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待過的人總有一些美好的回憶,上山摘野果子、下水摸魚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情。就是現在人過中年了,回到家鄉看看那些曾經玩耍的地方,都能引起一連串美好的回憶呢。就是當下在農村如火如荼地挖野菜熱潮,那些都是幾十年前窮人家孩子才會幹的事情,如今都已經擺上檯面,地裡的野菜無不成為稀罕貨了。
還有一些農村娃的玩具,山裡的小果子,其中不少都被發現了社會價值,成了時代發展下的稀罕貨了。前幾天筆者在村裡看到一株刺天茄,瞬間想起了當年採摘它果實玩耍的情景,沒想到這種野果子現在都有人種植了。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灌木叢裡的小西瓜,兒時拿來當玩具,殊不知是珍貴的「哈麻香」。
刺天茄的果實非常有特色,長出來沒成熟的時候就像個迷你的小西瓜,小時候常摘來當扔人的子彈。那時候為了摘這種「子彈」,都要爬到小灌木叢裡去採摘,常被刺天茄的刺扎得大叫,當時也沒搞明白為啥這種小西瓜就專門長在灌木叢裡。直到長大之後才對這個問題有了個所以然的了解。那時候因為被刺天茄的刺扎多了,至今對它依舊印象深刻。
刺天茄的果實進入成熟期之後,綠色的小西瓜會轉變成通紅色的小果子,看起來十分誘人。但村裡老人總囑咐我們,刺天茄的果實可摘來完,卻不能拿來吃,但總有幾個饞嘴的夥伴偷偷地吃。現在想起來,可還有一陣後怕,只因筆者了解到,刺天茄的果實是可入藥治病的,但是藥三分毒,這誘人的果子吃了可能中毒,因劑量不同出現不同的反應。但大多數人還是老實聽著老人的囑咐,對刺天茄只摘來玩耍而已。
要不是這次筆者再見到刺天茄,也沒有機會去翻閱刺天茄的相關資料,得以更進一步地了解它。其中多處中草藥書籍中均以「哈麻香」的名字對刺天茄作記載,在《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中已有記載:「微苦,寒,有小毒。」入心、肝、腎三經。在《雲南中草藥》中記載刺天茄鮮果搗爛敷在牙痛處可治牙痛。在諸多民間用法當中,也有用刺天茄治牙痛之說法。實際刺天茄的藥用價值主要表現在鮮果和根莖上。
現在反過來看,這刺天茄可治牙痛,但為何老人說有毒不能拿來吃呢?筆者更詳細對刺天茄果實進行了解之後發現,其實刺天茄果實的果皮含有跟龍葵所含的毒物一樣,都含有龍葵鹼,而這龍葵鹼是不可食用的。科學數據證實,食用過量龍葵鹼可引起急性中毒。那麼從毒性來看,刺天茄是不可隨便食用的,毫無食用價值的野果。但它卻是價值珍貴的「哈麻香」,藥用價值很高。不知各位是否認識這種珍貴的小西瓜呢?你們當地有啥用法呢?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歡迎留言多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