於人口基數大,也造成了孤兒數量的攀升,而許多民眾並沒有改掉封建時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孤兒中又以女孩的數量居多,這就是為什麼18萬的孩童中,女孩子會佔大部分。
綜述
雖然這些孩子遠離故國,但是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大多數被領養的兒童都過的比較幸福。這對於孩子本身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而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隨著現在國家實力的逐步強盛,孤兒的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參考資料】:《孟子》《三字經》《探訪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兒童》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B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