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發推後美國務院國際組織局予以轉發並污衊中國防疫不利
直新聞:美國務院與蔡英文當局眉來眼去,再次炒作世界衛生大會所謂「入場券問題」。當中有何細節值得推敲,美國此刻大打臺灣牌又有何圖謀?
特約評論員 吳蔚:世界衛生大會是世衛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審議世衛組織總幹事的工作報告、預算報告以及商討新會員國加入事宜。這些年來大家可能已經形成印象,每年5月蔡英文當局總會「鬧一次」,今年也不例外。
事情是從蔡英文的一則推特開始的,4月29日她在推特上沾沾自喜地宣揚臺灣的抗疫經驗,甚至在配圖上拋出了所謂「臺灣模式」。兩天後的5月1日,美國務院國際組織局官方推特轉發了蔡英文這條推特並且煞有其事地說,所謂「與蔡英文領導的臺灣抗疫相比,中國方面隱瞞疫情云云」,這不就是他們的老闆國務卿蓬佩奧那套給中國潑髒水的說辭嗎?還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接下來的劇情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們開始@聯合國與世衛組織,為臺灣參加世衛大會搖旗吶喊,公開背書。
我嗅到了「套路」的味道,我甚至可以斷定,這是在蔡英文親自過問下,由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動用資源進行的一次圍繞世衛大會「入場券」進行的文宣戰。與其說美國方面是「心領神會」地參與進來,倒不如說這是他們雙方早就看過劇本、對過臺詞的一次拙劣表演。
我相信這一切都在北京的預料之內,因為我們老早就看過這個劇本。今年3月26日,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提筆籤署,所謂「臺北法案」在美國正式落地成法。我曾去翻看過這份「法案」,它明確呼籲美國行政部門利用美國的影響力與其他工具支持臺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成員,並在其他適當組織中取得觀察員身份。說白了就是為臺灣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此次圍繞臺灣出席世衛大會的「入場券問題」正是臺美雙方在所謂「臺北法案」落地後進行的一次具體實踐。它並非臨時起意,也絕非胡亂出牌,一切都按劇本走,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是,此前有觀察人士推測,即便川普籤署通過所謂「臺北法案」,也會將它束之高閣,棄而不用。然而事實告訴我們,川普很可能動了不該動的心思。當他深陷應對疫情不力的種種質疑,以至於動搖其連任競選的戰略規劃時,他選擇大打臺灣牌,企圖分散中方的注意力,妄圖將「戰火」燒到美國以外的地區。這是火中取慄的危險嘗試,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我們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國悍然幹涉、蔡英文當局挾洋自重,這部戲是非常容易演砸的,其極端後果就是臺海地動山搖。
還有一個細節不得不防,美國此番以疫情為切入點,通過拉抬臺灣所謂「國際地位」,將他們送入世衛大會,很可能還包含了「用中國人反對中國人,用中國話語消減中國話語」的禍心。其圖謀很可能是給「甩鍋中國」的謬論羅織所謂的「證據」。
直新聞:此外,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也發推揚言「禁止臺灣踏足聯合國場所違反聯合國原則」。你對此又怎麼看呢?
特約評論員 吳蔚:美方這番表態其實挺外行的,什麼是「聯合國原則」?我查閱了一下《聯合國憲章》,第一章節「宗旨及原則」裡明確: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還有一句: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幹涉在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並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
不得幹涉他國內政就是聯合國原則,白紙黑字,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難道連《憲章》都不看嗎?
此外,聯合國在1971年10月25日表決通過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確認了聯合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這份決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優勢通過,已經蓋棺定論的聯合國決議,他們難道要矢口否認?
難道他們比總統先生還要「政治素人」、「外交素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們的外行表態恰恰印證了美國在處理聯合國事務時,優先考慮「於我有利」的原則,什麼國際法、國際公義,只是他們冠冕堂皇的說辭,當用則用,當棄則棄。還記得川普在上任之初曾鬧得沸沸揚揚的所謂「重新考慮美國對聯合國的投入與收益是否匹配」的退群事件嗎?在川普眼中,聯合國就是一個工具,他只願享受權利,卻不願承擔義務。
所以當疫情在美國肆虐時,川普甩鍋給世衛組織,再次搬出「斷供」與「退群」的那一套,我一點也不意外。此番臺灣方面參與世衛大會的「入場券問題」倒是讓美國又積極起來了,誒,說好的退群呢?你倒是先退啊。
他們的偽善與雙標已經不需要我多費口舌。
那麼中國是否又一直所謂「禁止臺灣踏足聯合國場所」呢?答案又是否定的。2009年至2016年,臺灣以中華臺北的名義以觀察員的身份受邀參加了世衛大會。當時島內正值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在堅守「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和平發展。這就引申出了中國在這個事情上的根本立場:世界衛生組織作為聯合國的分支機構,必須是具備主權國家資格方可參與的國際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基於其一貫的態度,反對臺灣以任何實體名義參與需要以主權國家身份才能加入的組織,對於臺灣以一個中國名義共同參與則表示開放與歡迎。
一個有力的證據是,2016年5月,距離蔡英文宣誓就職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臺灣方面在最後關頭仍然接到了世衛大會的邀請函。邀請函上首次標記了《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世界衛生大會第25.1號決議》以及上述文件中的一個中國原則。潛臺詞是,只要蔡英文當局承認「九二共識」,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無論是北京方面還是世衛組織,都對臺灣參與進來持開放態度。
那麼蔡英文這些年又給出了一張怎樣的答卷呢?她甚至拒絕交卷。所以,美國方面指責中國所謂「禁止臺灣踏足聯合國場所」的發言是荒謬的,是對歷史與現狀的選擇性無視。蔡英文當局自絕於國際社會,是「臺獨分子」自己給自己挖的坑,怪不得別人。
直新聞:這段時間美軍偵察機密集出現在臺海及南海地區,其中又以電子偵察機為主。你認為他們在探聽什麼?
特約評論員 吳蔚:抵近偵察與臺灣問題是橫亙在中美兩軍關係中間的「結構性矛盾」,其中又以抵近偵察的矛盾最為突出,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禍首就是美軍從關島起飛的EP-3型電子偵察機,前幾天飛越巴士海峽的就是它的同型機。在美軍印太司令部看來,5月20日是臺海方向的所謂「高危敏感時刻」,所以我們看到,今年以來美軍提高了在這一區域的偵察力度。一方面展示對所謂「區域盟友」的支持,一方面他們也的確想要探聽解放軍在東南方向上的軍事部署。
美軍非常重視電子戰,而要想打贏電子戰,就需要海量的電子情報支持。這裡所說的電子情報,一般分為雷達信號監測與無線電通信監聽兩大類。這段時間出現在中國周邊的美軍電子偵察機就包含了主要監測雷達信號的RC-135U型以及主要監聽無線電通信的RC-135W型、EP-3型。這些電子偵察機之所以能夠探聽不同的電子情報,與它們所搭載的傳感器有關。那麼它們又是如何運作的呢?以EP-3型為例,在飛行的過程中它們上面的傳感器能夠接收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各頻段無線電通信。相關儀器會將這些海量的通信內容以頻率為單位分門別類記錄在案,然後由情報分析系統進行篩選,檢索出一系列關鍵信息,比如:部隊的編制呼號、訓練時的通話記錄、主要通信頻率與備用通信頻率、明碼與暗碼通信的含義等等,藉此揣測你是在日常訓練,還是在做戰前動員。通過無線電測向,他們還能大概摸清一些軍隊部署的基本情況,比如戰區內是否有新的單位進駐,老的單位移防。
另一方面,以監測雷達信號的RC-135U型為例,他們能夠被動監測出東南沿海方向上解放軍的雷達部署情況。根據雷達的工作波段來推測,哪些是空情雷達、預警雷達、火控雷達,再根據信號來源大致推算出你的方位,結合衛星圖片來綜合判斷這是一個防空飛彈陣地還是一個遠程預警雷達陣地。你的開機時間、開機頻率、慣用掃描方向、工作功率都將記錄在案。隨著中國反隱身雷達投入使用,美國人也急切想要搞清楚,這些能夠威脅美軍F-22、F-35戰機使用的尖端裝備都部署在什麼地方。
一言以蔽之,美軍一直都在為戰爭做準備,而電子戰是他們的優勢項目,他們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裡繼續領跑。來而不往非禮也,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具備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技術實力。也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