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幾度·雲與計算產業】
撰稿|吳俊宇
編輯|吳俊宇
審閱|梁欣婷
「摘要:上雲、上AI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需要全鏈路的支撐,百度智能雲在服務和支撐政企客戶的過程中自然會形成自身的市場空間。針對細分領域做深服務,這是百度智能雲最大的機會所在。」
2020年是雲與計算產業的拐點之年。
突發的新冠疫情讓「上雲」成為剛需,新基建政策倡導讓雲計算基礎設施成為政府、企業的建設目標。
各大雲廠商都在進一步謀求市場擴張,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等企業在2020年均取得了突破性業務進展。
尤其是應用層,阿里雲和騰訊云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雲廠商在疫情爆發之後幫助政府、企業客戶推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對企業復工復產,政府便民服務起到了極大作用。
百度智能雲在疫情之後事實上也推出了一系列AI應用層解決方案,幫助政企客戶解決安全生產的問題,尤其是基於AI能力的工業質檢、工業巡檢方案被接受。
此後,百度智能雲從年初到年末諸多動作也對外部市場變化環境做出了反應。
無論是組織架構調整還是諸多新戰略方向的確定,都展示了百度智能雲自身對未來的考量。
這次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智能雲諸多動作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百度CTO王海峰不斷強調「雲智一體」策略,試圖以AI應用層為突破切口與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在具體領域布局上,百度智能雲也在發生變化。
從當下諸多表現看,百度智能雲已初步完成了內部組織梳理,也明確了外部客戶、夥伴策略方向。
雖然目前公有雲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百度智能雲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依舊可以有自身機會。
2020年讓雲計算市場得到了催化,2021年雲計算市場競爭還會更激烈。
01
競爭加劇
目前公有雲賽道上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正在試圖通過新手段進一步擴張市場份額,三家甚至在廣東地區形成了激烈競爭關係。
阿里雲在今年提出了「雲釘一體」戰略,阿里雲與釘釘全面融合。釘釘在應用層成為阿里雲切入政企市場的重要切口。
華為雲BU獨立分拆,升級為華為雲與計算BG。華為雲與計算BG與華為企業業務BG之間的渠道關係也逐漸梳理明確,華為企業業務BG作為統一的客戶界面在前端負責渠道銷售,華為雲與計算BG則是繼續在政企市場提供公有雲、混合雲解決方案。
騰訊雲同樣在通過C2B戰略,以應用層切口布局雲賽道。典型策略是健康碼、騰訊會議、打通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幫助政企客戶提供數位化工具。
其他網際網路雲廠商則是在做出其他抉擇。京東智聯雲作為京東集團轉型產業數位化的基礎,正在強化自身影響力。金山雲在巨頭擴張之前選擇低調上市。
百度智能雲今年是組織架構調整,業務線梳理的一年,整合、盈利、突破是最大主題。
5月百度雲2020年一季度內部會上,百度CTO王海峰提到「力出一孔」,「雲+AI」加速整合,追求規模轉變為考核利潤、扭虧為盈。
今年百度雲智峰會上提出「雲智一體」概念。「雲智一體」指的是,以百度大腦為基礎,將飛槳深度學習平臺以及諸多人工智慧技術提供給各行業使用。
百度AI技術在應用層服務能力是其優勢所在。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文娛傳媒等領域是目前百度智能雲主要競爭方向。
百度智能雲在金融賽道具備傳統優勢,尤其是泰康保險等客戶相對穩定。在為金融客戶提供定製化方案的同時,還可以搭售公有雲資源。無論是定製化解決方案、公有雲資源都是重點盈利點,這一賽道可以迅速獲得營收,而且市場形成了相對明確清晰的付費模式。
文娛傳媒賽道百度AI技術也相對成熟,正在為愛奇藝等企業提供公有雲基礎設施及各類智能視頻解決方案服務。文娛傳媒企業用雲量大,百度智能雲可以與重點合作夥伴提供解決方案可以服務更多中小企業。
智能製造、智慧城市作為「新基建」重點領域,未來也會有市場空間。比如與地方政府籤約落地相關項目,聯合合作夥伴幫助地方企業數位化轉型。
這類項目價值在於,可以將百度AI技術與產業實際相結合。不過,服務政企客戶存在一定市場風險,地方政府政策連貫性對企業業務開展極為關鍵。
02
突破方向
2020年的雲市場,幾大網際網路雲廠商正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方向。首先是應用層服務,其次智慧城市建設浪潮,以及生態合作夥伴搭建。
1、利用原有優勢在應用層進行突破,搭建應用層的同時搭售雲服務;
應用層產品是目前ToB、ToG市場的重要入口。
應用層產品由於建設時間短、建設難度低,往往可以在1-2年甚至6個月內迅速見效,這類產品交付給政企客戶之後,會形成較強的品牌效應,為後續提供其他產品服務創造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疫情之後,阿里雲可以以釘釘作為突破口迅速取得政府大單,騰訊雲則是利用微信、小程序等產品迅速鋪開市場。
百度智能雲目前的突破口是,在細分領域發揮AI解決方案的優勢。同比去年,百度智能雲AI Cloud活躍客戶數增長65%,AI解決方案得到了部分客戶長期使用。
尤其是在金融保險領域,企業利潤空間大,通過AI技術實現增效降本的動力強,百度與其共建AI解決方案的可能性較大。
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因為監管政策、安全生產需要,同樣有動力嘗試AI解決方案。尤其是工業質檢、工業巡檢這類技術相對成熟,對實際生產的確存在幫助,不影響這類企業核心業務產品,因此有較大推廣空間。
金融、政企客戶往往不止採購一朵雲,出於招投標政策、企業安全考慮,往往會引入多家雲廠商,甚至還會建立混合雲基礎設施,這都是百度智能雲未來的機會。
2、智慧城市建設浪潮會帶來政府、企業大單,這也是2021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雲廠商的爭奪重點;
對目前各城市來說,「智慧城市」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
推動一網統管、一網通辦,補課信息化。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目前市場相對成熟,背後還往往還涉及政務雲建設。
政務雲同樣不是一朵雲,政府客戶往往會引入多家運常說。這個過程中雲廠商在參與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建設過程中同樣可以順勢搭售雲資源,甚至參與後續其他政府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則是地方招商引資,推動地方企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城市」概念是大量地方政府推動此類項目的重要切口。
目前百度智能雲與濟南、貴州的籤約偏向於這種類型。其價值在於,與地方政府推進項目建設,尤其是利用百度整體生態優勢獲得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這一過程中,中小企業可以得到政府及雲廠商服務能力。
3、生態合作夥伴的建設,尤其是成熟應用層夥伴的整合;
隨著網際網路雲廠商在金融、網際網路、政府、傳統行業的服務加速,生態合作夥伴的價值愈發重要。
早在2019年,阿里雲就在投入資金構建合作夥伴生態。2020年,騰訊雲隨著產業服務深入,也在推出相應的扶持基金,構建生態關係。
在這一次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智能雲同樣面向行業合作夥伴推出了「雲智生態計劃」,計劃未來三年將重點扶持200家企業,為合作夥伴提供150億扶持基金。
百度智能雲部分客戶及合作夥伴
對百度智能雲而言,其生態合作夥伴建設分成兩類。
一類是基於AI生態的廠商。百度大量開源平臺,如飛槳平臺,這類平臺上的合作夥伴可以採用百度智能雲的技術、算法、算力,數據分析能力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支撐。
一類是傳統軟體廠商。目前傳統軟體企業(ISV解決方案商)是各家爭奪的重點,百度可以為這類傳統軟體廠商提供AI技術服務,甚至是與政企客戶共同推出聯合解決方案。
生態合作夥伴質量重於數量,與重點領域的重點夥伴針對重點客戶推出示範性解決方案,可以帶來實質性市場突破。
03
未來趨勢
公有雲市場的競爭雖然依舊激烈。不過,更重要的市場競爭集中在更多細節層面。
其中包括應用層產品的實際價值,服務客戶過程中的諮詢規劃能力,以及後續服務能力。
1、應用層產品的價值會被進一步放大
雲在服務企業過程中AI場景往往是特定場景特定方案,企圖依靠「工具箱」給各行各業提供方案是不切實際的,這需要拉入合作夥伴參與其中,其中包含銷售夥伴、技術合作夥伴以及服務夥伴。
百度智能雲未來更大可能性是在PaaS賽道提供服務,SaaS類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類產品則是需要依靠合作夥伴支撐完成。開發者、集成商、ISV和終端企業快速構建基於雲和AI的業務系統和應用軟體。
2、雲戰場未來前期諮詢規劃的價值會逐漸被放大
單純的雲資源售賣在產業智能化戰場會缺乏競爭力,前期諮詢規劃、中期落地實施、後期運營運維等全套工作需要帶領合作夥伴共同完成。
尤其是涉足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領域,缺乏前期諮詢規劃的企業往往會給生態合作夥伴以及客戶帶來大量困擾。
2019年,阿里雲就曾經與德勤、埃森哲等數位化諮詢服務機構建立聯繫。
2019年百度戰略投資漢得信息目的就是希望結合其IT諮詢服務和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落地能力服務重點領域客戶。
在今年,百度智能雲已經在與漢得信息針對智能製造領域推出相關方案支撐。
3、後期服務、迭代能力同樣也會被放大
上雲、上AI之後的流程更為複雜,而要持續建設與運營。
在基礎設施構建環節中需要為客戶交付AI中臺軟體,同時幫助客戶完成數據接入,系統集成、業務應用集成。
還需要結合客戶實際業務場景完成定製AI能力開發,幫助客戶梳理和完成業務流,實現AI能力到應用的集成,甚至後續應用場景持續擴展,數據持續積累和模型持續迭代都需要持續參與。
上雲、上AI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需要全鏈路的支撐,百度智能雲在服務和支撐政企客戶的過程中自然會形成自身的市場空間。
針對細分領域做深服務,這也是百度智能雲最大的機會所在。
——END——
主理人 | 吳俊宇 公眾號 | 深幾度
關心數位化,重審網際網路
建議、探討請聯繫微信85240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