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相信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這是後人對晚清名臣曾國藩的評價。30歲之前的曾國藩,可以用愚鈍來形容,但30歲之後,他卻一改之前的形象,讓眾人刮目相看,甚至後來更是有了「半聖」的稱號。
31歲,破而後立,堅持2大法寶
31歲的曾國藩已經在京城發展了,當時的他面對「權貴滿地走,官員多如狗」的京城,可謂是眼花繚亂,還一度迷失了自我。吃喝玩樂、虛偽、圓滑,這是後來的曾國藩對31歲自己的形容詞。
但也是在這一年,曾國藩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發誓要成為一代聖人。立志成聖的曾國藩不只是說說而已,他還堅持兩件事,也正是這兩件事,讓他的夢想成真。
堅持早起,寫日記,反省自身
曾國藩說:「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幹什麼呢?」
一個人想成功,一定要有一個特質:自律。
曾國藩在立志成聖之後,就一改往日懶散的習慣,每日早起,給自己定下具體的計劃。他曾說:「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早起是應該做的第一件事。
而在一天結束後,他還會寫日記來記錄今天一天的所作所為,然後自我反省,哪些事做得不好,哪裡應該完善,並不斷告誡自己,下次要怎麼做。通過寫日記反省的方式,曾國藩很快就改掉了自己的很多毛病。
這也讓他離成聖更進一步。
堅持讀書,效法古聖賢
資質平庸的人,唯有讀書才能讓你的心思變得通透。
曾國藩知道自己資質平庸,別人讀個兩三遍就會的文章,他可能要背一天,但這並不能澆滅他成聖的決心。
在通過寫日記發現自己的不足後,就開始苦讀歷史經典,在上面學習古人的解決方法,然後自己再去實踐試錯,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勤能補拙!
於是曾國藩給自己定下十二條課程,所謂,笨鳥先飛,資質平庸者,唯有讀書加反省,才能讓你的心思變通透聰明。
後來靠著這兩個辦法,曾國藩逐漸向著「聖人」的方向前進,雖然最後他只獲得個「半聖」的稱號,但他的成就值得我們讚揚。我們都不是天才,想要成功就不能總想著一步登天,再聰明的人也需要學習,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愚人近人獨服曾國藩」,只是曾國藩之後再無曾國藩,無數人想學也不得法門,殊不知他的一生思想感悟、沉浮起落、人生意義全都藏在他的文字之中,想要了解曾國藩的,可以看看這本《曾國藩全集》。
這一本書包含了曾國藩一生的智慧。學習曾國藩的為人為官,識人識事之術。現在僅需79元即可把曾國藩全集全6冊帶回家,喜歡的朋友不容錯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