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地!香港百年地下「水宮殿」曝光

2021-02-17 香港文匯網

香港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近日清拆,一個巨型羅馬式地下蓄水池結構曝光,美景可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估計有約百年歷史,曾是九龍供水系統的一部份。如此重要亦宏大的歷史建築,在香港乃至亞洲都不常見,其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無需贅言。尤其對於極度缺乏人文景觀的香港來說,更是無價之寶。

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的地下建築,頗有古羅馬風格。(網絡截圖)

根據水務署向深水埗區議會提交的文件,涉事配水庫為食水減壓缸用途,佔地約4,300平方米。減壓缸位於地底,直徑約為47米,深度約為7米,建於1930年之前,但早已經停止使用。

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工程驚現百年歷史建築。(網絡圖片)

而翻查多份港英時代的政府文件,估計主教山配水庫的歷史,遠比水務署向區議會公開的長。該配水庫相關工程資料,最早見於1900年立法局文件《Report on Water Supply, Kowloon》,提及由於當時配水庫容量僅為25萬加侖;同時,現有供水系統的水力有數次被發現未能翻越障礙,故迫切需要興建更大規模的儲水設施。

港府當時計劃在九龍塘村北面山頭興建一個圓形;直徑達150英呎、20英呎深的儲水庫,估計儲水量達200萬加侖食水,而預算為6萬元。而九龍塘儲水庫的水道料會經過旺角咀,與油麻地水道連接,向大角咀及深水埗提供食水。

深水埗主教山的配水庫清拆地盤,被發現內藏古羅馬式蓄水池。林鄭月娥fb圖片

其後港府在1903年的文件中交代,九龍塘配水庫工程於1902年12月進行招標。1904年港府文件首次提及配水庫建築特色,形容配水庫幾乎完全沉入地下,主要由水泥混凝土,花崗巖柱和拱形磚建造,以支撐形成屋頂的混凝土拱頂。

1905年的政府文件顯示,主教山配水庫的工程在1904年8月10日竣工,約有115年歷史。

林鄭月娥fb圖片

根據水務署呈交深水埗區議會的文件,這蓄水池早已於 1970 年停用,且「結構出現裂縫,存有安全隱憂」,於是便決定把蓄水池清拆,回填後再把土地交還地政總署。目前水務署已煞停工程。

羅馬式地下蓄水池曝光後,不少網民也驚嘆香港原來有如此壯觀的「地下世界」,市民紛紛發聲要求政府保留古蹟並做好保育工作。

特首林鄭月娥也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發文, 認同市民的看法,希望該水務遺址可保育成為一處供市民欣賞遊玩的地方。

林鄭月娥fb截圖

有學者認為,主教山蓄水池是一個有潛力的地方,建議政府能仿效外國成功例子,先保留建築物,後把已破壞地方進行修復,確保結構安全下,活化蓄水池作新用途,並結合社區和古蹟元素,提供一個新休憩空間予市民善用。

土耳其的地下水宮殿成功以原汁原味保留,地下的舊水池亦有完整保留,現已成為世界級歷史建築。(網上圖片)

位於英國巴斯的羅馬浴場已成為當地地標,不少人會因為歷史建築而特意前往去觀看。(網絡圖片)

位於澳洲的paddington reservoir gardens前身也是一個蓄水池,後改成一個公園,並開放讓公眾人士使用。(網上圖片)

相關焦點

  • 【港古】主教山「地下水宮殿」的前世今生
    豈料甫動工,即發現該戰前建成的蓄水池,屬巨型羅馬式地下蓄水池,並有紅磚圓拱的建築,可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如此宏偉的失落文明,喚起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到底主教山和羅馬式建築背後的歷史價值在哪?七米土壤下竟踩著個百年故事?把主教山土地翻開,竟是另一番光景。
  • 【有片】不可不知的香港小眾打卡指南
    內地國慶黃金周期間,香港到處可見遊客蹤影。以往遊客愛來香港享受美食、盡情購物,近年來轉換口味興起「打卡」遊。內地的分享網站、旅遊攻略網站,常見有「香港拍照打卡必去」這樣的文章。近期在「小紅書」APP中較受歡迎的帖文,題為「99%的人都不知道的香港處女地」,列出十幾個香港「隱世打卡處」,一齊來看看有哪些受青睞的地方吧。彩虹邨
  • 風王「山竹」過境 點解香港無大範圍水浸?
    相反,香港在狂風暴雨的肆虐下,卻沒有出現全城水浸的情況。究竟香港是怎樣「防水」的呢?2016年10月19日,天文臺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雖然信號生效僅歷時1小時15分鐘,但狂風暴雨,導致當日的雨量驟升至549.9毫米,不僅使當年10月成為全年錄得雨量最多的月份,亦令全年降雨量成為近十年,第二次錄得超過3000毫米雨量的年份。
  • 遊記 | 香港新晉打卡地!荃灣「南豐紗廠」打卡位及必逛小店介紹
    不管是文青聚腳打卡,還是情侶拍拖,這裡已成為荃灣新地標,它保留了舊式工廠的部份外貌,但內部設計又不失時尚,小店及餐廳更已陸續開業,令這裡成了放假拍拖打卡的香港好去處呢!五十年代的香港,是製造業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南豐紗廠的前身南豐紡織亦在那段時間落成,不過隨著紡織業的衰落,紗廠亦逐漸被人遺忘。
  • 快來打卡澳門新地標——「澳門倫敦人」吧!
    繼威尼斯人和巴黎人之後 「澳門小歐洲」的版圖再次擴大最新澳門綜合度假村—澳門倫敦人將正式啟用澳門倫敦人與澳門金沙度假區全球大使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的最新合作,身為國際商人和英國名人的他是推廣這個全新綜合度假村的核心人物。
  • 「黃市集」末路 聚集旺角掠尾水
    一班「黃店」就趁疫情稍緩及進入復活節長假期紛紛「圍爐掠水」。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以往散布港九新界多處各自搵食的「黃市集」,近期紛紛聚集在旺角一帶開檔,其中又以「奔墟」和網店「光時」最為高調,企圖爭取更多「黃絲」光顧。不過,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過往靠售賣播「獨」煽暴商品作招徠的這類「黃市集」,場內售賣涉嫌違法商品的情況已大為收斂,就算「有貨」(煽暴商品)也不敢公開叫賣,整個場經常是冷冷清清。
  • @鄉親們,香港網紅「景點」彩虹邨即將重建?還沒打卡的抓緊咯……
    以往不少內地旅客來香港旅遊都是到旺角、尖沙咀等地shopping,但最近有種「深度遊」的趨勢,大家都喜歡深入各區找隱世打卡位。 其中,黃大仙區的彩虹邨就是最熱門的打卡地點之一。 特別是屋邨的七彩外牆,這一條「永恆的彩虹」在不少國際攝影比賽中獲獎,不少港人都認為彩虹邨為香港屋邨爭了光。
  • 透物見人,地下的「石頭」 會說話
    「石頭」 會說話,埋在地下的歷史遺跡,就是一本活史書,等待考古學家去發掘真相。圖為2018年河南考古發掘現場 (受訪者供圖)講起考古,大家會想起電影《侏羅紀公園》發掘恐龍骨的工作?「用真實的文物看歷史說服力更強」在香港讀歷史的阿欣,曾去博物館實習,令她大開眼界,從而對發掘、修復文物等產生興趣,希望繼續做學術方面的研究,於是她選擇到內地攻讀考古。「讀歷史時主要是看文獻,看別人寫出來的二手資料,或是人為做出來的東西,但考古文物的真實性大很多,我覺得用真實的文物寫香港歷史說服力會更強。」
  • 百年琴行今告終,彈一曲「香港製造」的唏噓感歎
    之前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於2020年結業的,十間最讓人不捨的香港老字號餐廳(點這裡回顧詳情)。
  • 活動預告 | 「探秘故宮——給年輕人的尋訪之旅」分享會
    這份重要的文化遺承即將在香港展開——位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2年開放,讓香港市民近距離接觸國寶與中華文化。為傳播與感受故宮之美,香港中和出版今年出版「探秘故宮系列」叢書,與讀者展開感受故宮之「最」的探秘之旅。
  • 周恩來親自拍板 東江水「解渴」香港
    1963年,香港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之後的一年間「河塘乾、田園裂」,全港的建築進度減低40%,工業損失過億。突如其來的災難,讓經濟剛走上「起飛道」的香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樓下閂水喉 慈母練就獅吼功  「一盆水五六個人輪流洗澡,留下的汙水洗衣服,最後沖廁。」 1962年出生的何妙玲,常常聽爸媽講制水時鄰裡之間的家長裡短。
  • 【香港通】香港的冰室很有「範兒」
    冰室有點傳統範        大約40平米的狹長格局,綠白相間的馬賽克鋪就的地板,除了收銀臺和廚房位,剩下是木製卡座、圓檯和摺疊櫈,一水兒(「一律」、「全部」的意思)的復古色調。最引人注意的是牆面裝飾,張貼著舊時香港街區圖片,懸掛著舊時香港少女照。多處可見的「1967」,如同小孩出生紙一般佐證它的創辦時間。
  • 【港展覽】「字裡行間」探索香港六大字藝
    香港字的歷史源遠流長,經歷過百年的演變,成為日常生活中各具特色的中文字,當中不同大小、形狀、設計亦蘊藏豐富的字藝文化,大家又認識多少
  • 叮叮車,「慢」在舊香港的情懷中
    不過,就是在這樣的速度上,維城一般的香港,走過了開埠以來的一百多年。從慢到快的速度追求、再從快到慢的歷史記憶,香港本土與在地的情懷,讓電車有了不一樣的趣味、不一樣的意義、不一樣的價值。■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從1904年電車出現在港島至今,已歷111年的歷史。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舉辦的「尋找城市歷史痕跡:叮叮電車歷史之旅」展覽,日前在西營盤開幕。
  • 【遊客最愛的香港打卡點】「怪獸大廈」貼告示禁拍照 彩虹邨慘變遊客區
    香港近年有不少景點吸引遊客與攝影愛好者拍照打卡。但大批慕名而至的遊客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小滋擾。
  • 山野漫遊| 還有比「打卡」更重要的事
    「遇到砂石路和陡峭路段,卻穿了不適合的鞋,有沒有甚麼過關心得?」 Natalie與Daisy顯然對這條問題很有共鳴,女生行山拍照總想搭配得美一點,但若穿著平底鞋走斜路,腳下便會打滑。遇上下雨天,石上還有青苔,繼續走便很危險。「我們建議大家不論走容易還是很難的山路,都應該穿一雙專業的行山鞋,它的坑紋特別深,設計上也會讓你走得舒服一點。
  • 吃喝玩樂 | 精選香港各區打卡好去處!市集、燈飾、美食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到了作為香港最大的盛宴之一很多地方都為了這個節日精心布置又多了一個很好的打卡點小編為大家精選了各區多個聖誕好去處讓大家過上一個難忘的聖誕節.聖誕小鎮雲集了多個人氣品牌,包括Blue Bottle Coffee、本土Gin酒品牌白蘭樹下、全球最佳漢堡入榜者Honbo、首次於香港亮相的法國百年巧克力品牌Marquise De Sevigne 等,讓你和友人們邊狂歡邊品嚐不同美食。
  • 「大飛」撞香港水警船致女警亡,走私艇瘋狂逃跑畫面曝光!
    警方早前扣查的走私艇(「大飛」)艇身裝有多部馬達。有知情人士透露,香港以往以陸路走私為主,因為疫情「封關」的關係,現時走私團夥將大量商品由海路走私回內地,走私快艇船隊一般在港珠澳大橋橋墩下集結,接到命令便前往附近漁船取貨,貨物包括凍肉、海鮮食材、海味、消費品及高價電器等,每年偷運貨物數以10億元(港幣,下同)計。
  • 解密地下迷宮之地鐵「名古屋」站
    「9號」和「8號」出口即是。 進入櫻通口,我們就可以看到「金鐘」。你會看到金鐘下面會聚集很多人,是出行的熱門集合地點。 【太閤通口】的外面就是「噴水廣場」,這邊大多是高速巴士的乘車集合地。旁邊靠近名鐵巴士中心~娜娜醬不定期會換各種衣服,是名古屋打卡的必選之地,當然也是集合的標誌地點喲~最後稍微劃重點做個筆記:【櫻通口】:金鐘,高島屋,JR線,地鐵東山線9號口【太閤通口】:銀鍾,噴水廣場,新幹線,地鐵櫻通線出口,Aonami線【廣小路口】:近鐵,名鐵名鐵百貨店前:巨人娜娜好啦,知道這幾個標誌性地點之後
  • 香港染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香港陷入一個集體「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這名詞源於一九七三年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單銀行劫案,匪徒Jan-Erik Olsson衝入當地最大銀行打劫,事敗劫持四名銀行職員與警方對峙。經長達六日圍困,最後劫匪釋放人質。這班銀行職員長時間聽了匪徒Olsson的故事,對他產生同情,認同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