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承FIFA美意,在此我們心領了!近日,國際足聯放寬歸化政策,準世界級球星特謝拉為國足出戰只差入籍一步,這讓球迷興奮異常,甚至有人高呼最強國足來了!然,特謝拉似乎是叫座不叫好,足協應對冷靜,俱樂部方面好像也不著急,民間強烈的呼籲,頗有一頭熱,一頭冷的意思。
大魚就在岸邊遊弋,就等有人放網一撈,這等「美差」卻沒人去幹,你說奇怪不奇怪!球員本人的意願如何?2019年,特謝拉就曾表態如果中國足協向他發出入籍邀請,他會認真考慮歸化的問題(上圖)。
去年,當時的特謝拉的確不具備為國足踢球的資格,但現在不一樣了!國際足聯歸化政策的修改,讓他具備了代表國足徵戰的可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紙入籍證明而已。國足離球迷眼中的「最強國足」,僅有一張紙厚度那0.1毫米的距離。誰來捅破這層窗戶紙?
特謝拉的東家江蘇蘇寧願意歸化他嗎?目前雙方的合同即將到期,但遲遲不見續約的消息。從江蘇蘇寧最近幾個賽季的引援來看,已經悄然走上了經濟實用型路線,引進的外援不見得很大牌,但都比較實用且不貴。
再者,特謝拉超高的年薪,跟足協限薪政策規定的300萬歐(國腳1200萬人民幣)年薪,就現成了巨大的落差。再加上足協的投資帽限制,讓俱樂部歸化特謝拉的意願就更低了。
特謝拉是非華裔球員這個身份,也是其入籍的阻力之一。保守派痛批非華裔球員的歸化,槽點就是導致國足的血統不再「純潔」。你勸他們海納百川,他們覺得抱殘守缺更香。
這種言論的球迷大有人在。在職業足球俱樂部層面,他們不比較成績球隊好壞,反而熱衷於數某隊有多少本地球員,並引以為榮。這種戶口論上升到國足層面,就變成了血統論。
這兩種言論其實一脈相承,跟現代足球的思想背道而馳。職業足球追求的是成績和效應,你卻夜郎自大去比較球員的本地戶口,還不如去看全運會足球比賽得了。
當今世界足壇的交流越來越緊密,歸化政策的放寬將對世界足球的版圖產生巨大影響,你不歸化不等於別人也靜止不動。因此,未來的國家隊將越來越像是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有錢有條件的就請歸化球員當「外援」補強陣容,沒錢的沒條件的唯等著被欺負。
樹欲止而風不靜!歸化已經成為國際足球大趨勢和未來足球風向標,已經不以中國足球的意志而轉移。我們所需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緊跟國際足球潮流,而不是唱反調,否則中國足球將被遠遠拋棄在世界盃的大門之外。
特謝拉為何叫座不叫好?不奇怪!除了血統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恆大被「釜底抽薪」,有了這個前車之鑑,誰願再當接盤俠,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有人說不如讓恆大去歸化特謝拉好了!然而,這兩年來的種種遭遇,已經讓恆大寒了心,不想再當冤大頭。沒人出錢的時候就想起恆大,等恆大出人出錢歸化了又有人跳出來極力反對,總之是出力不討好,還不如不摻和。
按理說入籍了的都算中國球員,但足協為了所謂的「公平」,也許是認為恆大的血血緣歸化球員太多,於是出臺華裔血統球員都可以當內援,而非華裔血統的球員只能有一人當內援的奇葩政策。都是中國球員,竟然也分三六九等。不惜用公平的名義來破壞公平,並美名其曰:為了公平。
最公平的「公平」是啥?就是誰出錢誰受益。就像外援的使用一樣,有錢的花幾千萬歐挖個奧斯卡級別的超級外援,小本經營的就淘輛「小摩託」玩玩,照樣美滋滋,誰說過不公平了?規則之內,你不做或者你做不了的,就別談啥不公平。
歸化也是如此!但歸化的玩法比引進外援更加高級,所涉及的範圍更廣更大,花費也更貴。如果是花費同樣的錢,比如有的俱樂部寧願放棄艾克森,去買性價比更高的外援阿瑙託維奇,球隊的實力得到實打實的補強。還順帶損了損你恆大!
買來被認為已經被「同化」的非華裔歸化球員,絕大部分竟然還不能當內援使用,恆大被來個釜底抽薪。「高價囤貨」有被爛掉的危險!恆大不得不面臨兩大選擇,是這些歸化球員爛在自己手裡沒比賽可踢,還是虧血本把他們租借出去便宜對手。恆大無奈選擇了後者!
最捨得出錢出人又出力的俱樂部寒了心,特謝拉的歸化遭遇困局也就不奇怪了!這是一件出力不討好,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的事情,恆大的前車之鑑讓其他俱樂部也必須掂量掂量,誰願意再當接盤俠呢?國足歸化遭遇困局,其實解鈴還須繫鈴人——足協需為歸化鬆綁,26歲年齡限制+年薪限制+投資帽限制等等做一定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