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用的火箭?專家:先看清差距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運載火箭的用途,可能很多人還不是特別清晰。運載火箭指的是各種將太空飛行器推向太空的載具,例如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等航空器,其目的就是為了探測星球奧秘,並進行相關防控系統的設置。為人類生活或軍事領域提供便捷和相關信息,以促進各國的發展或人類文明建設。可見,運載火箭對於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019年3月24日,我國長徵九號一級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試成功,這讓所有國人振奮不已,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知道,預計在2028年,我國長徵九號火箭就會實現首次正式發射。而美國的《大眾機械》網站也表示,長徵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用的「土星Ⅴ號」火箭。對此,我國專家則認為,我們應該先看清差距。

根據2018年的火箭運載能力可以知道,我國長徵九號的運載量足足有130噸,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且位於世界第一的土星五號火箭早已停產。似乎預示著我國長徵9號火箭的運載能力未來將位於世界領先地位。

但我們要清楚一個道理,時代在不斷進步,世界各國也在卯足了勁進行發展,我國長徵九號雖然已經完成深化論證,但是並沒有成功發射,而美國的土星五號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產物,而且早已經停產,與這一火箭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時代已經不同,而且我們也能清晰地認識到,即使與美國上個世紀的產物進行比較,我國也位於下位,可見,兩國在這方面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我國在大推力發動機這方面存在比較大的缺陷,這也是我國在工業方面遇到的最大阻礙,由於我國在工業上的起步比較晚,對於發動機的研製技術和相關創新技術的掌握程度都不太深,而且發動機這一技術並不是幾年都能完全掌握的,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研究深入,才能獲取到一定量的成就,在發動機上,並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我國在航空領域上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只有正確認識到差距的存在,才能具備一個正確的態度以迎接更好的發展。而且,美國媒體的報導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我國發展而中展開的一種策略,讓我們鬆懈下來,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航空領域上的發展以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從而降低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我們也應該以此為戒,不斷強大自我,才能以更好的姿態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

相關焦點

  •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用長徵九號還是921火箭?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最近網絡有消息傳出,「長徵九號」還沒立項,並且面臨出生就落後狀況,載人登月使用的火箭是921火箭!
  • 載人登月用長徵九號還是921火箭?長徵九號火箭會面臨一出生就落後嗎?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最近網絡有消息傳出,「長徵九號」還沒立項,載人登月使用的火箭是921火箭!
  • 長徵九號落選首輪載人登月?一款新火箭脫穎而出,進展勢如破竹
    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載人登月就是基於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結合去年航天大會公布的登月方案可知長徵九號已經不在首輪登月任務的裝備序列之中,大洋彼岸阿爾忒彌斯載人重返月球計劃也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方案。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那麼我國用哪款火箭來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實現我國的載人登月夢想呢?會是長徵七號系列火箭嗎?它也是我國的一款新型火箭,其實只要看一眼長徵七號的運載能力就明白了,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約為14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大約為5.5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轉能力當然就更小了,所以載人登月火箭不可能是長徵七號,不過用它來進行月球無人探測器的發射倒是可以的。那麼會是傳說中的長徵九號火箭(CZ-9型火箭)嗎?
  • 長徵九號首戰告捷:第一階段工程全線完工,載人登月時間表出爐
    8噸級月球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要完成一連串多達12個高難度航天科目,最終將數公斤月壤送返地球,其登月控制技術已然超越它的前輩「阿波羅系列載人登月飛船」,毫無疑問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成果必將直接助力中國載人登月工程。
  • 俄羅斯欲造世界最大火箭,推力相當於我國長徵9號火箭加上長徵5號
    但是要說到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就必須得提美國50年前製造的土星5號火箭,它也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專用火箭,可以將阿波羅飛船直接送往月球,不需要通過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就能做到。雖然50年都過去了,但它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所製造出來的最大的火箭。
  • 從嫦五往返到載人登月,還看新一代巨箭:長徵九號、921火箭
    從月球到火星,從登月潮到火星時代,航天大國們躍躍欲試的同時,都在打造下一代超級重型火箭。美國、俄羅斯、中國都已加入這個賽道,超級火箭正成為各航天大國的新賭注。穩步加速的中國正在從一款變成兩款,從一步到位切換為兩步快進——長徵九號、921火箭。
  • 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距離超級火箭土星五號,差距還有多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歷經實踐二十號衛星、天宮載人飛船、火星探測器以及最近的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在十二個月內密集完成四次發射任務,四發四中,可以說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已經充分驗證了其強大的性能。
  • 嫦娥5號之後,我國載人登月階段開啟,新載人火箭或許並非長徵9號
    13年的嫦娥工程中,我們從看到月球,到登陸月球,再到採樣返回,滿足了我們所有的期待,那接下來當然是載人登月,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嫦娥5號任務的模式和美國阿波羅計劃登月模式是一致的,可以說我國進行的是一次無人的「阿波羅」登月任務。
  •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月巖,阿波羅飛船20千克,中美差距在哪裡?
    阿波羅計劃的運載火箭和長徵五號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必須歸功於巨無霸土星五號火箭,它的規模是有史以來推力最大的火箭,其尺寸與參數即使到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家運載火箭可以比拼!土星五號高度:110.6米,直徑:10.1米,總質量:303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0噸!
  •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上世紀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因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美國將整個過程進行了直播。起初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可以建立一個人類的軍事基地,用此來應對最大的對手蘇聯。
  • 嫦娥五號來回23天,阿波羅11號卻只花8天?解析中美登月技術差異
    1969年可以說是美國航天的鼎盛時期,送阿波羅11號上天的火箭是土星5號SA-506,是人類有史以來,僅次於當年前蘇聯能源5號的運載火箭。但是能源5號運載火箭比較短命,一共進行了兩次發射,其中成功的只有一次,將暴風雪號太空梭送進了預定軌道。而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在1967年-1973年共進行了13次發射,全部成功,沒有出過任何故障!
  • 嫦娥五號往返月球用23天,阿波羅11號用8天,差距原來是這兩原因
    眾所周知,嫦娥五號計劃往返月球計劃23天,阿波羅11號卻只用8天。差距那麼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因為中國是無人探月工程,用的是節省金錢的「經濟模式」。我們的大型火箭技術確實和美國有點差距。送嫦娥五號上天的是「長徵5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現役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箭體長度為56.97米,起飛自重867噸,最大推力為107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用這點能力完成探月,所以帶不了多少在太空中使用的燃料。
  • 嫦娥五號登月來回預計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卻只花了8天?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全球矚目,預計來回23天,這不僅會讓人聯想到阿波羅11號登月,登陸與返航的原理基本上一樣,為什麼阿波羅只花了8天,嫦娥五號卻要23天呢?二、為什麼阿波羅11號比嫦娥五號來回飛行的時間更短?
  • 長徵-5性能落後,長徵-9進度慢,中國載人登月921重型火箭登場!
    中國此前公布的登月方案中承擔這項任務是長徵-9重型運載火箭,不過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登月最新設計報告已經沒有長徵-9重型火箭身影,變成了「921」火箭。很多國人以為「胖五」性能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事實遠非如此。中國運載火箭的載荷與幹質比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非常大,長徵5號的運載效率實際上只有獵鷹重型火箭的一半。
  • 又雙叒叕發現登月造假?美電影製片人揭露阿波羅登月真相!
    阿波羅登月已經過去半個世紀,NASA也已經闢謠阿波羅登月造假的謠言,但無論何時提起登月造假論,總是會有出現一大波造假論的鐵桿支持者,比較有意思的是,美電影製片人霍華德·貝瑞(Howard Berry)為此專門寫信給Quartz(石英財經網),揭露了阿波羅登月的真相!
  • 阿波羅11號,除了登月第一人,你還記得誰?
    阿波羅11號任務匯聚著數千人的努力,但我們往往只記得聚光燈下的那一位或兩位。今天,請跟著《紐約時報》一起看看臺前幕後還有哪些大咖!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馮•布勞恩站在土星五號火箭前面,該火箭用於阿波羅11號發射任務馮•布勞恩被稱為「火箭天才」!
  • 阿波羅登月八大內幕:誰是月球撒尿第一人?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走出,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登月的第一個腳印,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40年後,美國開始長達一周的慶祝活動,紀念人類登上月球40周年。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 專家談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低軌運載能力達140噸 與美土星五號相當
    圖為外媒報導中設想的中國「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與美國SLS(太空發射系統)、土星五號(Saturn V)重型運載火箭尺寸對比圖。(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環球時報7月5日報導)對於關注中國航天發展的國人來說,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型號。而中國院士龍樂豪最近的一次講座,讓這一型號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很多外媒都用「超強」以及「超越歐美」等字眼表達其關注程度。
  • 超越土星五號的SLS巨型火箭將在2021年首飛,美國版「長徵九號」
    除去由三枚獵鷹9號拼裝的重型獵鷹外,美國現役最大運力的火箭便是德爾塔4火箭,近地軌道運力為28.79噸。而目前要研究超過100噸運載力,如此大的運力跨度提升,對於即使製造過土星5號火箭的美國,也是有不少壓力和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