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何以驅動60%?——從兩個數字看創新驅動發展「首都樣板」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李斌 李崢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走過2016年,首都北京這樣兩個數字格外引人注目——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6%,而北京全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的貢獻率超60%。

  6%何以驅動60%?新華社記者深入調查剖析後發現,兩個數字折射出了進一步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後,北京大力實施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以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生產力,不斷營造「肯投入、擅研發」生態,持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中關村「新常態」:研發投入增速高出收入增速

  「小米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公司,『探索黑科技』是骨子裡的追求。」剛剛跨入2017年,雷軍便透露了小米新階段的「小目標」:2017年小米科技不僅總體收入要突破1000億元,還要在包括人工智慧等「黑科技」領域取得進展。

  2016年,在全球智能終端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小米繼續走技術驅動的創新路線,加大研發投入,以「黑科技」引領市場,推出了包括較高屏佔比的小米MIX及超聲波指紋識別等技術,在印度等新興市場快速擴張,在智能硬體生態領域連接5000萬臺設備。

  數字顯示,小米目前在全球累計專利申請總量已突破1.6萬項,授權總量已達3612項,其中涉外專利授權量1767項。

  小米,是北京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縮影。數據顯示,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區域生產總值比重連續五年達6%,高出全國平均強度近4個百分點,也超過部分發達國家3%左右的投入強度。

  在科技企業密集的北京中關村園區,2016年前11個月,企業日常研發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3.2%,申請專利同比增長8.8%。

  「科技研發投入增速高出總收入增速,已經是中關村示範區過去幾年來的一個常態。」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

  新動能不斷培育:科技型企業年增超22%

  在剛剛結束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無人駕駛電動車企業「馭勢科技」創始人吳甘沙宣布:在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後,無人車將於年內開啟商業化試運營。

  「是什麼樣的技術團隊,可以快速打通從研發到智造、再到試運營的全過程?」這家來自中關村的企業引發海外媒體高度關注。

  中關村智造大街上,馭勢科技等一大批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從科研起步,經過設計、打樣、製造等環節,最終形成智能製造領域的創新矩陣。據測算,數百米長的街區,平均每米創造800萬元產值,促進大量成果轉化為經濟新動能。

  不僅是智能製造、人工智慧領域,在北京,一批前沿技術領域打通了從研發到轉化的全鏈條。僅在中關村核心區海澱區,就有22家高成長性「獨角獸」技術公司,約每20平方公裡誕生一家「獨角獸」。這些連接著「實驗室」「車間」與「市場」的創新主體,正將科技創新不斷轉變為經濟動能。

  「2016年,北京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培育,全市新設科技型企業增長22.4%,中關村示範區總收入增長12%以上,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4.1%,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2017年北京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創新環境」指數:得分最高且增長快

  連續五年的6%研發投入強度與連續兩年的60%科技經濟貢獻率,看似不相關的數據背後,折射了北京依靠改革解科研難題、依託創新謀經濟發展的新思維。

  全球知名醫學雜誌《自然·微生物學》去年12月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實驗室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嗜肺軍團菌效應蛋白LepB利用全新的磷脂醯肌醇激酶活性。

  2016年,包括李文輝實驗室、王濤實驗室、邵峰實驗室、襲榮文實驗室等一批「北生所」科研軍團取得了大量前沿科研成果。

  「一個實驗室何以能取得生命科學領域頂級突破?又有何能力影響全球科研?」一家海外科技期刊這樣寫道。

  邵峰也曾有過這個疑惑。「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希望得到關注和最大程度的認可,這就要看你到底做出了什麼科學發現、在領域裡產生了什麼影響。」邵峰說,這需要打破傳統科研管理的預算申報、考評標準、項目管理等束縛。

  近些年來,比肩國際科研機構模式創辦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組建了一批學科帶頭人牽頭的實驗室,鼓勵放眼長遠、前沿領域的基礎研究,採用靈活評價機制、國際同行評議等方式,推動大量成果誕生。

  新一輪財政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舉措進一步打破了束縛,北京將採取更為科學的財政資金支持科研方式,引入國際同行評議等機制提升科研水平。

  「新舉措讓科研人員的財政預算編制與科研立項論證合二為一,把原來上百頁的預算資料,簡化為幾頁紙就能解決。」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說。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說,在最新的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研究體系中,涵蓋研發投入的「創新環境」指數得分最高且增長快,包括創新經濟產出的「創新績效」得分逐年上升,說明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進一步成為拉動首都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北京,正是因為改革舉措的支撐,6%的研發強度能夠轉化落地,實現了對經濟貢獻率60%的支撐。閆傲霜說,依靠賦予科研人員自主權,激發人的創新積極性,實現科技平臺的共享,打通了科研到產業的鏈條。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昌吉市: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
    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成石麟)今年初以來,昌吉市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力度培育創新型企業,各行業龍頭企業注重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引進吸收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 龍海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三個第一」的重要論斷深化了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也是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點。眾所周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有力驅動,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引領發展,而人才是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也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由此可見,「發展」「人才」「創新」三要素是高度統一的集合體,沒有創新驅動的發展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沒有人才支撐的發展也不會是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事關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現代國家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
  •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分公司:創新驅動 引領發展-中國民航網
    保障旅客出行(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供圖)大興機場投運一年來,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分公司(以下簡稱分公司)堅持創新驅動,以「敢戰、敢擔、敢爭」的精神,奮力行走在保障大興機場高水平運營的徵程上創新安全服務,確保旅客順暢出行臨近歲末的大興機場航站樓安檢通道,一片繁忙,在安檢員的指引下,旅客正在有序接受安全檢查。「十月份以來,每天都要保障五六萬旅客。」分公司總經理張洋說。一年來,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大興機場分公司聚焦「四型機場」建設,大力創新安全服務,在保障大興機場高水平運營中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 義烏召開小商品創新驅動國際會議
    義烏召開小商品創新驅動國際會議
  • 創新驅動未來 南方創新驅動今起發售_基金_金融頻道首頁_財經網...
    近10年,以消費、科技、醫藥、先進位造、現代服務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領域迅速崛起,誕生出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富於創新精神的領軍企業。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
  • 5G驅動產業升級 運營商科技創新向體系化發展
    12月27日,中國電信2021年度工作會召開,會上明確2021年九大任務,第一條就是發展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  「十四五」新徵程即將開啟,數字經濟站上風口,轉型中的運營商將再次迎來行業發展的「大時代」。在良好的發展契機面前,依託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實現與國家經濟列車同步發展的關鍵。
  • 創新驅動 打造飛躍發展的南科醫模式
    在創新驅動促進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醫院創新賦能管理,激發發展潛力,打造理念文化創新、管理機制創新、機構設置創新、績效管理創新、技術建設創新等五大創新的南科醫模式,成為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生動實例。
  • 讓持續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源頭活水
    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被實踐所證實,「創新驅動發展」也正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原則,因此,必須堅持將創新置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首先,從國家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政策扶持。
  • 堅持創新驅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這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謀劃的宏偉藍圖。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會議發布的公報在我省經濟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江蘇聯通黨委深入落實創新驅動戰略,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勇扛央企使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11月30日,中國聯通集團公司黨組召開中國聯通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江蘇聯通黨委成員、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人員、黨群條線全體人員和廣大幹部員工通過視頻會議和網絡直播等方式收聽收看了大會。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
  • 張古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
    9月7日,唐山市政協召開協商議政大會,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主題議政建言。這次協商議政會,主題選擇高度契合唐山市發展實際,各位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和企業家代表建言獻策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會議成果必將轉化為推動唐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張古江強調,要堅持政治站位、分析研判形勢,深刻認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
  • 價值驅動,精準雲網加速行業敏捷創新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5G發展的速度仍然在加速進行。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信息,截至6月底,全國已經開通5G基站數量超過41萬個。根據計劃今年要新建50萬個基站,同時要覆蓋到所有地級以上城市。中國5G規模部署已初現成效,5G SA正在加速起航。
  • 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從應用驅動型創新邁向技術驅動型創新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進入11月以來,多家網際網路公司舉辦科技大會,試圖從技術驅動創新拉開行業分水嶺,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龐大應用場景為中國技術創新帶來優勢縱觀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布局,美國、英國等佔據了人工智慧的頂級研究,中國人工智慧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優勢在於海量豐富數據,以及多方位的政策、資本支持和龐大的應用場景與創新機會,也就是說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注重技術和應用結合。
  • 杭州高新區:雙輪驅動託起數字經濟高地(高新區看創新②)
    大立科技供圖作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杭州高新區成立30年來深耕數字產業,培育出海康威視、新華三、大華等眾多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打造出產業鏈條完整、技術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發展樣本,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和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全國前列。秘訣何在?
  • 數字健康行業蘊藏巨大機遇 五大因素驅動加速發展
    原標題:數字健康行業蘊藏巨大機遇 五大因素驅動加速發展   12月9日,貝克·麥堅時發布《超級彌合:定義亞太地區數字健康創新新時代》(以下簡稱「
  •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有哪些?
    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階段,必須始終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讓創新成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新路徑,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更長時間創造一個新的增長周期。
  • 「六比爭先」:創新驅動發展 溫州各地大顯身手
    堅持以項目驅動大創新帶動大發展。今年以來,招引落地投資3.6億元的力諾高性能控制閥生產線項目、投資12億元的省「152」工程重大產業項目松田智能控制無刷電機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瑞立汽車智能控制系統及關鍵(安全)部件智能製造項目等一批高精尖產業化項目,探索開展溫州首個區域連片智能化改造試點,推進智能化改造190家。  四是打好政策引領主動仗,拼出「生態優化」加速度。
  • 60家深企入選「新經濟企業500強」!科技創新驅動深圳新經濟發展
    近日,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深圳成為中國「新經濟第三城」,總計60家深企入選「新經濟企業500強」,僅次於北京(115家)和上海(61家)。從一家生產蜂鳴器的小工廠,到享譽全球的精密製造龍頭企業,瑞聲科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其聲學、光學、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射頻器件等六大業務佔據全球供應鏈頂端,在全球累計申請各類專利12000餘項,連續多年入榜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和《財富》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成為世界級精密製造企業標杆。
  • 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以創新科技驅動金融數位化,逐步構築數字...
    為了提供更加全面的科技服務,今年9月薩摩耶數科推出了F•I•R•S•T戰略,作為薩摩耶數科在金融科技2.0時代的發展規劃及核心增長動力:Flow即開放融合、Intelligence是人工智慧、Risk為數字風控、System指系統生態、Technology代表著科技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