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颶風沒完沒了,名字還不夠用了!美NHC:「貝塔」直撲得州

2020-12-23 鑫原01

今年大西洋颶風相當活躍,接踵而至的颶風,甚至攪亂命名體系,颶風季節還沒結束,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的21個熱帶風暴名字就已經用光,只好動用希臘字母命名,創下2005年以來新猷。第23號颶風貝塔(Beta)就是今年第2個以希臘字為名的颶風。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21日警告,貝塔21日深夜或22日凌晨將在得州登陸。

雖然不會颳起毀滅性的強風,但會帶來大雨和洪水泛濫。20日晚間起,當地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地區已出現暴雨。NHC也警告,貝塔也可能在得州阿肯色港、到路州的洛克斐勒野生動植物公園一帶引發暴潮。

路州州長艾德華茲和得州州長亞伯特,都呼籲民眾做好防範措施,留意暴雨暴潮和淹水。兩州都不會對民眾發出強制撤離令。

相關焦點

  • 大西洋同時盤旋5個風暴 颶風名字不夠用了...
    5個風暴同時盤旋在大西洋上空 今年颶風名字要不夠用了...美國中文網綜合報導 自1971年以來,大西洋颶風盆地首次同時出現了五個命名風暴:熱帶風暴Teddy和Vicky在大西洋形成。 不久之後,熱帶風暴Sally升級為今年的第七場颶風。
  •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名字用完了,還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
    大西洋颶風季節起始於每年的6月30日,結束於11月30日,而且幾乎每年大西洋都會出現5級颶風,比如2019年9月出現了5級超級颶風「多裡安」和「洛倫佐」,但是今年真的很特殊,說了你可能不信,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用完了所有的名字,並且第二次開始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這個季節剩下的命名風暴
  • 大西洋颶風窩炸鍋!美國無奈:六風暴一起對準,名字已經不夠用
    今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截至目前已有20個命名颶風生成,已超過2005年,高居18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同時,2020年颶風生成時間也是同期最早的;在這種情況下,瀕臨北大西洋的美國特別受傷,已經遭遇8個颶風登陸,這也是1851年以來歷史最多。北大西洋今年的颶風不僅活躍,而且最近更是颶風「扎堆」。
  • 名字不夠用!今年颶風生成活躍創大西洋史上第2多
    2020年大西洋颶風生成活躍,今年預先表列的颶風名字用到剩一個;若後續再有颶風出現,將動用希臘字母名單命名,創下史上第2次紀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14日報告指出,大西洋上同時有5個熱帶氣旋,分別為Paulette、Rene(目前已消散)、Sally、Teddy、Vicky。預先列好的「2020大西洋熱帶氣旋名單」共有21個名稱,目前剩下最後一個「Wilfred」還沒使用。
  • 2020美國颶風最新消息:颶風漢娜登陸美國得州
    颶風「漢娜」25日下午登陸美國德克薩斯州。  得州最近幾周新冠病例數大幅增加,成為美國疫情新的「重災區」之一。多家媒體報導,「漢娜」登陸將令得州防疫形勢更加複雜。  【首個颶風】  通常而言,大西洋颶風季從每年6月1日持續至11月30日。「漢娜」是今年颶風季第一場颶風,依照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劃分為一級颶風。
  • 氣象組織:因為2020年颶風太多,起名表上的名字都不夠用了
    2020是真的很不太平——不僅新冠疫情流行,森林火災頻發,而且連颶風也比平常年份活躍了很多。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最近宣布:因為今年颶風過於頻繁,甚至連傳統上大西洋風暴起名表上的名字都已經不夠用了。給颶風起名字可是個很有意思的事兒:這並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要按順序從世界氣象組織的一個起名列表裡選擇。目前的北大西洋颶風命名表啟用於1979年,男生名和女生名交替使用,六年內每年的清單名字都不重複——換句話說,這份起名表每七年輪換一次。
  • 颶風命名表不夠用了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
    累計風暴數量持續刷新歷史紀錄,以至於命名表都不夠用了……今年的北大西洋颶風季為什麼如此活躍?本文帶你了解颶風與颱風的異同,以及北大西洋颶風季的一些特點。我國有颱風,美國有颶風。不過,北大西洋的颶風命名表上沒有以Q、U、X、Y、Z為開頭的名字,這是因為以這幾個字母開頭的常用名字太少。而且北大西洋通常不會生成超過20個熱帶風暴,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把這21個字母用完的情況。
  • 美國得州加爾維斯頓島迎四級颶風 「蘿拉」
    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8月26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報告稱,「蘿拉」已於當日增強至「極其危險的四級颶風」,預計將於當晚襲擊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薩斯州的沿海地區。圖為得州加爾維斯頓島的海邊遊樂場已停業。日前島上居民被要求強制撤離。
  • 【微特稿·科技與新知】颶風季尚未結束 颶風名稱已用完
    【新華社微特稿】世界氣象組織22日說,今年的大西洋颶風數量太多,以至於颶風季尚未結束,用於命名颶風的人名已用完,需啟用希臘字母命名後面的颶風。 德新社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在日內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是第二次出現這種情況,「2020年是個特殊年份」。
  • 今年颶風已達10場,40年來美國颶風怎麼越來越多、越來越猛?
    名字都不夠用的颶風季美國東海岸每年遭受的颶風的時期名為大西洋颶風季,覆蓋夏、秋兩季。常見的熱帶氣旋有強弱之分,熱帶風暴稍弱,風速每秒17米以上才能稱為熱帶風暴;根據監測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已經形成了26個。
  • 颶風狂山火烈 美多地「水深火熱」
    山火煙塵不僅飄到美國東海岸附近的首都華盛頓、紐約等城市,甚至還跨過大西洋,飄到歐洲。 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讓全球變暖等環保議題重回美國大選,有美國媒體報導認為,接連而來的颶風、山火會一直伴隨今年的美國大選進程,讓參選的現任總統川普、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躲無可躲」。
  • 大西洋颶風:更多、更強、更可怕
    但如果跳出颶風本身,當我們把「多裡安」放入有記錄以來大西洋35個五級颶風列隊中進行分析時,或許可以得出一個令人更加不願面對的事實:大西洋颶風正在變得更多、更強、更可怕。「多裡安其人」美國東部時間9月1日12:40,大西洋颶風「多裡安」以185英裡/小時(82.7米/秒)的風速穿越巴哈馬群島,陣風達到每小時220英裡(98.3米/秒)。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活躍度很可能「高於正常」
    新華社華盛頓5月21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21日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度很可能「高於正常」。  據預測數據,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活躍度「高於正常」的概率為60%,而「接近正常」和「低於正常」的概率分別為30%和10%。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最新颶風「伊塔」已形成 將影響中美洲地區
    2020大西洋颶風季的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與周日形成,並在周一以颶風「伊塔」(Eta)的「身份」向中美洲進發。這追平了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創下的單個颶風季獲得命名的最多風暴紀錄。這也是本颶風季形成的第12個颶風,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研究科學家 Phil Klotzbach,的說法,這在之前只發生過三次。
  • 大西洋「獨舞」!雙風暴小打小鬧,無緣5級颶風,颶風季或推遲
    隨著2020年首個17級超級颱風「海神」的消散,太平洋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但是9月已是颶風的「高發期」,大西洋上空一下形成了兩場風暴,仿佛步入太平洋的步伐,因為9號颱風和10號颱風在前幾天也是同時「共舞」,但大西洋總讓人有點失望,因為2019年的5級颶風「多裡安」仍讓我們記憶猶新
  • 2020大西洋颶風季首個颶風將形成
    中新網7月2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22日警告,一個熱帶風暴正朝加勒比海地區移動,預期將增強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一個颶風。這一名為「貢薩洛」(Gonzalo)的熱帶風暴正在向西移動,並不斷加速。
  • 颶風太活躍?命名即將用盡,額外風暴將用希臘字母命名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彭茜)近段時間,熱帶風暴或由此升級而成的颶風頻頻擾動大西洋,給所到之處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侵害。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
  • 大西洋「獨舞」!雙風暴小打小鬧,無緣5級颶風,颶風季或再次推遲
    隨著2020年首個17級超級颱風「海神」的消失,太平洋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但是9月已是颶風的「高發期」,大西洋上空一下形成了兩場風暴,仿佛步入太平洋的步伐,因為9號颱風和10號颱風在前幾天也是同時「共舞」,但大西洋總讓人有點失望,因為2019年的5級颶風「多裡安」仍讓我們記憶猶新,那麼這場「雙風暴」能發展為5級颶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