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臺海危機:猛攻過後毛主席卻批示「不要貪這點小便宜」

2021-01-08 網易

  在三方博弈中,唯一的輸家是蔣介石。大陳島的撤退不僅使國民黨失去了反攻大陸的一個重要基地,也使他徹底喪失了東南沿海的戰略主動權。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還敦促他放棄金門、馬祖。一次次地在關鍵時刻被美國出賣,使蔣介石悲憤交集,刻骨銘心。

  

  毛主席

  毛批示:「不要先向美軍開炮……儘量避免衝突」

  1953年韓戰結束,美國充分領教了新中國的力量。為封鎖新中國,美國組織英、法、澳、菲等八國籤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又稱「馬尼拉條約」,對中國形成半月形包圍圈。蔣介石為了獲得美國軍事力量的支持,實現反攻大陸的夢想,指示外交官員頻繁遊說美國朝野,促使美國與臺灣籤訂共同防禦條約。

  但美國對此並不熱心。蔣介石只是美國制約新中國的一個工具,在美國人眼中蔣是個腐敗的獨裁者。蔣的反攻大陸的計劃,美國人認為完全不可能。所以美國政府的談判立場很明確,只幫助國民黨防禦臺灣和澎湖列島,而金門、大陳等沿海島嶼則不在此範圍內。美蔣雙方在此後的談判過程中討價還價,反覆扯皮。

  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陸續回國。戰爭期間,中蘇軍事同盟進一步加強。蘇聯向中國軍隊提供了現代化武器裝備,並在中國開辦軍事院校,派出大批軍事顧問,幫助中國建立現代化兵種。具有實戰經驗的空軍和炮兵部隊回到東南沿海,大大加強了前線部隊的實力。解放金門和臺灣的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1953 年底,軍委作戰部部長張震主持制訂了「先打大陳、後取金門」的計劃,得到彭德懷等軍委首長的批准。

  蔣介石也在積極活動,希望美國幫助臺灣協防他佔據的東南沿海島嶼。1954年5月,他對來訪的前美軍中將範佛裡特表示:「我控制下之大陸沿岸島嶼,計有三十餘個。最主要者為大陳、馬祖及金門三個地區。我望美至少將此三地區各島之防衛,包括於第7艦隊責任範圍之內。」美國沒有答應這個請求,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決議:「總統授權第7艦隊部分艦隻在對臺灣海域進行例行巡邏時,可以對中國沿海的大陳島進行友好訪問,目的是為了向中國共產黨顯示力量,阻止他們對這些島嶼發動攻擊。」

  6月1日,舟山以南海面發現美艦活動,粟裕總參謀長向毛澤東報告:「……此顯系美帝向我軍進行挑釁……對當面之敵應嚴密注意監視,隨時報告。如敵不向我炮擊或轟炸,我軍不得向其射擊,以免引起衝突。如大陳島的蔣軍乘機向我守島部隊進攻,則應予以堅決回擊。」次日毛澤東批示:「處理正確,不要先向美軍開炮,只取守勢,儘量避免衝突。」

  如果美國幫助國民黨軍守衛沿海島嶼,將對新中國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現在美國同我們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臺灣問題,這個問題是個長時間的問題。」「在韓戰結束之後我們沒有及時(約遲了半年時間)地向全國人民提出這個任務,沒有及時地根據這個任務在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傳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和進行有效的工作,這是不妥當的,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出這個任務,還不進行工作,那我們將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中央決議強調:「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戰爭,即對臺灣蔣介石匪幫之間的戰爭;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任務,即解放臺灣的任務。」

  國防部長彭德懷立即召開軍委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解放臺灣的指示。他強調要在解放臺灣的軍事鬥爭中逐步提高我軍戰鬥力。鬥爭中把握對美軍的政策界限,堅持自衛原則,決不示弱。 8月13日,軍委確定軍事鬥爭方針為「先打弱小之敵佔沿海島嶼,打則必勝,逐島攻擊。從本年度起,到1957年逐步解放閩浙沿海島嶼。」23 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社論,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決心。

  艾森豪執政之初遇到的最嚴重問題

  由於對臺鬥爭牽涉到美國,中共中央需要取得蘇聯方面的支持和幫助。7月28日周恩來總理訪問蘇聯,與赫魯雪夫會談,通報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形勢和準備採取的措施。蘇方對中國的決策表示支持。

  根據軍委的部署,解放軍準備從大陳和金門兩個方向同時打擊國民黨軍。9月3日,福建軍區指揮廈門、蓮河的4個122榴彈炮營、3個152榴彈炮營以及76野炮、150榴彈炮營和海軍炮兵炮擊金門。第一次炮擊從14時10分開始,到16時停止,目標是國民黨海軍艦艇。共擊沉、擊傷國民黨艦艇7艘,摧毀炮陣地9個。第二次炮擊在9月22日17時15分開始,18時35分結束,目標是大、小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指揮部、軍事設施和炮兵陣地。這兩次炮擊金門只是規模有限的地面炮火急襲,因為還沒有掌握制空權,炮兵完成射擊後即迅速疏散隱蔽,實際上是火力偵察,看國民黨和美國方面如何反應。

  炮擊之後,中央又調整了鬥爭方針,把重點放在了大陳。統帥部的思路是:在臺灣海峽防禦體系中,選擇敵防禦較弱、易於速戰速決的大陳列島一舉攻佔之。而對有重兵把守、敵將拼死爭奪的金門,則採取打而不取的牽制性行動。對我方來說,大陳收復後,即可解除南起溫州,北到寧波、杭州、上海一線的敵情威脅。而金門近在咫尺,完全在我控制之下,留下這個棋子,有利於在今後的臺海鬥爭中掌握主動,可以說是有理、有利、有節。

  9月3日炮擊金門,使國民黨軍感到震驚,兩名美軍顧問被打死,也震動了美國政府。美國國務院、參謀長聯席會議連續開會,分析中共的意圖和可能引起的後果。他們判斷:中共可能會加強空中、海上和炮擊活動。如果這些行動沒有遭到美國明顯的抵制,中共可能就會擴大進攻的規模,甚至奪取國民黨佔領的主要沿海島嶼。如果美國向這些島嶼提供軍事保障,必然被新中國和國際社會認為是幹涉中國內政和挑起戰爭的行動。美國剛結束韓戰,不想再同新中國作戰。美國政府左右為難。艾森豪總統表示,這是他執政最初18個月中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而蔣介石則藉此機會,加緊要求美國與他籤訂共同防禦條約。

  9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臺 。蔣介石再次要求美國與他籤約。基於冷戰思維和反共立場,杜勒斯同意了,回國後向總統建議:應該與蔣締結一個包括臺灣和澎湖列島的共同安全條約,但不包括沿海島嶼。這樣,美國和臺灣開始進行締約談判。經過3個月激烈的討價還價,雙方就條約文本達成協議。國民黨方面迫切希望美國協防金門、大陳,美國避免作此承諾,只同意將臺灣、澎湖列島列入條約範圍。但為照顧臺灣的面子 , 又加上了「經共同協議所決定的領土」。這是一句靈活的外交辭令,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蔣的願望,也給美國留了很大餘地。1954年12月2日,美國與臺灣當局籤訂了《共同防禦條約》。

  美國的敵對行動,引起了中國的極大憤慨。12月8日,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鄭重聲明: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解放臺灣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容許他國幹涉。任何戰爭威脅都不能動搖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決心。如果美國政府不從臺灣、澎湖和臺灣海峽撤走它的一切武裝力量,仍然堅持幹涉中國內政,美國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

  解放軍三軍聯合登陸,三小時拿下一江山島

  為了打擊美蔣軍事同盟,中共中央決定發起解放浙東沿海島嶼的戰役。此前,以張愛萍為司令員的浙東前線指揮部已進行了長時間的周密準備。陸海空三軍經過演練,具備了聯合登島作戰的能力。空軍的噴氣式戰鬥機幾次擊落從臺灣起飛的國民黨軍戰機,奪取了制空權。海軍艦艇和魚雷快艇也多次出擊,擊沉臺灣海軍的「太平號」軍艦,切斷了臺灣對大陳島的海上補給線。空軍轟炸機也對大陳國民黨軍陣地組織幾次轟炸,沉重打擊了守島國民黨軍的士氣。這些戰果表明:解放軍進行登陸作戰的時機已經成熟。經過反覆謀劃和請示,中央軍委指示浙東前指,適時發起一江山島登陸作戰。

  一江山島是大陳前沿的一個小島,有國民黨軍千餘人把守。奪取這個小島,既可以檢驗我軍聯合登陸作戰的能力,又可以取得一個前進陣地,直接威脅大陳本島。

  1955年1月18日早晨,一江山島海區風平浪靜,是個難得的好天氣。8時,空軍轟炸機3個大隊、強擊機兩個大隊開始對一江山島進行火力偵察。另一個轟炸機大隊對大陳島國民黨軍指揮部和炮兵陣地進行轟炸。8時25分,海航1師轟炸機群飛抵大陳上空。機上攜帶的重型炸彈,向敵指揮部、雷達設備、通信設施和炮兵陣地傾瀉下去。第一波轟炸,切斷了大陳守敵與臺灣的通信聯絡。各機群安全返航。

  9時,海岸炮兵群萬炮齊發,以排山倒海之勢,打得一江山島山崩地裂。在兩小時的炮擊中,先後進行了7次火力急襲,共發射 12000 多發炮彈。多門榴彈炮由於連續發射,炮筒打紅,發生故障,可見炮擊的激烈程度。國民黨守軍有的被炸死,有的被震暈,剩下的紛紛鑽進地堡和地洞內,根本沒有還擊能力。大陳國民黨軍司令劉廉一意識到這不是一般的轟炸,而是真正的進攻。駐大陳的美軍顧問登上山頂遙望,只見一江山島完全被籠罩在炮火的煙霧之中。他們驚嘆:「共軍的火力比韓戰還要厲害!」由於得不到臺灣的空中和海上支援,劉廉一不敢採取任何救援行動,眼看著一江山島的守軍被殲滅。

  火力準備之後,海軍艦隊出動,掩護登陸部隊上島。僅僅幾個小時,陸軍部隊順利在一江山島登陸。解放軍歷史上首次三軍協同登陸戰役取得了勝利。此戰規模雖然不大,但參戰兵種多,戰鬥組織和協同動作複雜,是我軍以往戰鬥中從未有過的。這是一次成功的、初具現代化登陸作戰規模的戰役。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張愛萍等指揮員並沒有驕傲。他們事後總結經驗指出:這次登陸作戰是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的:一、它是靠近我海、空基地的近海島嶼登陸戰,這樣就使我軍便於在陸上組成強大炮群,協同海軍艦隊有效地進行炮火準備和封鎖戰區海面;有天然良好的進攻出發地,可以隱蔽地集結登陸部隊與器材,使用登陸艇送部隊直接上岸,有效地掌握戰區制空權,便於後勤補給和運輸。二、它是在我強敵弱的特定條件下實施的速決戰。戰鬥中,我軍握有制海、制空權,在兵力兵器上有絕對優勢:戰前,我軍對敵實施了較長時間的圍困和打擊;在戰鬥當日,我軍使用了各種火炮202門,火箭炮10門,與敵對比是8:1,出動了飛機271架次,海軍各種艦船186艘,消耗各種炮彈、炸彈605噸。戰鬥中沒有遭受敵人海、空軍的襲擊,戰鬥發展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必須意識到,我強敵弱的條件下的作戰,在未來的戰爭初期可能不是常見的。那時,我兵力的行動不可能不受任何阻礙,而且也不是任何戰鬥都能像一江山戰鬥中那樣把持絕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

  三方態度克制,毛澤東批示「不要貪小便宜」

  獲悉解放軍進攻一江山島的消息,蔣介石迅速通過外交途徑與美國政府聯繫,探詢美方對此事件的反應。他指出:美國第7艦隊原來在大陳周圍的海、空區域內巡邏,但自從1月10日共軍轟炸大陳以來,第7艦隊甚至沒有一艘軍艦或一架飛機敢於靠近大陳島,這使人難以理解。所以要儘快弄清美國政府的真實意圖,究竟是應該固守還是要放棄這些島嶼。

  美國政府基於遠東戰略的考慮,不願捲入中國沿海島嶼戰爭,避免與新中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1月19日上午,艾森豪總統召集杜勒斯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討論大陳島局勢,向臺灣提出三點建議:

  一、鼓勵國民黨從大陳島以及除金門以外的其他沿海島嶼撤退。

  二、美國將提供海、空掩護,以便撤退行動有序進行。

  三、美國將協助國民黨防守金門 。

  得知美國政府要求臺灣從大陳撤退,蔣介石憤怒之極又無可奈何。21日他只得下令從大陳撤軍。美國政府又作出姿態,表示在必要的時候將動用武裝部隊,以保衛臺灣和澎湖列島的安全。1月22日下午,杜勒斯國務卿密電美國駐蘇大使館,指示與蘇聯政府接觸,向中國方面轉達美國幫助國民黨從大陳撤退的計劃。只要中共克制軍事行動,就有可能結束臺灣海峽的敵對衝突。另一方面,由紐西蘭出面在聯合國安理會提議國共雙方停火,由聯合國斡旋談判。

  在沒有得到蘇聯的通報之前,中共中央認為美國政府的言論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和戰爭恐嚇。24日晚,毛澤東召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第二天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發表聲明,不接受美國和聯合國提出的停火建議,嚴正指出:「為了保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美國的一切武裝力量必須從臺灣和臺灣海峽撤走。」

  在蘇聯通報後,中共中央掌握了美國的立場。周恩來在答覆聯合國停火建議的電報中沒有關閉與美國對話的大門,他表示:「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是美國造成的……如果世界各國要和緩這個地區的緊張局勢,就應該去勸美國。在這一點上,中國是不拒絕同美國談判的。」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向美國表達和平解決爭端的建議。

  美國一方面在聯合國揮舞橄欖枝,另一方面又對新中國發出戰爭恐嚇。1月29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授權美國總統「在他認為對確保和保護臺灣和澎湖列島不受武裝進攻的具體目標是必要的之後,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同時,美國第7艦隊的主力也向臺灣海峽和浙東海面集結。

  在這個嚴峻時刻,如果任何一方堅決要打,大陳海域都將出現嚴重局面。但中、美、蔣三方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克制的態度。1月21日彭德懷主持臨時軍委會議 , 討論浙東戰局,認為下一步可打披山,然後攻南麂山島。浙東前線三軍部隊乘著攻克一江山島的高昂士氣,積極準備攻打大陳島。前線將士躍躍欲戰,毛澤東卻十分冷靜。當彭德懷報告攻克一江山島僅3個小時即結束戰鬥時,毛澤東說 :「這在軍事上是個勝利 , 但從政治上考慮,其影響與後果如何?還要觀察。」2月1日,海軍司令部向軍委請示使用海岸炮兵打擊大陳之敵。2日毛澤東批示:「在蔣軍撤退時,無論有無美 ( 艦 ), 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帶射擊,即是說,讓敵人安全撤走,不要貪這點小便宜。」於是,浙東前指撤銷了繼續攻擊大陳之敵的計劃。

  蔣軍撤離大陳島的前前後後

  在與蔣介石磋商大陳撤退的過程中,從1月23日起,美國政府命令第7艦隊從菲律賓、日本、香港等地相繼調遣「中途島」號、「大黃蜂」號等5 艘航空母艦、32艘驅逐艦、100餘艘可供登陸的其他艦艇駛往大陳島東南海域。美國空軍第18航空隊的轟炸機和第13航空隊的戰鬥機群也到達大陳海域上空。但是艾森豪總統沒有下達命令,所以艦隊不能採取行動。而總統只有根據臺灣方面提出援助請求,才能發布命令。蔣介石還在要求美國協防金門、馬祖的問題上與美國政府糾纏,使美國官員感到很不耐煩。2月4日,當顧維鈞再次到美國國務院交涉時,副國務卿胡佛不客氣地對他說:大批的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已經進入戰位,也許再等不了24小時了。因為海軍艦艇上沒有安排輪班軍官,許多人不得不連續值班。艦隊司令向政府提出:如果24小時內接不到命令,他有可能將艦隊撤回衝繩基地。這樣,蔣只得接受了美國的建議。

  7日,蔣介石發表《告海內外同胞書》,宣布「撤退大陳駐軍,移至金門、馬祖」。此時,蔣介石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他也明白靠自己的力量保不住大陳,但是他的「盟友」美國人在關鍵時刻又一次出賣了他。強大的第7艦隊遊弋在臺灣海峽,只是用來幫助他撤退的。沒有實力,蔣只好任人擺布。

  2月6日,臺灣「國防部」下令實施「金剛計劃」,由中美聯合執行大陳地區軍民總撤退行動。為了執行這個計劃,蔣經國2月2日來到大陳。他的任務是巡視大陳情況,安定人心。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他敢於來到戰區,使國民黨官兵感到了一絲安慰。他在大陳的街上看望民眾,表示關懷。其實他自己也很不安心,不知何時才能安排撤退。本想回臺灣匯報情況,又怕自己的離去動搖軍心,所以他要身先士卒,在貓耳洞和士兵共度夜晚。

  7日,海上出現了美國軍艦,大陳國民黨軍搭起浮橋,用登陸艇、舢板和機帆船接駁軍人和民眾上艦。8日上午,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蔣介石次子蔣緯國也率領臺灣艦隊到達大陳,指揮撤退。撤退基本完成後,2月10日早晨,蔣經國帶領部分將領、美軍顧問、記者和士兵,在山頂舉行最後一次升旗儀式。蔣經國表情肅穆,他心裡明白,這幅青天白日旗幾天後就會被解放軍踩在腳下,再想回來是遙遙無期了。走到碼頭時,山上傳來工兵爆破的聲音。劉廉一在駐守大陳期間,指揮國民黨士兵日夜構築工事,山上、水際、灘頭,堡壘溝壑縱橫,山裡也構築了坑道和火力點。可以想像,如果解放軍再次發起大陳登陸作戰,其困難程度和傷亡肯定會超過一江山之戰。現在的撤退,使劉廉一半年多的努力在一天之內化為烏有,他悽然說道:「費了這麼多的心血,一下子什麼都完了,鬧了一場空。」2月13日,大陳撤退的船隊全部到達臺灣。

  美蔣聯合組織大陳撤退期間,浙東前指一直密切監視。在頭門山炮兵陣地,戰士們可以看到海上龐大的美國軍艦,美軍飛機在海面上盤旋。大家頭一次看到如此強大的美國艦隊,心情難免緊張。按照軍委嚴格掌握對美帝國主義的政策 , 既不主動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衛原則,各部隊嚴陣以待,但一炮未放。發覺大陳敵人撤逃後 , 張愛萍司令員、王德參謀長命令部隊分乘 20 艘船艇 , 在海軍掩護下 , 於2月13 日登陸大陳島。

  大陳撤退後,國民黨軍在浙江沿海僅剩一個南麂山島。雖然臺灣方面建議將該島與金門、馬祖作為一個「島群」來防禦,但美國政府拒絕了蔣的要求。2月22日,華東空軍轟炸南麂山島。無奈之下,2月25日,國民黨海軍艦艇接應守島的四千國民黨軍和兩千民眾撤離。26日,解放軍登上南麂山島。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第一次臺海危機」是如何化解的

  乘著浙東勝利的大好形勢,粟裕總參謀長召集會議, 研究華東沿海島嶼作戰問題。5日,總參謀部向中央軍委上報《關於攻打金門、馬祖的設想》的報告。彭德懷同意先打馬祖,請示中央。3月14日毛澤東批示 :「馬祖及其他任何島嶼敵人撤走時,我均應讓其撤走,不要加以任何攻擊或阻礙。」

  美蔣雖然成功組織了大陳撤退行動,但畢竟是一個失敗的象徵。美國政府也擔心解放軍會乘勝攻擊金門、馬祖乃至臺灣。杜勒斯訪問東南亞,在同緬甸等國首腦會談時,一再表明美國決心保衛臺灣和澎湖,希望能將這一信息傳達給毛澤東和周恩來。3月10日他向艾森豪總統匯報時指出:「臺灣海峽的形勢,比我訪問前所設想的嚴重得多。中國共產黨人決意佔領臺灣, 放棄金門、馬祖不能中止這種決心。如果我們要保衛金門、馬祖,我們將要使用原子武器。」但是杜勒斯無法回答一個嚴酷的問題:如果受到攻擊,蔣的軍隊能有多大忠誠?

  艾森豪也感到緊張。白宮智囊預計3月15 日至25日是最危險的日子。如果解放軍突然對金門、馬祖發動兩棲進攻,有可能取得勝利。艾森豪決定採取強硬立場。3月16日的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問:「在亞洲的一次全面戰爭中,美國會不會使用戰術原子武器 ?」 他回答說:「在對付一個嚴格的軍事目標上 ,是 。」

  美國公開的核威脅,引起毛澤東高度重視。3月21日到31日,中共中央召開會議,研究國際緊張局勢。毛澤東在兩次講話中強調:「我們必須準備應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今後帝國主義如果發動戰爭,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進行突然襲擊。」華東軍區和空軍加強了空情監視,在有關空軍基地增加進入一等戰備的飛機數量,研究了以保衛上海為主的防空作戰的戰術與指揮問題。一時間,華東沿海地區再次進入戰備狀態。臺海危機一觸即發。

  由於美國的介入,使臺海局勢複雜化。中共中央決定改變策略,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以緩和緊張局勢。1955 年 4 月,周恩來總理到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參加亞非會議。23日,他向各國記者發表了簡短的聲明:「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和緩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這是中國政府發給美國的一個信號。中國正處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時期,需要和平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美國雖然對中國進行封鎖和禁運,但經過韓戰的較量,也不敢貿然對中國大陸發動戰爭。美國政府把握住了這個機會。5月,杜勒斯在維也納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託夫會晤,他建議蘇聯對中國共產黨人施加影響,而美國對國民黨人施加影響,大家同意不使用武力解決問題。8月1日,中美在華沙開始大使級會談,美國政府終於坐下來,與新中國商談兩國關係中的具體問題了。被美國稱為「第一次臺海危機」的局面緩和下來。艾森豪在這幾個月中,領略了毛澤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術。他感慨地說:「路途坎坷,要有忍耐的勇氣啊!」

  在三方博弈中,唯一的輸家是蔣介石。大陳島的撤退不僅使國民黨失去了反攻大陸的一個重要基地,也使他徹底喪失了東南沿海的戰略主動權。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還敦促他放棄金門、馬祖。一次次地在關鍵時刻被美國出賣,使蔣介石悲憤交集,刻骨銘心。回想1949年撤離大陸之時,還幻想依託海空優勢,先封鎖大陸,然後進行反攻,然而到了1955年,他不僅被擁有現代化裝備的解放軍打得連連敗退,連臺灣本島的安全也要仰仗美國軍事力量的庇護。這個實力轉換的過程,只有短短5年。

  蔣經國離開大陳之前還信誓旦旦:「我們還要打回來!」但士氣低落的國民黨官兵,誰還相信蔣家父子的空話呢?他們只有對著海峽遙望,期盼有朝一日兩岸統一,回到家鄉落葉歸根。

相關焦點

  • 彰化縣長:臺海要和平 不要再發生臺海危機
    她也特別提到,近期兩岸關係緊張,以古鑑今,沒人希望引發戰事,希望臺海和平,不要再發生臺海危機。彰化縣紀念金門八二三戰役62周年大會,今天在花壇鄉麗園大飯店舉行,邀請轄區內當年參戰官兵一同向當年陣亡的將士表達崇敬與追思,彰化縣長王惠美代表縣府出席向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及其22分會的參戰官兵致意。
  • 當你在貪贈品小便宜時,這群人已經開始悶聲發大財了
    當下是一個逐利的社會,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有便宜肯定都是要佔的,而如今有很多商店老闆就是開始利用這一點做起了文章,就比如你在貪購物時贈品的小便宜時,這群人就應經開始悶聲發大財了!如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商店老闆們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辦法營銷,而基於人們貪小便宜這一點,贈品營銷就應運而生!贈品營銷可不是簡單的隨便送點贈品就行的,想要做好贈品營銷,讓店鋪火爆從而賺得盆滿缽滿,其中可是大有講究的!首先在贈品的挑選上就有很大的講究,不能隨便拿一些自己都賣不出去的商品做禮物,贈品的挑選要有以下幾個特性!
  • 這幾個月份出生的人,他們從來不會去佔小便宜,有時寧願自己吃虧
    你貪人家利息,別人就貪你本金。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喜歡愛佔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你想著吃虧的時候,就會贏得別人。這幾個月份出生的人,他們從來不會去佔小便宜,有時寧願自己吃虧。四月份這個月份出生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吃點虧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他們定然是不會去佔便宜的,因為沒有什麼意思,自己也不想要去佔便宜,沒有這個必要,一點點的便宜對於他們來說,不放在眼裡。他們就是這樣,不愛佔人便宜而且是那種性格上很真特別的講究,特別的有意思,在相處上心思也比較純。
  • e趣商城崩盤跑路,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
    簡而言之,在e趣平臺上購買了指定的增值產品之後,您可以批發價格購買該平臺的兩種產品,然後可以將這兩種產品委託給該平臺以幫助銷售。然後,您共享的新C端或擴展C端將產生新的購買行為,即購買您寄售的商品,您將獲得批發價與售價之間的利潤差。聽起來很可靠,實際上這是一個騙局。
  • 前臺軍少將:現在的煙硝味 比當年臺海危機還嚴重
    前臺軍陸軍少將於北辰表示,我現在聞到的煙硝味,比當年臺海危機還嚴重。於北辰在《將軍晚點名》直播節目中表示,96臺海危機時,他剛好在馬祖前線擔任情報官,每一挺50機槍都是裝滿子彈,只要雷達站發現光點,都要開槍,若不開槍就會被軍法審判,這是當年臺海危機所面臨的實際狀況。
  • 24年前臺海危機之際,我們是否有能力永久解決臺海問題?
    臺海問題一直是我們的一塊心病,24年前臺海危機爆發後,我們先後在1995年和1996年在東部沿海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給了對岸一個強有力的震懾,穩住了當時的臺海局勢。
  • 一個人,不貪小便宜,才是真正的精明
    或許人性之中的貪婪是我們誰都抹不掉的東西,得到了一縷光芒就想要擁抱整個太陽,仿佛這是所有人心底最原始的渴望,誰都無法滿足自己內心的那道缺口。但貪小便宜的人,往往都會吃大虧,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的,捷徑雖好,卻會讓你未來的成功輕易破碎,人在做,天在看,一個人,不貪小便宜,才是真正的精明。
  • 1951年12月,毛主席在讀了一篇文件之後,大發雷霆。並立即做出了批示
    1951年12月,毛主席在讀了一篇文件之後,大發雷霆。並立即做出了批示:「黃逸峰打擊報復、壓制批評,這件事輕要開除出黨,重要公審判刑!」 這份文件究竟是什麼呢?能讓主席如此生氣!1951年12月3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篇《上海華東交通專科學校存在混亂現場》的文章。
  • 臺海危機升高,國民黨議員林昭賢:連小學生都擔心
    臺海危機在臺灣引起民眾不安,中國國民黨桃園市議員林昭賢表示,他兩個小孩,一個小學三年級,一個小學五年級,有天從學校回來流露出煩惱憂心,擔心打仗怎麼辦?「爸爸會被叫去當兵」。林昭賢認為,世代不同,想法也不同,他們這一代也經歷過1996年臺海危機,對於現在臺海情勢一點不陌生,大人幾乎都麻痺,多半都不會緊張,但是年紀更小,更容易受到媒體報導影響,如果執政黨刻意操作,不利於國民黨發展。
  • 趣聞|於北辰:我現在聞到的煙硝味 比當年臺海危機還嚴重
    前陸軍少將於北辰表示,我現在聞到的煙硝味,比當年臺海危機還嚴重。於北辰在《將軍晚點名》直播節目中表示,九六臺海危機時,他剛好在馬祖前線擔任情報官,每一挺五O機槍都是裝滿子彈,只要雷達站發現光點,都要開槍,若不開槍就會被軍法審判,這是當年臺海危機所面臨的實際狀況。於北辰憂心說,「我現在聞到的煙硝味,比當年九六臺海危機還要嚴重。」
  • 新中國誕生後,出現了6次臺海危機,解放軍是如何應對的
    新中國誕生後,臺海地區多次出現局勢嚴峻的情況。在這些危機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充分,不懼外部勢力幹涉,敢於亮劍,因此一直掌握著臺海局勢的主動權。 臺海危機的具體情況,我們來回顧一下:
  • 莫貪小便宜 NB國產996復古鞋真假鑑別
    莫貪小便宜 NB國產996復古鞋真假鑑別 2013年08月19日 06:30作者:沈明威編輯:沈明威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資訊頻道8
  • 第一次聽到有人喊「毛主席萬歲時」,警衛看到毛澤東眼睛溼潤了
    我想起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你們不把我當領袖不行,可是總把我當領袖也不行,我受不了……」這句話是對我們許多衛士和警衛戰士講的。是在他休息時,同我們聊天開玩笑,我們有的人拘束,他講了這段話。我第一次聽到群眾喊毛主席萬歲,是1947年夏天的事。我說的第一次,不包括平時開群眾大會呼口號,而是指群眾面對毛澤東自發的歡呼聲。
  • 生存智慧:不要佔小便宜,學會厚德載物,你的後半生才會越來越好
    很多人都覺得佔點小便宜無傷大雅,卻忽略了這種行為只會讓身邊的人遠離你,不貪圖便宜是一個人的教養,而那些知進退,懂退讓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緣好。古文中提到: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方能多福善終,反之貪圖便宜者,最易反噬,貪圖一時的小利,沒有長遠的目光,日後必丟大利。
  • 蘇起批蔡英文「太躁進」:大選激情過後,美國保障就不存在了
    臺海局勢緊張,臺當局陸委會前主委蘇起今天受訪表示,中美之間有很多架要吵,但是臺灣不要捲入其中,美國選舉激情總會過去,這段時間我們配合美國激情演戲,但是在激情過後,美國也要往前看,大選之後美國的保障就不存在了,最後受傷的還是我們。
  • 臺海是否發生震蕩?臺學者:關鍵看這些
    「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莫健今年3月初竄訪臺灣,傳出曾向多名民代提出「臺海情勢震蕩,臺灣需要備戰」這樣的警訊。臺灣學者柯義龍指出,莫健示警或許是掌握相關信息,但就現況來看,短期內臺海震蕩的可能性低,不過,也並非沒有可能。
  • 1911年,毛主席提出了自己最早的政治主張,也第一次拿起了槍
    這一年,毛主席走出了家鄉,來到了長沙,第一次接觸了新世界,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第一次拿起了槍,完成了自己從一個書生到一個戰士的轉變。雖然我們很少看見主席拿槍的樣子,但是主席的的確確是當過兵的…… 初到長沙
  • 綠營前「國防部長」:解放軍透過軍演封鎖臺海將是臺灣危機
    蔡明憲以曾任「防長」的事務經驗,點出臺灣軍事政策目前面臨的挑戰及弱點,有幾項危機,包括:解放軍可能透過軍演,陸續封鎖臺海周邊,影響臺海交通及臺灣防衛縱深、解放軍軍機潛艦及飛彈侵攻臺灣海空域,以武促統;大陸在網路及資訊戰的滲透,可能竊取臺灣軍事機密等。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舉國歡騰,毛主席卻曾囑咐航天人:不要驕傲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是異常艱難的,大家可能聽說過毛主席7個月不吃肉全身浮腫的故事,1959年到1962年, 是共和國歷史上被稱為「三年困難」的時期,我國航天事業正是在這最困難的時期誕生的,那年代研究火箭衛星,投進去的可是全國人民的口糧,當時也有專家對航天事業發出質疑,毛主席對航天人始終只有一個要求,把中國的衛星放上天。
  • 1996年臺海危機,臺灣百姓紛紛兌換美元,飛往美國
    新中國建立初期,粟裕在臺海集結50萬大軍,曾準備解放臺灣,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臺灣基隆,高雄港,遊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當時解放軍海空軍力量弱小,不得不擱置解放臺灣的進程。1979年,大陸方面開始改變對臺戰略,並停止炮轟金門,希望和平解放臺灣,兩岸的關係也逐漸緩和下來,民間的商業往來也逐漸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