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提起夏天,你能否想到今天我們將要談些什麼嗎?明媚陽光,冷氣空調,還是防曬美白?No。今天要說的話題是那些讓女人又愛又嗔,卻又能將女子曼妙身姿展現得淋漓盡致的與陽光、海灘相關的幾塊小布料——泳裝。
隨著時尚觀念漸漸融入並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泳裝也從最初只是為了運動而生的服飾,演變成為現如今糅雜了設計師創作理念在內的美不勝收的那一道炫目風景;從最初的帶有拉鏈的長袖連體肥大燈籠式衣褲加黑色長襪,到逐漸裸露手臂和深V領口的One Piece緊身衣,而最終那生於1946年的由比基尼之父Louis Reard在巴黎推出的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比基尼,將女性泳裝推入了時尚這個汪洋大海中。
時尚是個弄潮兒。2012新一季的各大品牌泳裝已不滿足於泳池或者海邊的那片天地了。通過面料的革新與裝飾性配飾的使用,變成了可外穿的時髦品。
泳裝能展現活力性感,泳裝也代表廣闊自由。無論是泳裝還是時裝,找到最能凸顯自身風格特色的那件才是穿衣時尚的王道。正如時尚大師Yves Saint Laurent所說的:時尚易逝,風格永存。
泳裝如火,美人如荼。
泳衣開始之初,也許只是為了讓女性更加自由地享受水中的世界。但在電影裡,有限的布料中,卻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情緒,有女性的矜持、男性的幻想、青春的衝動以及人類無限的欲望。
今年夏天,滿大街飄飄欲仙的褶皺紗裙,多半是素色,半透明地攏在下半身。女孩子們臉上的表情雖然寡淡,但眼神明晃晃的,嫌棄著「戲劇性不強」的工作、生活、戀愛。若是一陣風吹來,她們都可以奔跑、飛翔,去加勒比、巴黎,在大海邊、泳池旁換上泳衣,等待著為了帶她們出席晚宴不惜重金奉上一套禮服的王子出現。
若這樣的男士存在,他們此刻恐怕正懶洋洋地往酒杯裡夾著冰塊,回憶著某個電影裡的泳裝美人。
帶上你的泳衣,飛去尋他,別來不及。
《遊泳池》
The Swimming Pool
電影史上有數部以「遊泳池」命名的影片,比如《海鷗食堂》的導演荻上直子就曾用原班人馬在泰國清邁拍攝過電影《遊泳池》。而法國的兩部時隔許久的同名作,卻都與情慾、謀殺相關。
左上1969版《遊泳池》工作照左下1969版《遊泳池》劇照
右上2003版《遊泳池》海報右下2003版《遊泳池》劇照
大師雅克·德雷的《遊泳池》拍攝於1969年,離《五月風暴》正好一年,離東方的情慾之作《感官王國》也正好一年,我們可以想像那樣一個年代,阿蘭·德龍飾演的作家與羅密·施耐德飾演的女朋友瑪利亞住在有遊泳池的大房子裡,曾與瑪利亞相戀過的花花公子作曲家和18歲的女兒忽然來訪。作曲家與瑪利亞之間的舊情似有若無,作家與18歲的新鮮花朵之間仿佛也欲望頓生……
1969版《遊泳池》劇照
「茜茜公主」羅密·施耐德在片中的亮相,就是一身深藍如墨的比基尼彰顯欲望的。蘇侯,她與男朋友開始了池邊纏綿,卻被作曲家要來訪的電話打斷。而瑪利亞的另外一套泳衣,則是一件白色一體式泳衣,優雅而迷離,代表著她與作家欲愛還休的美麗與哀愁。這套泳衣充滿了法國式的優雅,線條簡潔,隱高貴於隨性之中。那位18歲的姑娘,在片中也曾以泳裝造型出現,其泳衣是白色的比基尼,外面還帶有大孔漁網式裝飾,迅速地滑過鏡頭,就像青春。
弗朗索瓦·歐容的《遊泳池》拍攝於2003年,還是一個有些才思枯竭的作家——當然,這次是個女作家——在有遊泳池的鄉村別墅裡,見到了漂亮而放蕩的年輕女子朱莉——此朱莉,正是建議女作家到鄉村別墅休養生息的男人的「女兒」。
這個年輕的女子,出現在湛藍的泳池旁,玉體橫陳,身著黑白相間的比基尼,衝突的兩極色彩交錯在她身上,讓人不知道該聯想到純潔還是放蕩。
《碧海追蹤》
Into the Blue
保羅·沃克飾演的傑拉德以潛水尋寶為生,所以,這是一部尋寶電影。但是,如果不是傑西卡·阿爾芭有出演的話,該片其實沒有什麼看頭。而身材火辣的傑西卡居然在整部片子中幾乎都身穿比基尼。
《碧海尋蹤》中傑西卡·阿爾芭身穿比基尼性感異常
在透明的藍色海洋裡,傑西卡扮演的薩姆如美人魚般遊來遊去。她身上的比基尼非常特別,胸衣是天藍色的,樣式非常簡約,吊帶也是繞頸而掛,兩片天藍色只遮住胸部的大概百分之八十。下半部分採取三角式的設計,灰底條紋,和上半部分仿佛不是來自同一套衣服。影片的女2號也以比基尼出鏡,卻是一水的白色。固然沒有阿爾芭那麼吸引人,但足夠「誘人」這個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