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運載火箭的用途,可能很多人還不是特別清晰。運載火箭指的是各種將太空飛行器推向太空的載具,例如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等航空器,其目的就是為了探測星球奧秘,並進行相關防控系統的設置。為人類生活或軍事領域提供便捷和相關信息,以促進各國的發展或人類文明建設。可見,運載火箭對於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019年3月24日,我國長徵九號一級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試成功,這讓所有國人振奮不已,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知道,預計在2028年,我國長徵九號火箭就會實現首次正式發射。而美國的《大眾機械》網站也表示,長徵九號比肩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用的「土星Ⅴ號」火箭。對此,我國專家則認為,我們應該先看清差距。
根據2018年的火箭運載能力可以知道,我國長徵九號的運載量足足有130噸,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且位於世界第一的土星五號火箭早已停產。似乎預示著我國長徵9號火箭的運載能力未來將位於世界領先地位。
但我們要清楚一個道理,時代在不斷進步,世界各國也在卯足了勁進行發展,我國長徵九號雖然已經完成深化論證,但是並沒有成功發射,而美國的土星五號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產物,而且早已經停產,與這一火箭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時代已經不同,而且我們也能清晰地認識到,即使與美國上個世紀的產物進行比較,我國也位於下位,可見,兩國在這方面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我國在大推力發動機這方面存在比較大的缺陷,這也是我國在工業方面遇到的最大阻礙,由於我國在工業上的起步比較晚,對於發動機的研製技術和相關創新技術的掌握程度都不太深,而且發動機這一技術並不是幾年都能完全掌握的,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研究深入,才能獲取到一定量的成就,在發動機上,並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我國在航空領域上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只有正確認識到差距的存在,才能具備一個正確的態度以迎接更好的發展。而且,美國媒體的報導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我國發展而中展開的一種策略,讓我們鬆懈下來,從而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航空領域上的發展以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從而降低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我們也應該以此為戒,不斷強大自我,才能以更好的姿態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