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部公布的「網絡動漫黑名單」引發網絡上哀鴻遍野,漫友們紛紛吐苦水「以後沒得看了」、「總不能看煮羊、打熊吧」……
長期以來,中國的動漫市場都被日本、歐美動漫產品佔據,雖然近年來國產動漫有所發展,但缺乏精品力作,推出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一些高票房的動漫產品飽受「誤導兒童」的詬病,網絡自製動漫也被冠以「抄襲日風」之嫌。
引進的受限制,國產的沒意思。網友們的吐槽反映出動漫創作與播出的哪些問題?「黑名單」是不是給原創動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動漫又該以什麼樣的風格走向世界?「黑名單」的公布讓廣大漫迷們陷入觀影窘境,更引發了人們對此深深的思考。
重拳出擊 文化部發布「網絡動漫黑名單」
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淨化網絡文化環境,近日,文化部重拳出擊,對違法違規網際網路文化活動依法進行了查處。據查處結果顯示,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搜狐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29家網絡動漫經營單位被依法給予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漫畫島」、「灑灑動漫網」等8家擅自從事網際網路文化經營活動或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並提供含有違規內容的網絡動漫產品的網站被依法取締。同時,文化部還公布了包括《東京殘響》、《blood-c》、《學園默示錄》、《死亡代理人》、《寄生獸》、《骷髏人》、《another(替身)》、《地獄刑警》、《爆炸頭武士》、《東京食屍鬼第二季》、《刀劍神域第二季》、《東京ESP》等在內的首批38部含有違規情節的網絡動漫產品。
據報導,文化部此次公布的「黑名單」主要涉及三類動漫產品:一是含有暴恐內容,宣揚以暴制暴思想,美化暴力、恐怖襲擊和犯罪活動;二是畫面血腥恐怖,令正常人極度不適;三是以色情元素吸引眼球,格調低俗不堪。之所以公布這一名單,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劉強表示,主要目的是明確導向,明確「底線」和「紅線」,指導動漫網站的內容自審和動漫產品的引進,同時為文化市場信用監管工作積累經驗。而且,今後將進一步加強網絡動漫市場監管,健全「黑名單」制度,對屢查屢犯的動漫經營單位,將依法加大處罰力度,停止其網絡動漫提供服務,直至吊銷其經營許可證;及時公布網絡動漫產品「黑名單」,依法要求動漫網站停止提供。
呼籲分級 動漫不是兒童專利
根據通報的「網絡動漫黑名單」不難發現,38部動漫產品基本都是日本動漫。為什麼日本動漫成了重災區?西安美術學院影視動畫系主任史綱直言:「原因就在於日本的『全民動漫』文化。在日本,動畫不只是給孩子們看,實際上許多番劇是面向成年觀眾的。」
日本的動漫文化產業相當發達,佔據著世界動畫主流的半壁江山。在日本,動畫廣域流傳,從三歲幼童到耄耋老人都可以是動漫迷,而且,日本動畫內容題材沒有限制,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男女老少等等,內容題材可以涉及宗教、政治、愛情、戰爭等各個方面,限制級的動漫也不在少數。至於同樣的動漫為什麼一到中國就成了「禁片」?史綱介紹:「日本動漫影片是分級制,一些成人化的動漫新番不會在少年兒童中傳播,而是安排在凌晨播放,選擇這個時段也是一種有效規避。但是,我國的動漫定位主要是青少年,而且目前我們還沒有明確提出分級制度,加上網絡傳播的開放性,孩子們難免會接觸到不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動漫影片。從我們的國情來看,文化部這一舉措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從對青少年兒童的保護來說出發點很好。」
儘管人們對公布「網絡動漫黑名單」的初衷表示理解,但網絡上對此的吐槽卻遠遠多於點讚。網友「唇白澀」說道:「我感覺我沒有動漫可以看了。我都二十了,你不能總讓我看喜羊羊吧?」
其實,近年來,我國成年動漫迷的隊伍逐漸壯大,而這次黑名單的「受害者」不僅是廣大中小學生,更多的是八十、九十年代的成年人,所以,「一刀切」的做法讓許多大齡漫迷難以接受,網友們一邊抱怨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懶政」同時,更多地呼籲要分級不要封殺。網友「flag屹」說:「為啥要封?俺們這些大叔們看什麼啊?分級制度到底有沒有可能執行?」網友「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也表示:「這樣只堵不疏的政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都網絡時代了,只要人不死資源永遠會有。應該給文化產品實行分級。」對此,西安高新區創意產業發展與促進辦公室副主任李東升也表示支持:「無規矩不成方圓。動漫的本質就是視頻,本身就具有電影的元素,應該進行分級制的引進和播放。這不僅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有助於發展繁榮我們的動漫產業。」
弘揚傳統文化 原創動漫要傳遞正能量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類似布卡漫畫、漫庫等動漫類APP層出不窮,騰訊、搜狐、愛奇藝、樂視、迅雷等各大網絡視頻網站也紛紛開設了動漫頻道,動漫成為繼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之後第四大內容板塊。但是,根據《動漫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4》,百度搜索風雲榜動漫榜單前25名中,有16部日本動漫產品、6部國產動漫產品、2部歐美動漫產品和1部其他國家動漫產品,市場份額分別為64.0%、24.0%、8.0%和4.0%。這一數據雖然比上一年度數據中中日份額差有所減小,但日本動漫依然牢牢佔據絕對地位。那麼,「黑名單」發布後,國產動漫是不是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原創動漫又該如何發展?
作為動漫產業的培育和促進者,從業十多年的李東升表示:「對動漫的梳理整頓是有必要的,因為動漫產業除卻經濟屬性,歸根結底還是文化產品,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黑名單』雖然是對部分引進動漫的整頓,但同時也對國內動漫企業的開發創作明確了方向,我們應該自覺摒棄暴力、恐怖、色情等不健康內容,多開發一些符合核心價值觀、具有正能量、能夠激發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動漫。」
對於國產原創動漫今後如何發展,史綱認為:「動畫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符號承擔著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中國有著豐厚的文化歷史資源,在創作過程中,動漫作者可以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為基礎,充分利用剪紙、木刻版畫等極具中國文化元素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動畫更具美感、更具生命力、更容易被觀眾認可。這樣,在發展中國動漫的同時,也通過動畫語言傳承和弘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網絡動漫黑名單」
1.《東京殘響》
2.《blood-c》
3.《學園默示錄》
4.《死亡代理人》
5.《寄生獸》
6.《骷髏人》
7.《another(替身)》
8.《地獄刑警》
9.《爆炸頭武士》
10.《東京食屍鬼第二季》
11.《刀劍神域第二季》
12.《東京ESP》
13.《東京暗鴉》
14.《鬼泣》
15.《記憶女神的女兒們》
16.《新妹魔王的契約者》
17.《進擊的巨人》
18.《屍體派對》
19.《噬血狂襲》
20.《死亡筆記》
21.《亡靈幻境(死囚樂園)》
22.《約會大作戰第二季》
23.《心理測量者》
24.《女惡魔人》
25.《日在校園(schooldays)》
26.《妖精狩獵者》
27.《妖精的旋律》
28.《highschool(惡魔高校)》
29.《百花繚亂武士少女》
30.《美少女死神還我H之魂!》
31.《女生萬歲第二季》
32.《我的狐仙女友》
33.《無賴勇者的鬼畜美學》
34.《櫻通信》
35.《暗殺教室》
36.《黑執事3》
37.《大劍》
38.《吸血鬼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