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掃滅六國,卻留下一個小國|衛國。是因為什麼呢?

2021-01-18 騰訊網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年,秦王嬴政統帥秦軍以勢如破竹之勢僅僅用了十年便掃滅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於公元前221年登基稱帝史稱「始皇帝」。

但有人說秦始皇並沒有統一全國,因為會有一個國家沒有被滅掉那就是——衛國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這麼強大的秦王朝為什麼沒有隨之大勢一舉掃滅衛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沒有被滅掉的國家——衛國。

衛國:

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帝丘(今河南濮陽)

第一代國君康叔封。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先後建都於楚丘(今河南滑縣)、帝丘(今河南濮陽)、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平王東遷時,曾出兵勤王平戎。

公元前254年,魏國囚殺衛懷君,繼任衛君是魏國的女婿,因此衛國成為魏國的附庸國。

由此可見衛國自公元前254年之後已經逐漸衰退淪為附屬國。

那麼秦國已將沒了它的主國魏國為什麼沒有滅掉身為附屬國的衛國呢?默默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衛國早已經名不存實

戰國後期各國上演爭雄大戲,衛國卻日漸式微,到了最後衛國只剩下濮陽城一座城池,而且沒有任何戰鬥力了。公元前242年,秦國置東郡,取濮陽等地,衛君角被迫遷往野王,衛國也就名存實亡了。

雖然《史記·衛康叔世家》中記載:

二世廢君角為庶人,衛絕祀

這只能說明衛君角被廢,不能說明衛國之前是諸侯國的形式。因為「君」這個稱呼在戰國時期用途很廣,它也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如戰國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嘗君等。當時的衛國相當於郡縣制國家的一個自治區特區,並不算獨立國家。

二、秦始皇念及舊情

衛國人才輩出,如商鞅、呂不韋等都是衛國人,他們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拿商鞅來說,他為秦國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並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這些政策都是後來秦國興起的根本。但因為律法太過嚴苛,遭到了守舊勢力的圍攻。最後秦惠王迫不得已把商鞅給車裂了。秦惠王雖然殺了商鞅,但內心還是對商鞅有認同的。

也就使得秦國歷代君王對商鞅抱有愧疚感,所以對商鞅的母國比較寬容,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滅六國都仍然保留了衛國的宗祀。

還有一種說法本來不想提的但是考慮了下還是提下好,畢竟到秦朝距今太久遠了。

這一種說法是:

關於秦始皇的身世了,他們認為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是呂不韋,而呂不韋就是衛國的人,所以衛國算得上是秦始皇的母國,把它留下來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小結:

默默個人比較贊同第一種說法,畢竟始皇帝剛剛掃滅六國,需要一個安慰民心的理由,而留下衛國剛好能體現出始皇帝胸襟的寬廣。

至於第二種說法默默也不反對,畢竟是也不知道真正的歷史。

最後一種呢,默默覺得大家看個笑話就行了。

好了,默默我就嗶嗶到這,願屏幕前的你猶如秦始皇一樣掃六合卷八方,將一切煩惱、困難一掃而光。

晚安寶貝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中國,唯獨一個小國倖免遇難,原因為何?
    秦始皇的戰鬥力自然是不用多說,可以說是最能徵善徵的一個帝王,不僅一併六國,還一度將中國的版圖,擴大到最大。只是,在秦始皇統領六國之時,竟然獨獨留下了一個小國,而且久攻不破,這個小國到底是有多厲害,連秦始皇拿他們也沒辦法。
  • 秦始皇的一生都做什麼?憑什麼他敢稱呼自己為「始皇帝」?
    在先秦時期以及更早的時候,一個諸侯國的統治者都會稱呼自己為「王」,要麼就是單稱為「皇」或者「帝」。
  • 秦滅六國次序圖,趙國不是第一個被滅的!
    秦滅六國次序圖:最近看了一點《大秦賦》,還是不錯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秦國從邊陲小國,經過歷代國君的努力,在嬴政時期終於一統山東六國,韓趙魏、楚燕齊相繼退出戰國舞臺,補充說明下公元前228年趙國國都邯鄲被攻破,殘餘勢力逃到代郡成立代國,在公元前222年被滅,趙國實質意義上是在公元前
  • 秦二世而亡,陳涉以一戍卒起事,終點燃六國滅秦之火
    賈誼的文中切中了一個要害,那就是因為秦朝統治者不施仁義,才有了陳涉等人的揭竿而起。仁義不施,確實是秦滅亡的原因,但秦施仁義就能夠保證二世不亡嗎?況且秦法的嚴酷不是一天兩天了,秦是以變法而興起的。為何秦並沒有在變法後,變弱直至被其他戰國強國滅掉,卻反過來更強大呢?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二是誅滅了嫪毐勢力。重用李斯、尉繚等人,國內政權的穩固,讓秦王嬴政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嬴政建立大秦帝國,自稱始皇帝。被秦國滅亡的六國,它們的國君結局如何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秦始皇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有國家存在900年到秦二世才滅亡
    01秦始皇掃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對於嬴政的這個歷史壯舉,一直被人們高度評價為「統一了天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華夏」。其實不然。嚴格地說,秦王嬴政只是兼併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東方六國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期,進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這個定義是客觀、嚴謹的。因為,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標誌著東方六國全部被秦國兼併。但其實,當時「戰國七雄」的周邊地區尚未被秦國兼併,後來經過秦國不斷開疆闢土,才陸續被攻取。
  • 秦滅六國後,六國君主都是什麼下場?還有哪些國家得以倖存
    不過滅國戰爭並非是一帆風順,在六國破亡的同時,一些太子或六國宗室貴族還流竄到其它地區組織抵抗,如趙國滅亡後又出現的代國,燕國滅亡後又出現的衛滿朝鮮,楚國滅亡後又出現的荊王昌平君
  • 新史記-始皇帝·「始」皇帝
    秦王嬴政滅了山東六國,立名號為「始皇帝」。這位大皇帝遙望宇內,瞻矚歷史,無論怎麼看,自己都是「開始」,名副其實的「始皇帝」。
  • 敢做始皇帝,就別怕無人機
    倆小孩何辜,還是他的同母弟弟呢。但是,你讓我恐懼,我讓你痛苦,不管是親媽還是呂叔叔。這就是嬴政,始皇帝。但他最大的恐懼,還是來自六國的暗殺。比如家喻戶曉的荊軻。於是,滅燕之後,「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大肆搜捕跟太子丹、荊軻一起參與刺秦的所有人,被株連者紛紛逃亡。但嬴政怎麼也沒想到,暴政高壓之下,還是有人不怕死來刺殺他。這人,還是一個音樂工作者,即之前曾在易水河邊擊築唱歌送荊軻的高漸離。因為秦兵搜捕,高漸離隱姓埋名,躲在鉅鹿某處鄉下當酒保。
  • 秦國滅亡六國之後,秦始皇為何唯獨留下衛國?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不過要說明的是,除去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外,周天子分封的不少諸侯國,也曾在這段時期發出過耀眼的光芒,留下了不少存在感,比如孔子的故鄉魯國、宋國,蔡國等等。在這場浩大的戰爭當中,存活到最後的戰國諸侯,並非齊,而是地處河南的衛國,一直到公元前209年,衛國國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因此而滅亡,而此時距離秦朝退出舞臺,也只剩下兩年不到的時間,這也有些讓人疑惑,秦始皇為何唯獨留下衛國?你可能永遠想不到,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秦為滅六國,給齊國編織了東帝的美夢,夢有多美現實就有多殘酷
    秦國能殲滅六國,這是因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不要被時下熱播劇《大秦賦》中愛流淚的嬴政形象給誤導了。「遠交近攻」這個極具時代意義的政治謀略就來自於他,遠的交好,近的幹掉,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擋他一統的步伐,哪怕他給出的承諾。若是有人真信了,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
  • 始皇帝嬴政與呂不韋到底是什麼關係? 泰山水敢當一日一答(十五)
    有個疑問:始皇帝嬴政與呂不韋到底是什麼關係?真的是父子關係嗎? 答:二人並不是父子關係。嬴政的父親是嬴異人,並不是呂不韋。 一  秦始皇的名字 在談始皇帝嬴政的身世之前,先明確一個事,即嬴政到底叫什麼名字?有人看到這裡肯定會疑惑,秦始皇不叫嬴政,叫啥?
  • 始皇帝之呂不韋?宦海沉浮!
    他不懂得明哲保身,在回到洛陽之後,他不斷地接見請他任職的六國使者。在戰國時期,秦國大臣卸任之後到六國任職者不乏其人,何況呂不韋是強秦卸任的相國,所以,六國邀請呂不韋的使者不絕如縷是一個正常現象。這引起了嬴政巨大的擔心,他擔心呂不韋會叛亂。
  • 在《史記》中,司馬遷留下4個字說出真相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大秦賦》熱播,在劇中又一次重現了當年始皇帝平定六國,統一天下的波瀾壯闊。後來,因為雄才大略的始皇帝長大親政後,又把呂不韋罷黜,這很好地證明了始皇帝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他不願接受,所以才會懲罰呂不韋。這樣的故事,「自圓其說」地形成了一個閉環。但在這個故事裡,司馬遷其實留下4個字留下了線索。
  •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對待六國國君的?你或許永遠猜不到
    前者主要講秦國怎麼從一個卑弱之國通過變法逐漸成為傲視群雄強國,後者主要講秦朝建立後的故事,短短14年,秦朝覆滅,楚漢相爭,劉姓取代嬴姓穩坐江山。如果秦始皇知道他辛辛苦苦繼承先祖遺志、滅六國、統一河山的千秋之功這麼容易就被胡亥揮霍掉,估計會氣得從始皇陵蹦出來。
  • 《始皇帝》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首位皇帝
    日本學者鶴間和幸選擇了超越《史記》的獨特視角,借用北大漢簡《趙正書》等珍貴史料,將秦始皇作為一個普通的秦代男子「趙正」來看待,並且追溯了秦始皇作為一個人的歷史意義。文章目錄1 《始皇帝》 內容簡介2 《始皇帝》 作者簡介3 《始皇帝》 閱讀收穫3.1 精彩片段4 《始皇帝》 思維導圖《始皇帝》 內容簡介秦始皇嬴政,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首位皇帝,他的生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秦滅六國,開啟了大一統的華夏大陸帝國,也稱之為「秦朝統一之戰」。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前前後後花了十年,籠絡燕國和齊國,穩住魏國和楚國,率先拿下韓國趙國,實行遠交近攻,逐個擊破。自此,結束了華夏大地上從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 秦滅六國,領兵大將分別是哪些人?
    公元221年,秦朝掃滅六國,統一天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開始使用皇帝的稱號。
  • 秦始皇對歷史有什麼貢獻呢?他為何能統一天下呢?
    秦始皇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他是被後世的儒家汙名化極嚴重的一位開創歷史先河的帝王,只因他在位時只對法家重用,對儒家漠視甚至壓制因而在以後的朝代儒家被皇家重用有了著書立傳的機會權利就對他進行污衊嘲諷,而真實的始皇對中華民族的社會大變革進步是決定性人物,結束了周以前奴隸制社會帶領社會進入封建制是發展史上一大進步!春秋戰國,天下大亂,群雄爭霸。秦始皇能一統天下,證明他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