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下國內體壇,CBA方才鳴金收兵,讓人意猶未盡,中超複賽又風雲再起,掀起綠茵風潮。然而,就在國內兩大賽事IP「夾擊」之下,國乒奧運模擬賽卻異軍突起,備受關注。
在國內體育正審時度勢,重新起步的背景下,一場中國桌球隊內舉辦的奧運模擬賽,自參賽名單公布之時,熱度便持續升溫。有著68年歷史的國乒,為何能創造出這場「霸榜」社交媒體,備受網絡、電視轉播青睞的比賽?
如今,國內橫掃國際賽場的夢之隊並不鮮見,但如何拓展國內市場,形成與實力相匹配的影響力,卻是頗為棘手的難題。想要突破項目競技的掣肘,成功做到運動推廣和競技水平螺旋提升的雙贏,中國桌球隊無疑走到了前面。
資料圖:球員時期的劉國梁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回顧歷史,從容國團1959年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到培養鄧亞萍、劉國梁等多名大滿貫球員,再到馬龍、丁寧登頂裡約、志在衛冕,戰績彪炳、名將頻出的中國桌球隊,已然成為中國體育的旗艦。
但曾幾何時,「誰都打不過中國桌球隊,有啥看頭?」的論調充斥在國內體壇。作為擁有雄厚群眾基礎的「國球」,卻陷入國乒隊員在國際賽場披荊斬棘,但只有在奧運會等大賽期間才能獲得關注度的怪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2倫敦奧運會結束後,中國桌球隊原總教練蔡振華提出「第三次創業」的構想。即「從單一的訓練、競賽,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桌球運動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
2013年12月3日,國家桌球隊總教練劉國梁率領眾隊員在上海交通大學參加「國乒上海交大行」活動。身為交大學生的姚明也特意前來助陣,並在現場與桌球世界冠軍們切磋球技。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對於在競技場載譽無數的國乒而言,想要「破圈」,就要徹底打破循規蹈矩的發展思路,其難度也無異於重新出發。「怎樣提升國乒的影響力?」成為劉國梁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的課題。
「如果我們的隊員只是能拿金牌而不具備綜合素質,不能獲得更多球迷的喜愛,他們不就成了『金牌機器』?」劉國梁曾說。此後,中國桌球隊便將發展的著眼點從單純的競技成績拓展到能夠與社會形成良性互動上。
裡約奧運會,成為國乒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式的時間節點,包攬全部金牌的王牌之師幾乎在一夜之間被冠以「宇宙第一網紅隊」。「不懂球的胖子」、「醒醒啊,這是奧運會」這一系列標籤或語錄走紅網絡。面對這樣的局面,劉國梁也調侃道:「本來我是靠實力吃飯的,怎麼打完奧運會我成網紅了?」
2016裡約奧運男子桌球團體賽決賽,中國隊最終以總比分3:1的成績戰勝日本隊獲得冠軍。圖為許昕(左一)、馬龍(左二)、劉國梁(右二)、張繼科在領獎臺上合影。中新網記者 盛佳鵬 攝
作為大滿貫得主的馬龍同樣受到粉絲熱捧,對於是否習慣如今桌球火爆的感覺,馬龍曾表示:「不習慣也得習慣,通過奧運會讓更多球迷喜歡上桌球,希望這更能激發我們的潛能,把比賽打得更精彩,讓球迷更喜愛桌球。」
無論是劉國梁、馬龍、張繼科,還是女隊的丁寧和劉詩雯,憑藉裡約奧運會帶來人氣上的躥升,的確給國乒推動市場化提供契機,而與此同時,源於2006年劉國梁在隊內力推的一項創舉,也水到渠成的成為國乒「第三次創業」的助推器。
當時,為了磨礪球員心理素質,劉國梁力主創辦了第一屆國乒世乒賽隊內直通賽。公開進行的隊內選拔賽產生重大賽事的部分參賽人選,這是國乒第一次將競爭「透明化」。倫敦奧運會後,國乒首次引入球迷票選活動,短短6天的網絡票選活動最終吸引了近300萬張投票。
包攬裡約奧運4枚金牌的中國桌球隊抵達首都機場,受到球迷的熱情追捧。圖為劉國梁出現在首都機場,被大批媒體和球迷包圍。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在國際賽事參賽名額的「誘惑」下,國乒將在國際賽場所展現出來的高水準,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國內觀眾面前,保證賽事水平的情況下,極大程度面向外界開放,成為迎合市場要求的一項積極嘗試。
進入東京奧運會的備戰衝刺階段,考慮到奧運會的殘酷性,為了打造運動員強大的心理、果敢的出手,國乒再次進行創新,採用先淘汰再「血戰」的賽制,最強對陣+殘酷賽制+世乒賽名額懸念,這樣的比賽自然吸引了更多的關注。
而更多的展示機會,讓不光是張繼科、馬龍、丁寧、劉詩雯這樣擁有超高場外號召力的乒壇偶像推動項目的普及,連梁靖崑、林高遠、孫穎莎、王曼昱這樣的小將,也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甚至擁有了自己的球迷群體。
資料圖:中國球迷為張繼科加油助威。 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不僅如此,2006年國乒女隊的亞運會選拔賽就曾有張怡寧與15歲男選手的「性別大戰」。而如此吸引眼球的對決,也被作為國乒隊內的傳統延續至今。無論是去年備戰布達佩斯世錦賽,還是今年集訓期間,不定期舉辦「性別大戰」,即提升球員之間對抗的同時,又噱頭十足。
從世乒賽資格網絡投票到選拔賽賽制的創新,再到率隊走進校園,著名主持人張斌曾評價國乒道:「我感覺到他們迫切希望更多人參與、分享、消費,劉國梁甚至在某個階段把這個當成最重要的工作去做。」
「磨意志、練心理,敢創新、勇擔當」,位於海南陵水的國乒訓練館內懸掛著這樣的標語。強大的人才儲備、保障體系,是中國桌球隊長時間屹立於世界乒壇的王牌,而實力加上創新和果敢,則共同造就了如今國乒火熱的局面。(來源:中新網客戶端;記者 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