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留給武俠迷的瑰寶,他刀筆之下,一個有血有肉的張無忌躍然於紙上,張無忌統領整個明教,武功無與倫比,但最終得天下的卻是朱元璋。金庸怎麼想的?埋下了什麼伏筆?
從小說中的人設來看,張無忌雖然貴為首領,卻不懂兵法不懂排兵布陣,張無忌的性格人設並不適合做皇帝,而朱元璋只是當時張無忌手下的一個小人物,他志向不同,武功平平。
朱元璋沒有告別後離開,李文忠率兩萬將士高喊「吳國公朱元璋眾望所歸」,以逼宮,因他種種奇葩舉動而心冷的明教眾人,也就再不勸阻了,而且明教人士曾紛紛擁張無忌登基,而張無忌仍充滿叛逆情緒,以聖火令為最高目的,並表示絕不稱帝。
從張無忌的身上,幾乎看不到他能成為皇帝的任何因素,他可以為了心中的愛放棄一切,其實在小說中,朱元璋原本想除掉張無忌,但張無忌明確表示不會對他構成威脅,所以沒有動他。
而任何一個智商、情商正常的普通人,如果能在「倚天」的世界裡得到張無忌的各種神技,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會甘願隱退江湖,不去嘗試做皇帝嗎?朱元璋是個聰明人,所以他能做聰明的事,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朱元璋贏得天下是當之無愧的,而張無忌為了一個女人放棄了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