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說過,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是的,年輕時候去過的地方、居住過的城市,會悄無聲息地浸潤你,改變你,深深地影響你。
1
從青島到蘇州,原來我喜歡的是流浪
所有到過北上廣深的城市裡,最喜歡的是青島和蘇州,一個承載了青春的歲月,一個溫柔了後來的華年。
青島像一個燙著頭髮的摩登女郎,蘇州像一個穿著旗袍的江南姑娘。
中國生活十大安逸城市,青島是氣候宜居,蘇州是詩意棲居。
那是,受各種海流、水團影響360度海風吹著媽媽從來不用擔心我的頭皮屑,相當宜居。
撐一把油紙傘,在幽深雨巷碰到丁香一樣的姑娘,一點都不叫詩意。姐覺得下著暴雨,木有帶傘,打的打不到時候那才叫詩意。
看到上合峰會的青島傾倒了世界,從來不用想起,卻也不會忘記。
記憶中的青島,是落葉繽紛的八大關,是夜色璀璨的五四廣場,是光怪陸離的天幕城,是夕陽漫步的音樂廣場,是典雅精美的迎賓館,是波濤洶湧的棧橋,是極地海洋的海底總動員,是會展中心的各種展覽,是信號山公園俯瞰紅瓦綠樹碧海藍天。
印象中的青島是湛山寺的三聖殿,是天主教堂的祈禱,是基督教堂的鐘聲,是劈柴院的小吃,是閩江路的店,雲霄路的飯,文化街的書,嶗山的茶,流清河的水,是在幸福之城的最高層的屋頂踮起腳的眺望。
紅瓦綠樹,碧海青天,康有為如是說。不寒不暑的島城,推開窗就能看到大海。
許久不見甚是想念嶗山的道士,下次回去煮一壺嶗山茶,吃一鍋海鮮蒸,秦時明月漢時關,煮酒烹茶侃大山。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還有走不完的海邊木棧道。與青島有關的青春漸行漸遠,直至模糊不見。
從青島到蘇州,江南水城和海濱城市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推開窗看不見海但是走幾步就可見小橋流水都是人家的。
或許不夠澎湃豪放大氣現代但是足夠幽靜細膩婉約古典,質樸中透露著時尚,古典卻不失風範。
翻一卷古書,品一杯香茗,聽一首小曲,仿佛走入那千年前的水墨畫,夢境江南,撐一把油紙傘,我不是歸人,亦不是過客。
當年俺們齊國人孫武就是到了吳國穹窿山這個地方寫下了孫子桌球法,下山的時候一大爺說你們在青島是看海在這裡看湖。
站在石公山、靈巖山、天平山、穹窿山、縹緲峰眺望太湖時就會想到在花石樓、電視塔、信號山、石老人觀光園、嶗山看海的時光。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都是風景。
姑蘇城外寒山寺,鐵馬冰河入夢來。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寒山寺和張繼,也說不好誰成就了誰。
去重元寺看那尊《私人定製》裡室內最高的觀音像,還有國內寺廟中最大的大雄寶殿,然後就明白範偉為何看見就要下跪了,氣勢恢宏令人肅然起敬,姐也不自覺地磕了幾個響頭。
拿出硬幣賄賂佛祖,蓮花池裡好多錢,若我有一角的硬幣,換幾個一元的不知道佛祖會不會怪我。
寺裡的素齋面很好吃,煙雨江南,水天佛國,這裡的僧人也很幸福。
石公山,明月灣,夫差帶西施賞月的地方,石天冬帶蘇明玉散心的地方。
天公太過美,我們剛走出景區門口就傾盆大雨,若是農曆九月二十三就可以看見日月同輝了,倘若天氣再好點,站在太湖之巔的制高點就可以瞅見越國了。
雨下的大,古橋中央倆美女騎電瓶車剛好沒電,望著汙水,舊房,倆人樂的不行,說這就是江南的美景啊,然後狂笑不止。
於是我們在陰雨連綿的江南水鄉,看朋友圈江北水城的大雪紛飛。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個九百年的周莊。如果你愛老房子,你愛粉牆黛瓦,你還愛半日悠閒的清淨。
也可以去陸巷古鎮看看,這裡沒有周莊的鼎沸,沒有同裡的喧囂,也不像西塘那麼繁華,靜靜地用悠遠的古韻,吸引著過客。
就像雪小禪在《煙花那麼涼》中說的,我真的喜歡老建築,哪怕頹敗了,也別有一種動人的味道。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多數時候,也是散文,是詩篇,是動人心韻的格調。
以前在青島的時候特別愛去海邊玩,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也曾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面朝黃土背朝天,只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一直以為我喜歡海但是不喜歡山,越過山丘才發現,我喜歡的是浪。
一直在流浪,也曾見過海洋,還有殘酷月光照進心中遺忘的光。
2
我看過許多美景,你看過許多美女
未遊過翡翠谷彩池者,不能稱到過黃山。未到過黃山的人,不能稱到過中國。
照這個道理,不到長城非好漢,到過長城我就是女漢子了。
從前我也想過做大哥的女人,後來,我成了女人中的大哥。
老舍的居住夢是春住杭州,夏住青島,秋住北京,冬住成都。
於我而言,到過三四月鶯花山水的杭州,在青島過完幾個夏天,憂傷並沒有好一些,深秋時節趕到北平體驗鬱達夫筆下《故都的秋》。
然而車上播放的是雷子的《成都》,勾起了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的念想,小酒館的門口,無人牽手,我就揣兜。
去過《老舍的北京》,到過《王安憶的上海》,看過《鬱達夫的杭州》,未抵達《沈從文的湘西》。
遊歡樂谷,吃城隍小吃,看華燈初上的外灘,觀夜色下的南京路,吃精緻的日式料理,品美味的蘇州小吃,覽宋先生故居,仰偉人遺風。
從熱鬧繁華的夜上海到寧靜內斂的姑蘇城,黃浦江的洶湧澎湃,蘇州河的微波瀲灩。
上海,蘇州,一個大家閨秀,一個小家碧玉。喜歡的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句早安,晚安,所以,你好,西安。
柯布24歲在世界流浪,他把這段經歷記錄下來,整理成了《東方遊記》。我也想將曾經的經歷記錄下來,美其名曰《小七流浪記》,然不小心寫成了流水帳的意識流。
柯布在旅行的過程中捕捉光影、色彩、比例、材質、構造,從而理解建築的本質。
而我只會說天蒼蒼,野茫茫,挖掘機技術哪家強?雲迪念念不忘的還是力宏,而劉謙早已忘記了當年大明湖畔的董卿。
我開始懂了,柯布的青春、安藤的青春才是流浪,我連流量都沒有,就只是,浪。
不要說什麼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這根本都不順路的。
如果你一層一層地剝開我的心,你會發現,裡面有水哥、健哥、胡歌,還有很多美景。
如果我一層一層地剝開你的心,我會驚訝,裡面有二尖瓣、三尖瓣、乳頭肌,還有很多美女。
3
建築旅行到底沒有意義
年少時對遠方的嚮往會增加對故鄉的嫌棄,有段大家紛紛在討論淪陷的故鄉。
柴靜不願回山西後,就有人不願意回山東,貌似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於是《在絕望的廢墟上書寫故鄉》。
直到工作後,故鄉只有冬,再無春夏秋,才發現能回趟家就不錯了,哪來那麼多事兒。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慣的,揍一揍就好啦。
年少的我們總是渴望生命可以波瀾壯闊,生活可以絢爛多姿,出去旅行會買不同包裝的各式各樣的飲料,過來人說少喝飲料不聽。後來才知道生命的美在於平和,生活的美在於平淡。
於是自覺帶個保溫杯出門,就差放上枸杞了。喝了那麼多碳酸飲料發現白開水最好喝,等到風景都看透才懂得生活不在別處在當下,風景不在遠方在眼前。
在江南古剎參加靜修,有清北的博士,有大學老師,有知名電臺的著名主持人,我不知道是怎樣的際遇讓他們甘願放棄所有十年如一日待在寺院。
白巖松寫《不平靜,就不會幸福》後來又寫《幸福了嗎》,對於大多數人幸福是個比較級,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我只能說在寺裡生活的那幾天我感受到了幾年都沒有的平靜。
我看到了人生的諸多可能,工作本無意義,是工作的人賦予其意義;旅行也沒有什麼意義,是旅行的人賦予其意義;人生也無意義,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在探索生命的意義。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眾生皆苦。
最後滿滿的感恩感動感慨感嘆,至於其他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如木心所言,我也見過春日夏風秋夜冬雪,也踏遍南水北山東路西野。欣慰的是遍歷山河,仍覺得人間值得。
那麼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策馬奔騰,瀟瀟灑灑,去尋找旅行的意義,去找尋生命的意義。
每個城市都有它與生俱來的氣質,你年輕時候居住的地方,影響著你的一生。
所以我也想知道,你在哪座城市,年輕時候去過哪些城市,有什麼樣的故事?歡迎大家評論分享,讓大家看到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