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國大通 李大治
疫情在歐美國家的快速蔓延,各國政府紛紛主動或被動的採用封城鎖國,停工停產等防控措施。這些措施對防控疫情是非常必要的,但由於各類經濟活動的停擺,以及停擺的時間可能長於原計劃,全球經濟衰退看來已很難避免。
經濟衰退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關於經濟衰退,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宏觀經濟學關於衰退的定義是,一個國家的GDP增長連續2個或2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即為經濟衰退。當然這一定義並沒有得到全面的認可。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將經濟衰退定義為「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不同的定義有所不同,但站在2020年3月下旬這個時點上環視全球,無論用哪個定義,2020年的世界經濟衰退都似乎將成為事實。
本輪全球疫情的爆發對各國實體經濟的衝擊大於預期。美國經濟在消費和投資下滑的帶動下,一季度將出現零增長,如果疫情控制不利,二季度甚至可能出現深度衰退。歐洲主要國家,德國、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一季度有很大可能進入負增長區域,隨後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的衰退無法避免。日本經濟本身就在衰退邊緣,加上疫情的影響,奧運會即將延期,2020年進入衰退也是情理之中。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經濟在下行趨勢中,突然遭遇新冠疫情爆發所帶來的強烈衝擊,兩相疊加使全球經濟正在步入衰退期。
講到世界經濟面臨衰退,我們首先要考量中國經濟的增長。因為從2006年開始,十幾年間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排名第一位的經濟體,過去幾年雖然中國經濟增長一直在下行,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在30%左右。本次疫情是在中國境內率先爆發,1月23日宣布武漢封城之後,中國境內的經濟活動大幅減少,1-2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出口下降15.9%,工業增加值下降13.5%,對1季度的GDP影響非常大。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難以改變。
由於中國用最快的時間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勝利,經濟活動已在恢復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將展開反彈。目前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3月16日,全國生活服務類企業復工率已超60%;3月20日,除湖北外,全國重點項目的復工率已達89%;3月22日,上市公司的復工率高達9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地區看,長三角、珠三角復工率已經超過90%。
隨著中國復工程度的增加,在生產供給方面,部分中國產品的出口可能增加,中國1-2月進出口數據表現的進口增加而出口下降的現象可能反轉。但疫情影響總需求,各國政府的「封城鎖國」政策,將嚴重影響全球貿易。我國的出口增長空間有限。為了提升消費,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旅遊、惠民、買車等補貼政策支持,但消費恢復增長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投資層面,近期中國政府已審批通過了近6萬億的投資項目,其中特高壓、城際高鐵、5G、新能源等等「新基礎設施」, 這些項目的上馬將成為經濟增長拉動點。另外,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石油價格的暴跌能夠減少進口石油開支,並降低通貨膨脹風險,提升中國貨幣政策空間。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在1季度經歷負增長後,2季度將展開反彈並轉正,3、4季度很可能大幅回升將帶動全年經濟維持中速增長。但從全球的角度看,雖然中國經濟正在觸底回升,但很難阻止全球經濟步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