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肖意
七月裡,豔陽天。
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曲灘村頭,一車車混凝土倒入已紮好鋼筋的房屋基礎中,看著盼了很久的房子終於開始建設了,65歲的劉玉清高興地合不攏嘴。
「多虧了深圳市貿促委駐村工作隊的薛遠鵬隊長,沒有他的幫助,我不敢想還能住上自己的新房。」劉玉清開心地盤算著,「如果順利的話,8月中旬就可以搬進新房子啦。」
劉玉清是曲灘村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的47戶143名貧困人口之一。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住房就業上學等民生問題……提起薛遠鵬,曲灘村沒有跟他不熟悉的村民,沒有他不清楚的村民村情。
作為深圳市貿促委派駐曲灘村的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隊長,到崗駐村一年多來,這個西北漢子一頭扎入基層、融入群眾,按照深圳市貿促委的要求,堅持黨建引領,多措並舉,全力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壯大集體經濟,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努力提升農村綜合治理水平,熱心幫助困難群眾和殘疾人員,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無房貧困戶,將圓住房夢
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曲灘村民眼中,借住在出嫁女兒家中的劉玉清,這輩子可能都無力建起自家的房屋了。
劉玉清夫婦都在60歲以上,沒有勞動能力。在珠海打工的兒子因文化水平較低,工資也是常常入不敷出。為了生活,劉玉清之前一直給一家物業公司做保安,夫婦一直在河源市租房居住。去年,因為年紀大了,保安工作也做不成了,家裡沒房子,老兩口只好借住在女兒家裡。
脫貧奔康路上不能讓一個群眾掉隊,要把黨的溫暖送到每一個貧困群眾的心坎上!
在詳細了解劉玉清家庭情況後,薛遠鵬立即向深圳市貿促委匯報,得到單位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要求駐村工作隊在政策範圍內全力為該貧困戶解決住房問題。
有了單位的重視和支持,薛遠鵬幹勁更足了,他多次上門找劉玉清,詳細介紹了2019年東源縣鼓勵無房貧困戶建房的幫扶政策,鼓勵他要充分珍惜和把握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在村裡修建一套養老的房子,改變長期租住、借住的現狀。
沒有獨立宅基地、缺少建房資金……薛遠鵬與村兩委幹部前前後後為劉玉清選擇了4塊建房用地,最終在他菜地附近找到一塊合適的建房用地,並做通了菜地涉及到的其他3位村民工作;薛遠鵬還和村黨建指導員陳可光一起籌集了6500元,幫助劉玉清支付了土地轉讓款。
建房用地問題好不容易解決了,但新問題又出現了。因為該地塊施工作業面小、施工難度大、高速涵洞限高導致施工機械無法入場、建房總價低等原因,薛遠鵬聯繫的多個建築施工隊都不願承包這個工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方努力,最終,被薛遠鵬執著勁頭感動的一家本地施工隊願意接活,劉玉清的房子終於開始建設了。
「薛隊長是個好人,比親人對我們還好,幫我們實現了住新房的夢想,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劉玉清的愛人何貴嬌激動地告訴記者。不遠處,忙乎著的劉玉清看著剛剛完成的新房地基,擦了一把頭上的汗水,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重點貧困戶,確保不返貧
高國強是曲灘村的重點幫扶貧困戶,家裡共5人,人口多,勞動力少,兒子高小亮因為車禍裝了義肢,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兒媳婦離家出走多年未歸,家中還有一個4歲的孫女,全家收入來源主要依靠63歲的高國強和兒子平日裡打散工,另外耕種有3畝地、養了50多隻雞,屬於重點幫扶鞏固對象。
結合高國強家的實際情況,薛遠鵬在市貿促委支持下,為高家開出扶貧「藥方」,想方設法提高其家庭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首先要讓高國強一家的生活有基本保障。薛遠鵬多方努力,妥善解決了高國強兒媳婦離家出走多年但沒辦理離婚手續無法辦理低保的問題,在鎮民政部門和村裡協助下,最終為高國強一家辦理了低保。
打散工時,高小亮不小心摔了一跤,義肢損壞了,無法維修,但更換一個新的義肢要價1萬多元,況且醫保無法報銷,而高家也拿不出這個錢。得到該消息後,薛遠鵬積極爭取深圳市貿促委的支持,使用單位自籌資金為高小亮更換了新的義肢,並針對高小亮的實際情況,經多方協調,為其爭取到鎮裡三防值班的公益崗位,幫其實現了穩定就業。
「薛隊長對我們一家很好,解決了我們的實際困難。」高國強拉著記者的手反覆說,「衷心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感謝深圳市貿促委多年來的無私幫助,我們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實施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
曲灘村地處一江兩岸。美麗的東江帶給曲灘村秀美風光的同時,也因生態保護制約著村裡的經濟發展。
如何發展適合曲灘村的環保產業,快速提升村集體經濟,是市貿促委、薛遠鵬和前任駐村隊長思考最多的問題。
「5年來,市貿促委堅持黨建引領,多措並舉,全力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薛遠鵬說,市貿促委先後籌集並投入各類幫扶資金910萬元,按照「一戶一策」的精準扶貧模式,探索實施了光伏電站、黃牛和土雞養殖、資本性投資入股、種養生產資助、村基礎設施建設等一大批產業和民生項目,推動曲灘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16年的5萬多元增長到目前的31萬元,貧困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不足4000元提升到目前人均14913元,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不斷增強。
「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薛遠鵬說,為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脫貧質量,壯大集體經濟,打造農業旅遊亮點,確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無縫對接,深圳市貿促委結合村集體發展意願,充分利用曲灘村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條件,全力幫扶曲灘村積極推動荷花蓮子產業和精釀啤酒坊項目。
「我們利用村裡60畝無法耕種的土地,建設荷花池和步行棧道,探索發展特色荷花蓮子產業和特色農業旅遊觀光項目。」薛遠鵬說,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了立項審批,預計總投資230萬元,計劃今年8月動工,11月底前完成項目建設。
「7月30日,咱們村裡的義合精釀啤酒坊項目正式投料試產了,8月中下旬就有啤酒喝啦。」薛遠鵬告訴記者,「作為促進消費扶貧的一項工程,該項目計劃投資70萬元,預計今年8月份建設完成並開始生產,屆時可為曲灘村直接增加10多個就業崗位,並帶動周邊餐飲、旅遊觀光、特色民宿產業發展。」
「疫情對於曲灘村培育多年的竹鼠特色養殖產業是滅頂之災,也給竹鼠養殖貧困戶脫貧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薛遠鵬說,今年3月6日,鎮裡統一組織對存欄的489隻竹鼠進行了無害化填埋處置,造成竹鼠養殖貧困戶直接損失約24萬元,貧困戶一下失去了發展方向,並且存在重大的返貧風險。
「一定要迅速平穩完成竹鼠特色養殖產業轉產。」看到高官新等養殖貧困戶們難過、茫然的表情,薛遠鵬在心裡暗暗發誓:結合實際為貧困戶儘快尋找新的致富產業,絕不能讓疫情影響任何一名貧困戶的脫貧奔康進程。
薛遠鵬迅速梳理了疫情對全村貧困戶帶來的影響和衝擊,詳細向市貿促委進行了報告。市貿促委黨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策,出臺了詳細的復工復產和特色養殖轉產工作方案,籌措安排17萬元轉產補貼資金,幫助貧困戶立即開展香菇大棚種植、土雞養殖和入股縣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等轉產項目。
轉產項目早建成一天,貧困戶的損失就少一天。
為了爭搶轉產時間,降低轉產成本,幫助貧困戶獲得更大收益,薛遠鵬在辦理縣轉產補貼手續的同時,通過網際網路採購平臺,幫助貧困戶改造竹鼠養殖場地,購置香菇種植設施和香菇菌棒,修建養雞圍欄、雞舍及購置雞苗,並赤膊上陣,負責收貨、運輸、安裝,為轉產搶得了時間,將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竹鼠填埋處置後1個月內就完成全部轉產工作,實現了快速轉型、快速見效。目前,2戶貧困戶已走出疫情影響,新的產業也慢慢開始取得收益。
美麗的東江從曲灘村中穿流而過,街道寬敞整潔,村民房屋白牆黛瓦,在藍天碧水間煞是好看;新修建的文體廣場、汙水處理廠等民生工程,讓這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在「蝶變」中煥發無限生機。
(作者: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